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区TNF-α、IL-1β及行为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8 21:22

  本文关键词:针刀干预对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区TNF-α、IL-1β及行为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6-OHDA) 炎症因子 针刀


【摘要】: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性疾病,病理学表现为中脑黑质神经元细胞的变性和丢失,从而使中脑纹状体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减少,临床特征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失调等。研究发现在神经元退行性变病理进程中,慢性的神经炎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神经元退行性变过程中持续存在。在诸多PD患者或PD动物模型脑中可发现包括白介素细胞 1(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等多种神经炎性因子表达增高,炎症因子可以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而存在。临床诸多报道显示针刀在治疗帕金森疾病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关的实验性研究较少,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针刀具备抗炎作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是否也具备抗炎作用,有待通过基础实验进行研究。为了阐明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本研究以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刀干预后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中脑黑质区神经元细胞形态、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及炎症因子IL-1 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是否具备抗炎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黑质神经元的细胞形态、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以及黑质区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以电针和药物治疗组为对照干预,探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抗炎机制,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立体定位技术于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入6-羟基多巴胺(6-hydroxy 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通过可以量化的旋转行为学诱导大鼠向健侧旋转,筛选出成功模型,将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药物组。模型组不做治疗,针刀组采用汉章针刀干预,电针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用美多巴灌胃治疗,以电针和药物组为对照;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黑质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TH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区阳性细胞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黑质区炎症因子TNF-α、IL-Iβ的含量。研究结果:1.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未出现旋转行为,模型组引出以右足为支点向健侧旋转的行为,且出现肌肉震颤、活动减少、爬行动作迟缓、竖毛、姿势呈弓背状和步态不稳等异常行为;干预后,针刀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的旋转圈数均明显减少,肌肉震颤、爬行动作迟缓、姿势呈弓背状等异常行为减轻,且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组差异均较显著(P0.01)。2.HE染色发现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黑质神经细胞排列规整,形态和体积正常,细胞结构清晰;模型组黑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形态大小不一,胞核胞浆界限模糊;药物组大鼠黑质神经细胞排列轻度无序,数目轻度减少,部分细胞肿胀、变性伴胶质细胞增生;针刀组和电针组黑质神经细胞排列较有序,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增多较为明显,细胞变性程度明显减轻。3.TH免疫组化显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黑质区分布较密集的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细胞,呈棕褐色,且阳性细胞的数量多,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细胞黑质可见少量、稀疏的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细胞变性,表现为胞体皱缩或肿胀,胞体轮廓不清晰。药物组、针刀组和电针组观察可知,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染色较浓,细胞呈棕褐色,且细胞轮廓较清晰。4.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较显著(P0.01);电针组、药物组和针刀组大鼠黑质区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药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通过观测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可知,针刀可以改善APO诱发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黑质免疫阳性细胞的数目,改善神经元细胞结构,使DA能神经元损伤程度有所减轻。2.针刀组大鼠TNF-α、IL-1 水平均明显降低说明针刀能通过降低大鼠黑质内TNF-α、IL-1β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种抗炎作用可能是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5;R-3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莉;郑德利;刘娜;李艳敏;王铭维;;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2期

2 隋立森;余佳彬;钟锦威;谢学敏;雒晓东;谢海涛;;滋阴熄风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术后患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年07期

3 刘军;鲍晓东;;鲍晓东论治帕金森病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6年05期

4 胡以松;;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待我国的帕金森病筛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02期

5 王晓颖;张海峰;李立红;毋振华;;不同频率电针对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年04期

6 王思;李秀华;杜鹃;岳龙涛;王瑶;刘菲;郭配;;侧脑室注射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4期

7 刘疏影;陈彪;;帕金森病流行现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02期

8 袁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震颤3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03期

9 张如意;张丽;李林;;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10 陈清;赵杨;;炎性反应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年06期



本文编号:1305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05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