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脑白质损伤与短时和长时的记忆、记忆力处理速度、执行能力降低有关,并且是轻度认知障碍转化为痴呆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变和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低灌注是脑白质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髓鞘减少、与髓鞘和轴突损失有关的组织稀疏、以及轻微的神经胶质增多。髓鞘主要是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对轴突起到营养和保护的作用。因此,防止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和丢失可以作为治疗脑白质损伤的一条重要途径。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相关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脑缺血后组织由于能量代谢障碍等原因导致酸性产物堆积,引起脑组织酸化,从而激活酸敏感的阳离子通道ASIC1a。那么,ASIC1a是否参与到缺血性脑白质的损伤过程呢?目前有关的研究甚少。为此,本实验拟通过大鼠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模型探讨ASIC1a在其中的变化、可能的机制和作用。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ASIC1a在脑白质中时空表达情况的研究目的:观察体内、体外ASIC1a在脑白质的时空表达情况。方法:在体内通过免疫组化双标的方法检测OPC标记物NG2、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NPase和APC与ASIC1a共标情况;在体外同样通过免疫组化双标的方法检测OPC标记物A2B5、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NPase与ASIC1a共标情况。结果:在体内胼胝体部位的NG2阳性细胞、CNPase阳性细胞、APC阳性细胞上可见ASIC1a的表达;在体外,A2B5阳性细胞、CNPase阳性细胞与ASIC1a可以双标。结论:ASIC1a在体内、体外脑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均有表达。第二部分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探讨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缺血性脑白质损伤(WML)大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SIC1a通道的抑制剂阿米洛利(2、10mg/kg/d),连续30 d。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WML模型对照组(control)、2mg/kg/d阿米洛利处理组(AMI2)、10mg/kg/d阿米洛利处理组(AMI10),每组5只。采用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法检测胼胝体髓鞘的形态;电镜观察胼胝体部髓鞘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G-rati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PC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MBP、CNPase、caspase-3和ASIC1a的表达变化;体外酸化环境诱导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损伤,观察其对OPC分化的影响。结果:1)LFB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胼胝体轴突损伤明显,髓鞘变稀疏,LFB染色变浅,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vs.normal);与对照组比较,AMI2、AMI10组髓鞘变得较密,LFB染色明显加深,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vs.control)。2)电镜检测胼胝体部位髓鞘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G-ratio。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髓鞘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变短,脱髓鞘现象明显;与对照组相比,AMI2、AMI10组髓鞘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增加,同时G-ratio明显降低。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胼胝体部位APC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AMI2、AMI10组APC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增加。4)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在对照组MBP、CNPase和ASIC1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vs.normal);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vs.normal)。与对照组相比,AMI2和AMI10组MBP、CNPase和ASIC1a表达增加(P0.05,vs.control);caspase3的表达下降(P0.05,vs.control)。5)体外酸化环境对OPC分化的影响:p H6.0酸化环境诱导OPC损伤,OPC分化为CNPase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p H7.0生理条件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p H7.0)。在酸化环境条件下,阿米洛利抑制组,CNPase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与p H6.0酸环境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pH6.0)。结论:阿米洛利抑制ASIC1a通道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具有髓鞘保护的作用。第三部分ASIC1a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目的:探讨ASIC1a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缺血性脑白质损伤(WML)大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SIC1a通道的抑制剂阿米洛利(2、10mg/kg/d),连续30 d。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WML模型对照组(control)、2mg/kg/d阿米洛利处理组(AMI2)、10mg/kg/d阿米洛利处理组(AMI10),每组5只。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记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的时间、逃避潜伏期的轨迹。结果:在4天的定位航行训练中,与正常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10.74±1.469s)相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时间(29.13±3.535s)明显延长(p0.05,vs.normal);与对照组相比,AMI2逃避潜伏期时间(22.16±1.978s),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vs.control),AMI10处理组逃避潜伏期时间(18.79±1.195s)明显缩短,其中以最后一天结果最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s.control)。结论:阿米洛利通过抑制ASIC1a通道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
【关键词】:缺血性脑白质损伤 少突胶质细胞 ASIC1a ASIC1a抑制剂阿米洛利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缩略语表6-8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5
- 前言15-17
- 文献回顾17-23
- 1 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现状17
- 2 脑白质损坏的病理机制17-19
- 3 ASICs和ASIC1a19-20
- 4 细胞外酸性pH值能够抑制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存、迁移和分化20-21
- 5 ASIC1a与髓鞘保护作用21-23
- 第一部分 ASIC1a在脑白质中的时空表达的研究23-40
- 1 材料23-28
- 1.1 主要试剂23-24
- 1.2 仪器24-25
- 1.3 实验动物25
