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9 10:21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大多数患者在早期被诊断并获得治疗。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6指南,对于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手术分期±术后辅助治疗,若存在高危因素,应同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对于低危型是否切除淋巴结仍无定论。对于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有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率很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手术风险。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医师在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上存在较大分歧。研究目的:分析我院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否影响其预后,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无区别。研究方法:检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到2012年间所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在我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72人,根据有无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未盆扫组52人,盆扫组20人,采用查找手术病历及电话随访的形式,收集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并发症及结局等情况。72例患者中有23例失访,最终49例纳入研究,其中未盆扫组32人,盆扫组17人。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长进行t检验,同时使用卡方检验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随访时间48个月至1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患者年龄介于32岁-82岁,平均年龄54.22± 10.96岁。未盆扫组:32例患者均行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扫组: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次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单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次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除术。1、未盆扫组与盆扫组的预后分析未盆扫组:存活30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为93.75%。盆扫组:存活15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为88.24%。未盆扫组5年生存率与盆扫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无影响。2、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术中情况比较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24.69 士 33.48min和170.88 士56.49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5,P=0.005)。盆扫组手术时间较未盆扫组延长。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7.50士82.26ml和175.88士102.66ml,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2,P=0.025)。盆扫组的术中出血量较未盆扫组明显增加。3、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16±0.57天(1-4天)和2.35士0.49天(2-3天)。两组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6,P=0.238)。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后排气时间无影响。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25士0.57天(2-4天)和3.94士3.41天(2-14天)。两组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025,P=0.059)。盆扫组与未盆扫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无明显区别。未盆扫组与盆扫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7.56士4.78天(11-34天)和18.59士6.99天(11-39天)。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607,P=0.547)。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未增加住院时间。4、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手术并发症比较未盆扫组:术后并发症共10例(31.25%)。盆扫组:术后并发症共8例(47.06%)。两组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合并多种术后并发症。未盆扫组与盆扫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94,P= 0.275)。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结论:1、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对预后没有影响。2、Ⅰ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于这些患者不建议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本文编号:1427571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页数】:37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描述
2. 预后分析比较
3. 术中情况比较
4.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5. 手术并发症比较
讨论
1. 盆扫对预后的影响
2. 盆扫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疗
二甲双胍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甲双胍用于子宫内膜癌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王小慧,尚晨光,刘林枝,张岩.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12)
[2]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进展[J]. 焦思萌,孔为民. 肿瘤学杂志. 2016(07)
[3]《2016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林仲秋,谢玲玲,林荣春.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6(02)
[4]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及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J]. 王莉,杨宁. 实用癌症杂志. 2015(10)
[5]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13例临床分析[J]. 陈睿.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4)
[6]低级别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 李华,温蒙科,王路芳,古扎努尔·阿不都西库尔,唐努尔·阿布力米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07)
[7]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J]. 邓凯,张成琪,李伟,王广丽,董桂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11)
[8]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8例分析[J]. 李春梅,罗颖,毛邱娴,陈浩.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03)
[9]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研究[J]. 曹剑,李胜泽,刘雅莉,杨克虎. 实用癌症杂志. 2010(05)
[10]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 张丽志,薛凤霞.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年轻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可行性的meta分析[D]. 步华磊.山东大学 2013
[2]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D]. 于美玲.吉林大学 2013
[3]I期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和预后研究[D]. 王连花.福建医科大学 2012
[4]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进展[D]. 郝曼.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142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4275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