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鱼腥草挥发油抗淋巴瘤药效学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07:48
【摘要】: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性恶性肿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90%[1-3]。NHL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类型,其中B细胞型NHL发病率在80%以上。B细胞型NHL中最为常见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DLBCL属侵袭性淋巴瘤,迫切需要临床治疗上的突破[4-5]。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三白草科植物,其味辛,性微寒,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热痢热淋、痛肿疮毒等证状。鱼腥草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部分[6]。鱼腥草挥发油(volatile oil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Herba,HHO)对肺炎、慢性宫颈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也有一定疗效[7-8]。因此,有关HHO药理作用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前期实验表明,HHO能显著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DHL-4细胞生长增殖。故本文从HHO的体外抗非霍奇金淋巴瘤作用,体内药效学研究以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三个方面来对HHO进行研究,为鱼腥草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HHO体外诱导SUDHL-4细胞凋亡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HHO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FITC-Annerxin V/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分别检测HHO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变化,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HO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状态,最后通过磷酸化抗体芯片来研究HHO诱导细胞的凋亡通路。CCK-8法结果表明,HHO对SUDHL-4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4h的抑制率最高达77.55%,IC50为0.3198μL/mL;作用48h的抑制率最高达84.35%,IC50为0.2329μL/mL;作用72h的抑制率最高达90.94%,IC50为0.2001μL/mL,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浓度分别为0.10、0.15、0.20、0.25、0.30μL/mL的HHO诱导淋巴瘤细胞SUDHL-4,48h后细胞凋亡率可分别达到(5.95±1.35)%、(13.12±0.28)%、(27.15±0.55)%、(36.35±0.93)%、(76.68±1.01)%、(96.37±0.87)%。周期结果表明hho能将sudhl-4细胞阻滞于g2/m期,推测hho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与阻碍g2/m期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不同浓度的hho作用于sudhl-4细胞48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变少,具有浓度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碎片状的红绿色细胞和胞膜破坏的橙红色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大越来越多,说明凋亡和坏死细胞逐渐增多,hho可以促进淋巴瘤细胞sudhl-4的凋亡。运用磷酸化蛋白芯片技术,用csp100芯片识别多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抗体,得到给药组和空白组的差异,通过选择样本间差异磷酸化位点和其调变倍数,映射到hho促进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bcl-2和关键分支信号通路为raf mek1/2 erk1/2 bcl-2,为hho的抗淋巴瘤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2.hho体内药效学研究建立sudhl-4淋巴瘤荷瘤肿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长春新碱1mg/kg组、hho230mg/kg、150mg/kg、hho70mg/kg组及阴性对照组。治疗期间每天测量瘤体大小,。治疗结束后将肿瘤及组织剥离,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并对肿瘤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hho对于淋巴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hho浓度的增加,药物对淋巴瘤的抑制率也不断增加,最高可达到51.82%。肿瘤切片表明,与阴性组比较,肿瘤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间隙越来越大,结构轮廓越来越模糊,周围结缔组织生长,说明hho对于淋巴瘤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长春新碱组对于淋巴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鼠内脏切片表明,低浓度时给药时,小鼠的肝脏出现病理变化,而高浓度给药时,肝脏和脾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说明hho经腹腔注射给药时对小鼠的肝脏和脾脏有损伤。3.制备鱼腥草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熔融超声乳化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固体脂质纳米粒(volatileoilfromhouttuyniaeherba-solidlipidnanopartcles,hho-sln),经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来筛选最佳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并从外观形状、粒径电位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稳定性等方面对hho-sln进行制剂学评价。最终优化制备工艺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0.25%,复合乳化剂用量为3%,泊洛沙姆和蛋黄卵磷脂的用量比例为3:1,用药量为1%,吐温80用量为0.5%。恒温磁力搅拌下缓慢地将水相加入相同温度的油相中,均匀搅拌20min后制成初乳,将初乳超声分散15min,振幅100%,室温自然冷却后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即为HHO-SLN。制得的HHO-SLN呈规则圆球形,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2.89±2.13)nm,粒径在10nm-100nm之间的纳米粒总量占全部纳米粒的比例为91.8%,平均Zeta电位为(-20.4±0.78)mv,体系比较稳定均一。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91.49±2.40)%、(6.08±0.42)%。稳定性实验表明,高温强光照都会影响制剂的稳定性,使粒径增大,包封率降低。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HHO-SLN应该避光密封保存在4℃条件下,才能保持制剂外观一直澄澈透明无杂物。本文研究表明,HHO在体内外均可以诱导大B弥散性淋巴瘤SUDHL-4细胞的凋亡,且与中药提取物长春新碱相比,毒性较小。将HHO制备成HHO-SLN实现了液体药物固态化,并且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制备出的HHO-SLN制剂学性质稳定,具有生产实用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勇,刘涛,李世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6年继发淋巴瘤1例[J];新医学;2000年03期

