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清肺化痰活血法 痰热闭肺证 心肌酶谱 心肌损伤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清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临床共选择病例56例,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病房。符合西医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纳入标准,中医肺炎喘嗽病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在静点阿奇霉素抗感染,静点能量合剂及口服辅酶Q10营养心肌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活血方,对照组则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主要观察指标(体温、呼吸、心率、Up音、咳嗽、咳痰、胸闷或长出气、胸片),次要观察指标(精神、食欲食量、乏力、汗出、四肢凉),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心电图及疗效评价的比较,观察口服中药清肺化痰活血方联合静点阿奇霉素、能量合剂及口服辅酶Q10营养心肌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均有效。两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体温、呼吸、心率、Up音、咳嗽、咳痰、胸片),次要指标(精神、食欲食量、乏力、汗出、四肢凉)及总积分改善情况组内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可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的主、次要观察指标积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在改善主要观察指标(呼吸、心率、咳嗽)方面存在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呼吸、心率,减少咳嗽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治疗后两组体温、咳痰、Up音、胸闷或长出气、胸片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改善患儿体温、咳痰、Up音、胸片方面作用相当。在改善次要症状如精神、食欲食量、乏力、汗出、四肢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改善次要症状效果相当。两组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总积分、次要观察指标总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主要观察指标总积分、次要观察指标总积分及总积分效果相同。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组均可降低CRP水平,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CRP存在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降低CRP水平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存在差异(PO.05,P0.01),说明两组可明显降低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的心肌酶谱。两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AST、LDH、HBDH、CK、CK-MB),其中 CK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LDH、HBDH、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CK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患儿AST、LDH、HBDH、CK-MB方面作用相当。结论:对于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患儿,清肺化痰活血法联合静点阿奇霉素、能量合剂及口服辅酶Q10营养心肌,临床疗效肯定,与麻杏石甘汤加味相比,在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的呼吸、心率、咳嗽的症状,降低C反应蛋白、CK方面作用优于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静点阿奇霉素、能量合剂及口服辅酶Q10治疗者。该方案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肌损伤状态,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fei Huatan Huo Xu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mycoplasmal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myocardial injur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9 %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3 %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improvement of respiratory , heart rate and cough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K - MB ( P0.05 ) , AST , LDH , HBDH and CK - MB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曦,尚世华,胡平,么旺;小儿支原体肺炎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5期
2 麦恒凤;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姜蔚;小儿支原体肺炎72例疗效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4 徐邱鸿,王亦薇,侯一轩;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2期
5 晁明霞;小儿支原体肺炎误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张筠,王坤,于静;1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02期
7 王成佑,刘铮;小儿支原体肺炎15例临床X线表现[J];中原医刊;2000年05期
8 卜玮,白丽,张美霞;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周一明;小儿支原体肺炎127例临床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08期
10 涂嘉民,熊欣荣;小儿支原体肺炎67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艳秋;牟贵;张利民;;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与临床分析[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艳馨;;小儿支原体肺炎疑诊肺结核18例临床分析[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3 武际英;周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临床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徐慧洪;夏水伟;苏恩芬;沈周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影像表现[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鸿;;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何雯;张瑛;徐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观察[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吴杰;虞坚尔;张新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陈志敏;张冰;;2000年~2006年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罗社声;王颖硕;王财富;陈莲香;陈志敏;;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治疗中的作用[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程学文;;湖北省咸宁市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陕西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小儿支原体肺炎渐增[N];大众卫生报;2006年
2 咏霞;小儿支原体肺炎有特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李莉娅;炎琥宁可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傅德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秀兰;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及细胞免疫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丹;葶黄清肺汤配合敷贴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荀昭凤;开肺汤加减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菲;自拟穴位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宋锦萍;清泄肺胃法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静;清金化瘀汤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万梦婷;清肺化痰活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董志华;夜咳宁贴敷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宋婧;45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祁波;清肺抗支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毕金珠;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48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