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氯硝柳胺微乳剂的研制及对血吸虫感染的防护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24 04:28

  本文选题:日本血吸虫 + 氯硝柳胺 ; 参考:《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二阶段(1979-2003)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主要采用封洲禁牧、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疫区的畜牧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制可用于人、畜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防护剂将是控制传染源,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氯硝柳胺是WHO唯一推荐使用的杀螺药,在我国血吸虫病疫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除了有较好的杀螺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杀尾蚴作用,可作为防护剂的主药研制防护剂。微乳具有良好的局部皮肤给药特性,可增大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表面张力,提高生物利用度。氯硝柳胺溶解度较低,微乳可极大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药物的局部和系统传递,从而增加给药量。将氯硝柳胺制成微乳剂,达到用药方便和保证皮肤中长时间、高浓度滞留,氯硝柳胺微乳防护剂可用于人与动物的皮肤表层防止血吸虫尾蚴进入皮肤而减少感染血吸虫病,从而起到防治作用。因此研究氯硝柳胺微乳剂有很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氯硝柳胺微乳的制备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筛选构成微乳所需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各组分及其比例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微乳配方,确定最佳制备工艺。获得最佳微乳配方为,配方一:氯硝柳胺原料药(0.5%)、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7.5%)、丙二醇二辛酸酯(22.5%)、PEG400(33.2%)和蒸馏水(26.3%);配方二:氯硝柳胺原料药(0.4%)、聚氧乙烯35蓖麻油(33.0%)、中链甘油三酸酯(16.5%)、PEG400(6.1%)和蒸馏水(44.0%)。第二部分:氯硝柳胺微乳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评价对氯硝柳胺微乳的形态、pH值、黏度、粒径、Zeta电位、含药量及包封率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进行氯硝柳胺微乳离心、温度、光照等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和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氯硝柳胺微乳呈类球形;配方一和配方二的平均pH值分别为5.833和5.714;配方一、二的平均黏度分别为1666.7 mpa·s和808.3 mpa·s;配方一平均粒径为85.11 nm,配方二平均粒径为23.08 nm;配方一、二Zeta电位均为0mV左右;配方一、配方二中的平均含药量分别为5.56 mg·ml-1和4.34 mg·ml-1;配方一的总包封率达87.02,配方二的总包封率达84.06。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配方一、配方二在避光,4℃下贮存稳定;其外观、pH值及含量等各项考察指标基本无变化。第三部分:氯硝柳胺微乳防护效果评价对2个配方进行杀尾蚴实验、透皮实验及小鼠预防感染实验。配方一氯硝柳胺浓度大于5×10-4C时,5min内100%杀死尾蚴;配方二浓度大于10-4C时,5min内100%杀死尾蚴;2个配方均有较好的杀尾蚴作用。而配方中氯硝柳胺不易透过小鼠皮肤,可以储存在皮肤层中,降低了对受试小鼠的毒副作用,减少了小鼠体内的代谢,延长了药物在皮肤的保留时间,表明其可在小鼠皮肤有效滞留并杀死接触皮肤的血吸虫尾蚴。微乳小鼠皮肤给药1d后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配方一、二中的小鼠感染率均为0%;给药3d感染的小鼠,感染率均为20%,减虫率均为99.41%;给药7d感染的小鼠,配方一、二的感染率分别为60%和30%,减虫率均为93.68%。配方一、二均有较好的预防血吸虫感染作用。
[Abstract]:A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niclosamide microemulsion was 5.833 and 5.714 ,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5.833 and 5.714 ,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formulation was 5.56 mg 路 ml - 1 and 4.34 mg 路 ml - 1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formulation was 5.56 mg 路 ml -1 and 4.34 mg 路 ml - 1 . The formula I and II ha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5.56 mg 路 ml - 1 and 4.34 mg 路 ml - 1 respectively . The infection rate of mice infected with three days was 20 % , and the rate of infection was 99.41 % . The infection rate of mice infected with 7d was 60 % and 30 % , respectively , and the rate of reduction was 93.68 % .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3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婉婷;周艺彪;潘翔;宋秀霞;姜庆五;;微生物杀灭钉螺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年01期

2 易承学;刘金;曹文婷;徐虹;陶俊杰;徐希明;余江南;;氯硝柳胺乙醇胺盐自微乳释药系统的研制[J];农药;2015年12期

3 刘席佑;邹峥嵘;;具有杀灭钉螺活性的植物源天然产物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年14期

4 包玉胜;;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4年06期

5 吴明煜;柯文山;刘旭;黄丽陶;王万贤;郭晓红;;蛇床子总香豆素的杀螺活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邢云天;戴建荣;戴洋;杨振坤;王飞;梁晓天;马波;曲国立;汪伟;梁幼生;;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年05期

7 孙启祥;彭镇华;;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材料的筛选及抑螺机理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年03期

8 张仪;吴缨;顾文彪;刘和香;朱丹;吕山;夏尚光;王龙杰;;苦楝叶对钉螺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8期

9 王飞;戴建荣;;氯硝柳胺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1期

10 戴建荣;邢云天;李洪军;汪伟;陶永辉;宁安;高垞禄;吴有彩;王美龙;梁幼生;;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Ⅱ预防耕牛日本血吸虫感染效果的现场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文娟;欧阳五庆;寇贺红;;利福平微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源;辛香料活性成分微囊化及其高效生物利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2 张晋博;多糖对大豆蛋白的修饰及其界面、乳化和凝胶性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岩勤;白头翁总皂苷对日本血吸虫及其宿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刘丽娅;酪蛋白酸钠—多糖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彩虹;钩枝藤枝条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2 陈婷婷;广东桉叶灭螺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筛选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2年

3 彭飞;血水草白屈菜红碱灭螺效果及对钉螺肝脏损伤机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潘玉;苦参碱微乳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邢云天;氯硝柳胺牛血吸虫病防护剂的防护机制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11年

6 焦成美;地西泮微乳鼻腔给药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7 吴顺芹;氟比洛芬微乳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5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795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