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葛根总黄酮自微乳制剂吸收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0 12:01
【摘要】: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是一种具有开发前途的药物载体,应用前景广阔,但制备过程中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易引起胃肠道刺激,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保证自微乳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从而降低系统毒性是制备自微乳的难点。本文以葛根总黄酮为模型药物,以牛磺胆酸钠(NATC)和Cremophor?RH 4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含胆盐的葛根总黄酮自微乳(PF-SMEDDSNR),以期在增加葛根总黄酮胃肠道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同时,降低自微乳制剂的毒性。首先建立了肠灌流液、胃灌注液以及大鼠血浆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与内源性杂质有良好的分离度。在体单向肠灌流结果显示,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大小顺序均为:PF-SMEDDSNR不含胆盐葛根总黄酮自微乳(PF-SMEDDSR)葛根总黄酮溶液(PF-Solution),且葛根总黄酮的肠吸收具有饱和性,其在肠道内的吸收可能伴有载体媒介转运。PF-SMEDDSNR、PF-SMEDDSR及PF-Solution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PF-Solution在十二指肠吸收最好,而PF-SMEDDSNR和PF-SMEDDSR以回肠吸收最好,提示两种制剂在肠道内存在不同的吸收机制,SMEDDS可能被回肠部位丰富的集合淋巴结摄取,从而经淋巴途径被转运。原位胃灌注实验结果表明,PF-SMEDDSNR与PF-Solution在胃内均有吸收,但PF-SMEDDSNR显著高于PF-Solution(*p0.05),说明PF-SMEDDSNR可促进葛根总黄酮在胃内的吸收。大鼠灌胃给予PF-SMEDDSNR和PF-Solution后,PF-SMEDDSNR和PF-Solution的Cmax和AUC0-24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F-SMEDDSNR对PF-Solution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57.00%。可见SMEDDS可以促进葛根总黄酮药物的口服吸收。分别以维拉帕米、空白自微乳、2,4-二硝基苯酚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载体抑制剂和能量抑制剂考察PF-SMEDDSNR的肠吸收机制,并通过乳糜微粒流阻滞法评价SMEDDS的淋巴转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F-SMEDDSNR的体内吸收受P-糖蛋白抑制剂和载体抑制剂的影响而不受能量抑制剂的影响,其吸收行为与淋巴转运通过胞饮方式吸收特点吻合,在体内的吸收可能经淋巴途径转运。在大鼠淋巴阻断和未阻断下,PF-SMEDDSNR的Cmax分别为1.67和4.46μg/mL,AUC0-24h分别为438.50和618.67μg·min/mL,而PF-Solution在大鼠淋巴阻断和未阻断下的Cmax分别为1.03和1.23μg/mL,AUC0-24h分别为192.29和240.73μg·min/mL。在淋巴阻断条件下,PF-SMEDDSNR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PF-Solution的2.28倍。在大鼠淋巴阻断和未阻断条件下,PF-Solution吸收无明显差异,而PF-SMEDDSNR在5、15、30和60 min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果证实淋巴转运是微乳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原因之一。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与Cremophor?RH 40作为表面活性剂相比,采用Cremophor?RH 40:NATC=(1:1)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细胞存活率和更低的LDH释放量,即NATC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Cremophor?RH 40带来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3.6;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大雄,李焕德,罗杰英,袁红波,张杰,孙银香;影响葛根总黄酮生物粘附片体外释放度的因素研究[J];中国药房;2004年08期

2 罗春萍;王莉萍;周莉;;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选择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年08期

3 崔九成,宋小妹,张培芳,袁红芹;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9年05期

4 周率;张彬;周武;黎新江;欧阳辉桂;;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5 李志锐;韩淑琴;庄晓梅;;葛根总黄酮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7期

6 刘艳玲;许波;陈峻;王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葛胶囊中葛根总黄酮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12期

7 王昌利,,薛红,罗宏锁;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5年06期

8 邢秀芳,马桔云,于宏芬,于喜水;纤维素酶在葛根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1年01期

9 方俊;王建华;;树脂理化特性对分离葛根总黄酮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04期

10 杨帆;王淑美;林捷欣;;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考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雁;李健雄;魏振承;唐小俊;;葛根韧皮部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罗岷;杨静;刘维宾;刘萍;方飞;苗维纳;;葛根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宇宏;朱红青;姜鹏君;章亚成;季建敏;朱光荣;杨月艳;邵化敏;沈群;;葛根总黄酮体外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的效应[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王新军;程春凤;熊正英;;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机体组织自由基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宋淑珍;房征宇;汪德清;田亚平;;葛根总黄酮对H_2O_2所致PC_(12)细胞损伤防护效能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东风;葛根总黄酮的活血化瘀功能被首次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渝建立葛根总黄酮指纹图谱模式标准[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怀波;葛根总黄酮致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士淋;葛根总黄酮自微乳制剂吸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朱昆;葛根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倩;葛根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倩;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葛根总黄酮及纯化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5 宋轶群;葛根总黄酮胃肠道粘附漂浮制剂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张嘉家;葛根总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药动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3年

7 宋庆迎;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筛选及其药质发酵条件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兆荣;葛根总黄酮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甘琳;葛根总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10 白兰莉;葛根总黄酮的微波辅助萃取及其分离纯化的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58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