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饮水煎剂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和毒性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五生饮水煎剂 + HPLC ; 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1.探索五生饮水煎剂供试品的最佳制备方法;探索煎煮过程中包煎、离心工艺对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对五生饮水煎剂中的三种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考察;观察水煎剂中总乌头类生物碱在煎煮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低温防腐储藏条件对五生饮稳定性的影响。2.观察五生饮水煎剂的急性毒性反应,了解是否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作用剂量。通过30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其对大鼠毒性反应及剂量-反应关系,停药后是否出现延迟毒性。方法:1.采用HPLC对五生饮水煎剂供试品水提醇沉组、0.01%HCL乙醇溶液沉淀组、蒸干药典法组、乙醚萃取组进行含量测定,观察峰面积、波峰及拖尾因子;对水煎剂采用布包煎、离心工艺,观察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不同时间点7种供试品波峰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五生饮水煎剂中三种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初步建立方法学考察;观察煎煮过程中Oh、0.5h、1h、1.5h时间点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情况;测定6个月内水煎剂中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2.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单次口服五生饮水煎剂,40.5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患者用量的96.4倍。按30ml/kg体重24h连续灌胃3次,间隔至少4h,观察给药期及给药后14天SD大鼠的外观、行为、精神、分泌物及大体脏器解剖病理变化。亚急性毒性试验:将128只SD大鼠分为空白、低、中、高剂量4组,每组雌雄各16只,雌雄各4笼。予以3.4g生药.kg~(-1).d~(-1)、6.8g生药.kg~(-1).d~(-1)、13.5g生药.kg~(-1).d~(-1)不同剂量五生饮水煎液对SD大鼠进行连续30天给药,停药恢复28天,给药29天及恢复期结束,对每组每性别前2笼分别进行眼科、尿液检查,给药30天及恢复期结束,同样方法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脏器指数及主要脏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乙醚萃取法制成的供试品与3种对照品相比,在20min、24min、26min左右处峰型对应且峰面积稳定;包煎、离心工艺未对水煎剂中生物碱成分产生影响;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可以作为五生饮水煎剂的含量测定指标;三种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经历先轻微下降而后逐渐上升,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含量逐渐下降,至1h时间点完全无法检测出;五生饮水煎剂在6个月内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稳定。2.急性毒性试验中,未见大鼠死亡,受试大鼠3次给药后的外观、行为精神、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未见明显异常,水煎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0.5g生药/kg。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SD大鼠一般形态良好,体重呈平稳上升趋势,摄食量、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药29天高剂量组雄鼠SG值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结束,高剂量组雌鼠SG值偏低,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9天,低、中剂量组雌鼠尿pH值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天,低剂量组雌鼠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红细胞容积(HCT)偏低,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结束,高剂量组雌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偏低,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结束,中剂量组雌鼠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天,高剂量组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恢复期结束,低剂量组雌鼠血糖(GLU)偏低,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天,低剂量组雌鼠血尿素氮(Urea)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结束,高剂量组雄鼠甘油三酯(TG)偏低,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结束,高剂量组雄鼠血钾(K+)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雌鼠脾脏系数偏高,较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值与大鼠主要脏器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选用低温乙醚萃取方法制备五生饮供试品;初步确定对生半夏、生川乌、生天南星布包煎,对水煎剂进行离心的初步工艺改良;HPLC测定五生饮水煎剂中三种乌头类生物碱的方法可靠,准确性良好;五生饮水煎剂在低温防腐条件下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2.急性毒性试验中,在24h内对SD大鼠予以40.5g生药/kg连续灌胃3次,试验阶段未见明显相关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所有个体数据均在背景范围内或无剂量相关依赖性,五生饮水煎剂对SD大鼠灌胃给药30天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五生饮水煎剂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13.5g生药.kg~(-1).d~(-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6.0;R2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日;于征淼;;五生饮的毒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05期
2 肖志彬;贾韩学;刘小雷;;β-谷甾醇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08期
3 杨坤宝;尹长江;佟继铭;许柳;张树峰;;生川乌与生半夏反药配伍水浸液对大鼠肝毒性的影响[J];中成药;2015年02期
4 杨坤宝;尹长江;佟继铭;许柳;张树峰;;生川乌与生半夏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肾脏毒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年02期
5 黄志芳;唐小龙;罗恒;张意涵;刘云华;陈燕;刘玉红;易进海;;HPLC-Q-TOF-MS分析附子的化学成分及煎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01期
6 王星;池玉梅;康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天南星中氨基酸成分[J];色谱;2014年12期
7 吕英;宫凤英;王中华;黄荣铝;文毓声;;李可老中医从中气、元阳论治多发性硬化[J];河南中医;2014年07期
8 王晖;张艳军;;半夏和白蔹分别与生川乌合煎过程中淀粉类成分对生川乌生物碱类成分溶出的影响[J];中草药;2014年11期
9 黄秀曼;刘迎辉;杜钢军;;川乌抗肿瘤初步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10 黎兴键;吴智兵;于征淼;张小梅;;减味五生饮合二陈汤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雪松;中药白附子和娑罗子的化学成分研究及白附子脑苷A的全合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子渝;基于附子“成分—药材—饮片—复方”毒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6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74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