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耐药肾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耐药情况的临床调查
本文关键词:索拉非尼耐药肾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耐药情况的临床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目前,虽然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化疗药物的面世为肾癌晚期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有一部分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初始即对药物耐药,或者即使最初有效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逐渐产生继发性耐药,严重的影响了靶向化疗药物的疗效。鉴于此,本课题设计实验建立耐索拉非尼肾癌细胞系,以求进一步探究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延长患者的生命。并回顾性研究我院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耐药情况的现状及可能的耐药原因。方法:实验研究:建立耐索拉非尼肾癌细胞系的相关研究。将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系分为A、B两组,A组只以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培养,B组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加入索拉非尼0.01μmol/L培养,两组均置于5%CO2的37℃孵育箱中培养,多次传代后用MTT法测得两组IC50值,按公式计算耐药倍数。耐药倍数大于25则耐药细胞系建立成功。临床调查: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10月95例晚期肾癌进行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并获得完整随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9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61岁(中位数60岁;范围为27-85岁),95例患者中86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2例,透明细胞癌合并嫌色细胞癌1例,病理类型未明5例。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中位数为20个月;范围为3-81个月)。其中耐药人数17人,约占18%,其平均生存时间约16个月,非耐药患者78人,平均生存时间约28个月。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以及长期随访资料的分析,分析产生耐药的原因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研究:用MTT法于波长490nm处测得敏感及耐药两组OD值,经过计算得出两组IC50值分别为敏感组0.009μmol/L,耐药组0.289μmol/L。代入公式算得耐药倍数约为32.11。耐药倍数大于25,耐药细胞系建立成功。临床调查:本次调查的95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其中耐药人数17人,约占18%,其平均生存时间约16个月。其中初始即发生耐药患者4人,约占耐药组人数的24%(约占患者总数的4%),继发耐药患者13人,约占耐药组人数的76%(约占患者总数的14%);非耐药患者78人,平均生存时间约28个月。两者的总生存时长经检验P=0.00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的产生与年龄(P=0.318),性别(P=0.07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测得耐药细胞IC50值约为0.289μmol/L,敏感细胞IC50值约为0.009μmol/L,耐药倍数约为32.11,耐药细胞系培养成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存在相当比例的耐药性,且耐药组患者总生存期与非耐药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耐药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症状、原发肿瘤大小、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均无关,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索拉非尼 肾癌 耐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1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0
- 第一部分 建立耐索拉非尼肾癌细胞系10-17
- 材料和方法10-12
- 1. 材料与仪器10-11
- 2. 实验方法11-12
- 结果12-17
- 第二部分 索拉非尼临床耐药性调查17-20
- 资料和方法17-19
- 结果19-20
- 讨论20-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综述29-37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丽;程刚;;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3期
2 张小丽;王鸿;;索拉非尼及其抗肿瘤作用[J];安徽医药;2008年03期
3 崔瑶;罗荣城;李爱民;崔斐;;索拉非尼联合肝素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4 逯华;陈日新;;多激酶抑制药索拉非尼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孙敏;魏红涛;蔡进;吉民;;索拉非尼的合成[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6 郭玉峰;;索拉非尼的最近研究概况[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5期
7 陈金麟;李铁;张沂平;;索拉非尼临床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9年08期
8 叶丽芬;张春红;;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2期
9 刘健颖;唐伟方;陆涛;;索拉非尼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0年04期
10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魏雪;黄伟强;黄红兵;;索拉非尼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与防治[J];今日药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觐云;陈悦;;索拉非尼最新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魏雪;黄伟强;黄红兵;;索拉非尼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与防治[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哲;张阳;吴涛;;索拉非尼联合伊立替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作用的时序性依赖机制探索与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4 李珍;;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庄莉;俞军;吴健;张珉;沈恬;蒋国平;郭华;郑树森;;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服用索拉非尼有效改善受者生存[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珍;刘红丽;张宁;;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郑家平;邵国良;罗君;陈玉堂;姚征;曾晖;郝伟远;;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性和生存因素分析[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淼;;索拉非尼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9 赵振宇;戈伟;;索拉非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10 成炳祥;方煊;朱承良;娄s
本文编号:290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9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