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腹内压测量的方法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影响腹内压测量的方法学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腹内压 腹内高压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参照点 体位
【摘要】:目的:1.寻找三种传感器参照点(髂嵴腋中线交点、耻骨联合、右心房水平)对ICU患者腹内压的作用。2.探究ICU患者处于不同体位(平卧位、15°体位、30°体位)对腹内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1.来自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与纳入排除标准相吻合的31名患者进入到本课题的研究,平卧位下,每位患者以三个参照点为标准,选用经腹腔测量法和经膀胱测量法监测腹内压,每隔6h一次/天,从患者入院即开始监测,持续监测3天,或截至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比较直接和间接法所测得的腹内压数值的差异,并进行不同参照点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取SPSS 19.0和MedCalc录入和检验,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和 Bland-Altman 分析。2.来自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与纳入排除标准相吻合的48名患者进入到本课题的研究,每位患者每隔6小时在三种不同体位下采取经膀胱测量法监测腹内压,监测时间为24h,对比体位和测量时间对腹内压测量值的影响,并建立床头抬高与平卧位腹内压之间的预测关系。采取SPSS19.0进行录入和检验,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结果:1.当选取耻骨联合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9.82±4.01 mmHg),间接法为(8.77±4.48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7(P0.05),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髂嵴腋中线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11.74±4.71 mmHg),间接法为(11.65±4.63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2(P0.05),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右心房水平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10.98±4.65mmHg),间接法为(10.38±4.75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P0.05),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嵴腋中线交点和耻骨联合两种测量方式的偏倚为2.9 mmHg(95%CI1.1~1.4;下限和上限分别是-0.8mmHg和6.5mmHg);髂嵴腋中线交点和右心房水平两种测量方式的偏倚为1.3 mmHg(95%CI2.7~3.1;下限和上限分别是-1.4mmHg和4.0 mmHg)。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得,测量时间对腹内压的测量值有显著影响(F=9.634,P0.05);患者测量的体位对腹内压的测量值有显著影响(F=5.766,P0.05);而测量时间与体位之间并没有交互作用(F=0.306,P0.05);在四个监测点上15°体位所测腹内压值与平卧位相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体位所测腹内压值与平卧位相比较,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卧位、30°卧位与平卧位腹内压的差值为(1.15~2.10 mmHg)和(3.69~3.88mmHg)。结论:1.监测腹内压时,传感器的参照点应采用髂嵴腋中线交点。2.耻骨联合和右心房水平不能取代髂嵴腋中线交点。3.15°体位相比平卧位腹内压差异较小,而30°体位则相比平卧位腹内压明显升高,体位与腹内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30°体位可使患者腹内压抬高一个等级,约4mmHg,15°体位和平卧位测得腹内压的差异约2mmHg。5.对于ICU患者;;应采取患者的实际体位才能获得准确的腹内压测量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平,黄卫民,朱上林,姜洪池;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杨新平,黄卫民,姜洪池;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3 郑旺福;雷李培;樊理华;;腹内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4 张淑香;杨君;;不同腹内压水平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19期
5 顾朝丽;;腹内压的监测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12期
6 张诚华;葛亮;何谦;;腹内压监测在肝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年12期
7 胡宁利,于布为;腹腔镜手术时腹内压改变对呼吸的影响[J];南京部队医药;1995年05期
8 张成;;腹内压升高与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研究及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5期
9 温治强;宋越;李嘉;肖胜兵;;腹内压监测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和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林玫瑞;袁琳;黄雪琴;;腹内压监测在综合ICU的临床观察和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春华;陈秋红;;简易腹内压监测系统的连接与应用[A];2013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王猛;周永坤;;腹内压的研究近况及其临床意义[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田;刘松桥;刘玲;杨从山;杨毅;邱海波;;参照点选择对重症患者腹内压测定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胤佳;李超;周志刚;张睿;李立;;腹内压变化对移植肝血流的影响[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任希;;腹内压监测临床应用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林建东;;ACS对呼吸的影响[A];重症呼吸——肺与多器官衰竭——中华医学会第一次重症呼吸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寅;王勇强;曹书华;;ICU内腹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孙明运;刘宇;闾坚强;张波;;惯性杠铃训练对腹内压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仇旭光;;重视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曹红科;;腹腔间隙综合征[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彭开立;疝气是怎样形成的?[N];湖北日报;2000年
2 北京市昌平医院 杨秀;疝气术后防复发[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胤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腹高压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静;ICU护士腹内压测量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白琳;影响腹内压测量的方法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戴芳萍;胃肠功能评分对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皖南医学院;2017年
4 韦璇;腹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李明岳;腹内压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李智恒;不同水平腹内压对肾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梁丽萍;腹内压与膀胱压及膀胱灌注量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sユ,
本文编号:1321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2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