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导师郭立中教授近三年从脾胃论治失眠的门诊病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及疗效评价研究,归纳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临床跟师抄方并查阅文献掌握失眠理论知识及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门诊病案,谨遵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将筛选出的158例,每例取初末两诊,共316诊次的所有病案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如频数频率分布、关联规则项集等,人机结合地分析病案中临床表现、病机、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归纳、总结出证治规律。并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治疗前后分数变化的统计分析,进行初步的疗效评价。[结果]158例316诊次病案中,男性40例,女性118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不均,最大81岁,最小18岁,40-49岁年龄阶段的患者数量最多。临床症状方面,初诊共有73个症状,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是:寐差、易醒、入睡困难、多梦、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畏寒、纳差、肢冷、口干、头晕、腰酸、汗多、便溏、醒后难寐、汗少、心悸、便秘、脘腹疼痛、嗳气、颈项僵硬、耳鸣、反酸;末诊阳性症状共4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仅有3个:神疲乏力、易醒、汗多;末诊阴性症状中,失眠的主症(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缓解最为明显;失眠的兼症中,与脾胃相关的症状(脘腹胀满、纳差、便溏、脘腹疼痛、便秘、反酸、恶心欲吐)缓解也最为明显。舌象方面,初诊共见18种舌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舌苔有8种,依次是质淡红(40.51%)、苔白腻(34.18%)、苔薄白(27.85%)、质暗红(25.31%)、有齿痕(20.25%)、苔黄腻(13.29%)、质暗淡(11.39%)、质淡胖(10.13%)。脉象方面,初诊出现的脉象共10种,频率高于20%的脉象分别为细脉(51.90%)、紧脉(45.57%)、虚脉(26.58%)、沉脉(22.78%)。病机方面,共出现14个病机,频率在10%以上的病机有寒湿中阻、脾肾阳虚、心脾阳虚、血不养神、胃失和降、寒湿凝滞。病机内关联中,血不养神→心脾阳虚、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支持度均为33.544%,置信度都达到了 100%,寒湿中阻→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的支持度分别为33.544%和43.671%,置信度分别为100%和76.812%,其余出现的关联病机中,与胃失和降有关联的病机最多见。病机与症状关联中,与心脾阳虚-血不养神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腰酸、头晕、心悸、汗多、神疲乏力;与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畏寒、脘腹胀满、神疲乏力、便溏、肢冷;与寒湿凝滞-胃失和降呈强关联的临床表现为:寐差、易醒、脘腹疼痛、脘腹胀满、反酸、汗少、颈项僵硬、肢冷。用药方面,心脾阳虚-血不养神病案中共有27味药物,其中制附片、生黄芪、生白术、朱茯神、酸枣仁、炙甘草、姜(生姜、干姜、煨姜)、参(党参、生晒参)、远志、当归、砂仁频率均大于80%;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病案中共有24味药物,其中频率大于80%的药物有:制附片、公丁香、砂仁、炙甘草、姜(生姜、干姜、煨姜)、参(生晒参、党参)、法半夏、生白术、白豆蔻、桂枝;寒湿凝滞-胃失和降病案中共有48味药物,其中朱茯神、炙甘草、厚朴、砂仁、姜(生姜、干姜、煨姜)的频率均在80%以上。在疗效评价研究中,仅选取了治疗时间为28天,且具有治疗前后完整有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的75例病人,通过对首诊和末诊积分的统计,按照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18例,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愈显率78.67%,总有效率92%,三组证型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成分计分经检验,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常见主症为寐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甚至彻夜不寐,常伴见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畏寒、纳差、口干、头晕等症;舌苔以质淡红、苔白腻或苔薄白为主;脉象常见细、紧、虚、沉。2.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最常见病机为:心脾阳虚-血不养神、脾肾阳虚-寒湿中阻、寒湿凝滞-胃失和降。分别选用四逆归脾汤(系四逆汤合归脾汤变化组方,导师习惯称为四逆归脾汤)、附子理中汤及镇八方进行加减化裁。3.通过治疗前后的匹兹堡量表对比分析得出,导师从脾胃论治失眠疗效确切,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9;R25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仲伟;怪病从脾胃论治验案三则[J];江苏中医;2000年01期
2 赵怀琮 ,李梅英;从脾胃论治失眠[J];陕西中医;2002年05期
3 费赛源;咳嗽从脾胃论治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08期
4 贾春芳;从脾胃论治老年病[J];内蒙古中医药;2004年06期
5 张广梅;从脾胃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4年12期
6 张聪颖;于睿;;失眠从脾胃论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于光;;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8期
8 陈爱林;王霭平;;■痹从脾胃论治浅析[J];陕西中医;2010年02期
9 杨静;;浅谈肺癌从脾胃论治[J];中医药学报;2011年03期
10 简洪志;臧力学;;臧力学从脾胃论治口周痤疮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丁成华;曹晓瑞;马丽珍;;略论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秦改兰;吉雯;;从脾胃论治男性不育症一得[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秦改兰;吉文;王志岚;钱素玲;;章文庚老中医从脾胃论治时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陆平;;从脾胃论治在中医药治疗AIDS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隗继武;;“病在血液、根在脾胃”,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梁贤栋;刘龙民;;刘龙民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临证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7 夏小军;谢君国;;谢君国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喘证经验介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丹妮;杜磊;张晓伟;姜枫;郭会军;;从脾胃论治HAART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爱林;;徐玲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肾内科 孙成力;从脾胃论治前列腺炎(下)[N];上海中医药报;2011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肾内科 孙成力;从脾胃论治前列腺炎(上)[N];上海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守沛;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佳妮;裴媛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孙苗苗;郭立中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陈湘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从脾胃论治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郭小玉;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
本文编号:
226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26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