- 1.4 试剂配制方法25-28
- 2 方法28-34
- 2.1 B-104细胞的培养方法28-29
- 2.2 OPC的原代培养方法29-31
- 2.3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31
- 2.4 神经元原代培养31-32
- 2.5 脑组织灌注和切片32-33
- 2.6 细胞免疫组化33-34
- 2.7 结果统计34
- 3 结果34-38
- 3.1 ASIC1a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表达34-36
- 3.2 ASIC1a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表达36-38
- 4 讨论38-40
- 第二部分 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40-55
- 1 材料40-43
- 1.1 主要试剂40-41
- 1.2 试剂配方41-43
- 1.3 仪器43
- 1.4 实验动物43
- 2 方法43-48
- 2.1 分组与给药43-44
- 2.2 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模型(CCAO)的建立44
- 2.3 脑组织切片的制备44
- 2.4 Luxol Fast Blue染色44
- 2.5 超微结构电镜标本取材44-45
- 2.6 脑组织蛋白样品的制备45
- 2.7 蛋白浓度测定45-46
- 2.8 Western Blot46-47
- 2.9 体外培养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酸中毒诱导细胞损伤测定47-48
- 2.10 结果统计48
- 3 结果48-52
- 3.1 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48-49
- 3.2 胼胝体部髓鞘电镜下超微结构49-50
- 3.3 免疫组织化学50
- 3.4 Western Blot50-51
- 3.5 体外酸环境对OPC分化的影响51-52
- 4 讨论52-55
- 第三部分 ASIC1a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55-59
- 1 材料55
- 1.1 试剂55
- 1.2 主要仪器55
- 1.3 实验动物55
- 1.4 试剂配制方法55
- 2 方法55-56
- 2.1 实验分组55
- 2.2 WML模型构建55
- 2.3 WML模型大鼠的药物处理55
- 2.4 Morris水迷宫试验55-56
- 2.5 结果统计56
- 3 结果56-57
- 4 讨论57-59
- 小结59-60
- 参考文献60-69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的预测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2 王峻,许建新,郑英;脑白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J];山西医药杂志;1998年01期
3 刘云峰;童笑梅;周丛乐;张丹丹;朴梅花;李在玲;;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程度与早期脑电生理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年05期
4 胡勇;邵肖梅;张旭东;朱列伟;;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中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别嘌呤醇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5 王慧卿;刘忠强;肖东琼;唐瑟;母得志;李熙鸿;;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6 许全梅;熊曼;胡勇;裘刚;杨毅;;缺氧缺血未成熟新生鼠脑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化障碍致脑白质损伤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22期
7 李艳;杜奕;陈志强;李鹏;刘岭岭;吴玉华;邱颖萍;杨文君;刘家赵;张俊;;弥散加权成像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及预后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年01期
8 朱丽华;蒋犁;张志华;朱欢;;缺氧缺血致低龄大鼠脑白质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9期
9 姜大朋;韩福友;;宫内感染与脑白质损伤[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10 王红;周丛乐;王红梅;汤泽中;候新琳;刘云峰;樊曦涌;张欣;杨慧霞;陈倩;刘玉洁;;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先兆子痫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荣箫;陶莉;卢伟能;;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屈传强;陈裴;郭洪志;王翠兰;杜怡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白质损伤机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3 胡勇;邵肖梅;朱列伟;;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中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别嘌呤醇的影响[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玉梅;刘晓晨;李四保;赵会茹;;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5 俞惠民;沈盈;;宫内大肠杆菌感染后新生大鼠脑内iNOS表达和NO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汉楚;邵剑波;曾凌空;何正慧;方成志;熊萍;黄砚屏;王巧玲;吴春英;;延长使用布洛芬预防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7 俞惠民;;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唐成和;常晓;曹银利;尚云;石计朋;张玉;孟伟玲;;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VEGF及iNOS表达变化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9 李晋辉;姚裕家;石晶;李德渊;;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F-actin分布及RhoA表达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金轶;王颖;张欣;周丛乐;郭在晨;;神经节苷脂GM1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后显华;CD73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全全;小鼠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低灌注不同时期脑白质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烨;自噬通过降解MBP参与脑白质损伤过程[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静;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邓诗桦;活化蛋白C在宫内炎性暴露后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于凌翔;内毒素致胎鼠脑白质损伤细胞凋亡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袁天明;宫内大肠杆菌感染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姜中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2日龄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荣箫;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早期干预的疗效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8 朱莹雯;组织激肽释放酶8在宫内感染脑白质损伤仔鼠海马及血清中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3年
9 陈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及其相关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林如英;慢病毒介导RNA干扰NgR基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ASIC1a在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6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