2 雷鸣,张英豪,蔺涛;原发性脾型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3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陆志成,周道银;小儿胸水查见恶性淋巴瘤细胞二例[J];江西医学检验;2004年02期

5 林竞韧;肖扬;;以三系减少表现为主的淋巴瘤1例[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6 李亚琴;张俊;司晓枫;庞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08年04期

7 郭智;谭晓华;陈丰;石宇杰;张明;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0期

8 Kawamoto K;Nakamura S;Iwashita A;刘勇;;原发性胃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孙静;姚烨;陈琳军;邓晓辉;郝思国;;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4期

10 夏乐敏;陈秋生;张莉;;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萍;;疑难危重淋巴瘤诊治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沈志祥;周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朱平;;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学方法评价[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晓曦;;跨膜型TNF-α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抗体的靶向治疗[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新策略[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兵;欧阳建;邵晓雁;周敏;;肝脾T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颜次慧;杨铭;李双静;熊冬生;;抗CD20 ScFv-TRAIL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对BJA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唐建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黑热病形态学特点观察[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周郁鸿;;惰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巧花;侯淑玲;;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安阳地区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李新刚;从罗京去世谈淋巴瘤的防治[N];安阳日报;2009年

2 王彦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生;以科学态度面对淋巴瘤[N];文汇报;2013年

3 杨霞 宁习源;我国利用分子靶向技术治疗难治性淋巴瘤获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钱岩;35年来首个治疗两种类型淋巴瘤的药物问世[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顾蓓红;淋巴瘤遇到劲敌[N];光明日报;2000年

6 ;淋巴瘤该不该放、化疗?[N];健康时报;2006年

7 时仲省;高思敏;运用PCR技术“搜索”恶性淋巴瘤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杨淑娟;美研究出对肿瘤细胞具高亲和性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刘向;德国先灵公司研制出治疗B细胞淋巴瘤新药[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飞;抗CD20纳米抗体梳的构建及其抗淋巴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宋国齐;microRNA-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杨;EB病毒诱发淋巴瘤基因表达谱及miRNA表达谱的分析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周香香;Klotho调控IGF-1R信号通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王孜;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转录因子GATA3的预后分析和体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王昊天;雷利度胺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对淋巴瘤生长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唐友红;高效靶向调控突变型Bik基因促淋巴瘤细胞凋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冯晓莉;中国人群外周T和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代兴斌;天花粉蛋白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俞泽阳;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疗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晓哲;鱼腥草挥发油抗淋巴瘤药效学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赵志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殷少宁;MicroRNA-21与NK/T细胞淋巴瘤生长调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太昊;HBV感染与淋巴瘤p53、Bcl-2表达、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乔立娇;1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宋秋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29b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苏红;MicroRNA-320d通过调控靶基因CDK6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娟;胞膜表面CD20蛋白表达下降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9 张以若;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CD10,Bcl-6和VEGF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徐玉莲;IRF8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调控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5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35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