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捕获与释放循环肿瘤细胞
本文选题:核壳结构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纳米颗粒 切入点:循环肿瘤细胞 出处:《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瘤因素作用下,部分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其生长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无限增殖而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不仅如此,部分肿瘤细胞还会转移至其他器官形成转移灶,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肿瘤的转移。应用目前的癌症检测手段往往出现的结果就是查出癌症的时候就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了,极大的加大了治疗的难度,这也是癌症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原发肿瘤组织或者转移灶上脱离并进入到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有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组织形成的早期就已经存在于外周血中,因而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但是循环肿瘤细胞是血液中的稀有细胞,通常癌症患者每毫升外周血中仅仅含有几颗到几百颗循环肿瘤细胞却有着数十亿颗正常血细胞作为干扰细胞,因此从外周血中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仍然是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免疫磁珠,是将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生物或者化学的方法修饰到磁性颗粒表面形成既具有免疫学相关功能又具有磁性的颗粒。用免疫磁珠分离特定细胞的原理是连接在磁珠表面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与目标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中,目标细胞因为与磁珠相连被外磁场吸引而滞留在磁场中,非目标细胞由于不能与磁珠上特异性单抗结合而不与磁珠相连,因而没有磁性,不被外磁场吸引从而使目标细胞得以分离。然而应用这种方法分离的细胞表面仍然粘附有免疫磁珠,对后续深入的生物分子分析有不良影响。二氧化锰因为具有生物兼容性好,表面富含羟基易于功能化修饰等优点在生物研究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不仅如此,二氧化锰可以被低浓度的草酸溶解。本文首先概括性的介绍了 CTCs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目前常用的CTCs捕获手段。然后为了克服免疫磁珠捕获肿瘤细胞后磁珠仍然黏附在细胞上影响后续生化分析的缺点,我们制备了核壳结构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纳米颗粒,然后在颗粒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嫁接上了 anti-EpCAM,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捕获。并且,通过低浓度草酸的处理,溶解了壳层的二氧化锰,实现了细胞的释放。最后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Under the action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umorigenic factors, some tissues and cells lose their growth at the gene level, and the normal regul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results in the destruction of normal tissues and organs without unlimited proliferation by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e body. Some tumor cells also metastasize to other organs to form metastatic foci.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of cancer patients is the metastasis of the tumor. The result of using current methods of cancer detection is that the cancer is found at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cancer,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reatment.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high cancer mortality.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are tumor cells that are isolated from primary tumor tissues or metastases and enter the peripheral blood circulation of cancer patient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exist in peripheral blood at the early stage of tumor tissue formation, so they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umor. Bu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re rare cells in blood. Cancer patients usually have only a few to hundreds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per milliliter of peripheral blood, but billions of normal blood cells as interfering cells. So captur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is still a huge technical challenge.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modified to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particles by biolog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to form particles that have both immunolog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ng specific cells from immunomagnetic beads is to attach them to the magnetic field. The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on the bead surface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the surface antigen of the target cell. In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the target cell is trapped in the magnetic field because it is attached to the magnetic beads and the non-target cells are not connected to the magnetic beads because they cannot bind to the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on the magnetic beads. Not attracted by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so that the target cells can be separated. However, the cells separated by this method still have immunomagnetic bead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ubsequent in-depth biomolecules analysis. The surface rich in hydroxyl groups is easy to functionalize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biological research field, not only that, Manganese dioxide can be dissolved by low concentration of oxalic acid.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CTCs and the current CTCs trapping methods. The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mmune magnetic beads trapping tumor cells, the magnetic beads are still sticky. The disadvantages attached to the cell that affect subsequent biochemical analysis, We prepared core-shell Fe _ 2O _ 3 @ manganese dioxide nanoparticles, then functionalized the particles, grafted with anti-EpCAM to capture tumor cells, and treat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 oxalic acid. The manganese dioxide in the shell layer was dissolved and the cell release was realized. Finally, our research work was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work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0.4;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杜晶辉;刘旭;徐小平;;微流控芯片分选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J];色谱;2014年01期
2 刘学丽;王树涛;;纳米生物无机界面的构筑与循环肿瘤细胞分离[J];无机化学学报;2013年08期
3 高菊逸;杜晶辉;张望;张宝月;刘宗彬;陈艳;徐小平;;简易型微流控芯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4年01期
4 ;新型纳米芯片能检测罕见循环肿瘤细胞[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年06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崔巍;戈烽;林平;;循环肿瘤细胞和肺癌TNM分期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彦龄;安源;张薇婷;朱志;俞春东;杨朝勇;;循环肿瘤细胞捕获检测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马丽;文仲光;;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张品南;许杨扬;杨小敏;;血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彭佳茜;白林灵;赵琼;杨延莲;王琛;;基于多肽的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与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6 梅林航;;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黄士昂;胡艳洁;范灵灵;刘伟;李欣;郑金娥;贺艳丽;;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计数监测乳腺癌Ⅰ,Ⅱ,Ⅲ和Ⅳ期病人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及对其预后的评估[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任传利;韩崇旭;薛小平;朱小平;吕炜;周林;;胰腺癌外周血凋亡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陈晓霞;任胜祥;李雪飞;张玲;李玮;周菲;高广辉;李帅;周彩存;;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卓;付静轩;王斐;崔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特性及其检测分析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 殷咏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防癌症复发[N];健康报;2012年
2 刘海英;循环肿瘤细胞具有“自激注入”能力[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雪飞;从400多亿个血细胞中揪出1个循环肿瘤细胞[N];健康报;2012年
4 刘海英;“捕蝇纸”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5 刘海英;上皮间质转化基因可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6 张中桥;EGFR mRNA可用于乳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闻谊;美评出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主亭;肝癌动脉栓塞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实验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文洁;循环肿瘤细胞及功能影像在预测和评估直肠癌放化疗疗效方面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黄文涛;胆道肿瘤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基因组扩增[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沈庆林;适配子修饰的纳米基底特异性捕获和释放循环肿瘤细胞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朱融融;应用循环肿瘤细胞解析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全程及其临床意义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唐文博;微流控芯片分离胰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基础实验及其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王其美;益气化瘀解毒方对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干预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秦英刚;循环肿瘤细胞与中、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马燕春;过滤装置与腺病毒相结合捕获活的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道永;肝细胞癌病人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清;结直肠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诊疗价值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云飞;循环肿瘤细胞对晚期乳腺癌预后影响的初步探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阴丽媛;循环肿瘤细胞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样本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真德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EpCAM表达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5年
5 朱玲;免疫磁珠法富集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临床意义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亮;乳腺癌不同表型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董超群;羧酸甜菜碱两性聚合物功能化尼龙导管及其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罗小辉;循环肿瘤细胞快速自动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敏;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肾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浩;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69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