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3 14:16
【摘要】:茵陈蒿汤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之一,首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方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专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著,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现代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和研究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分析并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对本方的应用发挥,以期进一步发掘茵陈蒿汤的方证辨治规律,更好地发挥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方面:文献综述方面,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有关茵陈蒿汤的临床报道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整体把握该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主治病证和应用范围,全面了解该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广泛的治疗思路与参考。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明确茵陈蒿汤的出处,并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伤寒论》第236条阐明了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的病因病机,第260条讨论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以茵陈蒿汤"与236条基本相同,但多出"宜下之"三个字,点出了茵陈蒿汤具有泻下的作用。第二,茵陈蒿汤方证理论研究。本章以历代文献及中医理论为基础,从多角度对本方证之方药、病位、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茵陈蒿汤证的病位在脾胃肝胆,病机为湿热郁蒸,胆失疏泄,病理基础是湿热、肝郁和血瘀,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而成,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疫毒、气滞、淤血等。其典型临床症状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以及"心胸不安"。第三,总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不同证型的发黄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的发黄病有多种类型,包括湿热发黄、寒湿发黄、少阳发黄、表郁发黄、表虚发黄、火劫发黄、虚劳发黄、蓄血发黄、燥结发黄等。第四,将仲景治黄诸方进行比较,以期明辨各方证在病因病机、主要症状、主治功效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五,梳理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与发展。本章节运用中华医典单机版V5.0软件和中医e百网站之中医古籍数据库,共整理出102首历代茵陈蒿汤的衍化方,以历史为线,纵向分析茵陈蒿汤在历代的运用规律。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方面,收集近60年来茵陈蒿汤的临床个案报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对中西医病名、症状、舌象、脉象、剂量、加味药物等信息进行研究,统计其频数及相关比例,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茵陈蒿汤的方证特点和运用规律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方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临床各科疾病均有涉及,但以肝胆病证为主,具体疾病为消化系统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亦总结了本方临床运用指征为:小便黄赤、身目俱黄、便秘、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多见红或暗红,舌苔多见黄腻或黄厚腻。总结茵陈蒿汤各药物的常用剂量为:茵陈30克,栀子10克、15克,大黄10克、6克。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方面,本研究首次对1955-2016年2月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茵陈蒿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 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0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茵陈蒿汤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医案统计以及循证医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对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和辨治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为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付;;经方辨治不孕症[J];中医药通报;2016年02期

2 刘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06期

3 马晓丽;李莲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2期

4 陈利玲;;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年01期

5 余白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02期

6 张玲;;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01期

7 欧阳福连;黄涛;;蓝光联合茵陈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36期

8 周琴;;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36期

9 李文松;陈梅;李玉洋;;中药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年12期

10 孟杨;;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清华;;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雪忠;文本挖掘在中医药中的若干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浩;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李超;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栾智杰;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肾衰大鼠CT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1年

4 郭玮;《金匮要略》谷疸病证治源流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57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457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