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评价分析
本文关键词: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评价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益赛普 临床治疗 疗效评价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炎性脊柱疼痛,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关节强直和脊柱不能运动。脊椎和骶髂关节的骨质侵蚀破坏和融合是AS的特征性改变,这将会导致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并最终致残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几十年来,AS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NSAIDS)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然而,这两类药物的疗效有限。在生物制剂全面开创和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系统评价和探讨生物制剂对AS的治疗作用对于开发AS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措施、制定AS的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介导A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现阶段,经过NSAIDS/DMARDS治疗后仍处于较高疾病活动度的AS,生物靶向制剂TNF-α拮抗剂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益赛普(etanercept,Eta)是一种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receptor Ⅱ:IgG Fc-Ⅱ fusion protein for injection)。本研究将利用Eta,给予曾经用NSAIDS或/和DMARDS药物治疗无效的AS患者,在Eta治疗24 w期间观察患者相关指标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经过筛选符合标准并能完成全程临床观察的AS患者共64例:男51例,女13例,年龄为33.64 ± 9.37岁,病程为72.80 ± 52.12 m,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1)为23.07 ± 2.82。自观察开始均注射Eta 50 mg +注射用水2 ml(q.w.),注射时间为24 w。主要观察Eta的疗效及安全性,包括ASAS疗效指标、临床观察指标、中轴关节活动度指标和AS疾病活动评分-C-反应蛋白(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C-reactiveprotein,ASDAS-CRP)。本文对64例AS患者进行了 Eta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用药2 w后,患者总体评估(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评分、脊柱痛 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晨僵时间、Bath AS 活动指数(Bath AS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th AS functional index,BASFI)、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临床观察指标及ASDAS-CR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用药24 w 后,ASAS20、ASAS40、ASAS5/6 的改善程度分别为:95.31%、87.50%、89.06%,其中,有70.31%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观察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疹(4.69%)、上呼吸道感染(10.94%)、泌尿系统感染(3.12%),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以上结果表明,Eta治疗短期内即可迅速改善患者疼痛和晨僵等临床症状,ESR及CRP在2 w内即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而且在后续治疗过程中疗效持续,无病情的反复,至24 w各临床指标明显缓解;Eta不会增加感染或肝功损害的危险性,为长期安全用药提供了可能性;Eta治疗对曾经用NSAIDS/DMARDS药物治疗无效的AS患者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将来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临床一线支持证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93.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民,刘建忠,刘艳芳,窦丽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0年07期
2 谭永霞;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例[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3期
3 李军,陈列;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例临床报导[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李朝晖,姜永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0年12期
5 徐翠华;强直性脊柱炎12例误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6 宋伟东;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1期
7 杨清锐,遇晓,张源潮;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1年09期
8 龚卫娟,范丽安;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9 叶新生;三兄弟同患强直性脊柱炎报告[J];海南医学;2001年04期
10 潘建玲,于威,蒲米娜;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源潮;杨清锐;遇晓;张春玲;陈立辉;;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沈友轩;周定华;王艳艳;柯瑶;王嫱;;强直性脊柱炎79例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潘文友;刘焱;刘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十例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丽颖;刘朋;;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八例临床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自强;方泽志;汪方记;;强直性脊柱炎证治附6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卞曙晓;刘江涛;勾丽;刘兴中;;强直性脊柱炎的早诊断早治疗[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张秀英;董砚奉;国艳霞;焦红梅;王丽;;强直性脊柱炎误诊24例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31例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育;王艳茹;马莹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1例的临床回顾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结成群害亲人[N];保健时报;2007年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内分泌科 冯修高 整理 吴志 张文明;肺炎衣原体可引发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13年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曾小峰;强直性脊柱炎能被有效控制[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姜晨怡;强直性脊柱炎 易被误诊的“不死癌症”[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熊昌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要走出两个误区[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冯兴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03年
7 ;强直性脊柱炎及早治疗是关键[N];上海科技报;2002年
8 石兰;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9 刘秀凤;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运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10 周武;强直性脊柱炎为何易误诊?[N];浙江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明强;强直性脊柱炎诊疗现状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赵英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军;ANO6,HAPLN1,EDIL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猛;调节性B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中的分布及功能[D];山东大学;2016年
5 周颖燕;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抗骨化作用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李岱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局部与全身基质Gla蛋白(MGP)表达下降与影像学进展的联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冉博;HRH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李大河;强直性脊柱炎韧带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膜联蛋白A2功能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彭冬青;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金氏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关天容;宋欣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特色与临床观察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跃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23、IFN-γ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刚;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杨帆;TNF-α拮抗剂与传统药物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张应子;强直性脊柱炎STAT3表达及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胡艳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范大志;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s的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徐立伟;祛瘀舒督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9 李亭;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焦蕊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跟腱损伤的评估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6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0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