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7 19:41
目的:分析影响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1.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CBM和万方等国内数据库;获得从2016-01-01至2019-12-31公开发表的关于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采用R软件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2.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AD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年龄、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红蛋白、呼吸病史、吸烟史、发病到入院时间、糖尿病、高血压、心包积液、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分析影响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建立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模型提供参考。结果:1.在中国人群近四年的AAD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中,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要求,分析结果:年龄、心包积液、入院心率、入院白细胞值、高血压病史、入院收缩压低是AAD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2.我院95例AAD患者院内死亡20例(21.05%)。3.单因素分析:我院AAD...
【文章来源】: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图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根14表9入院收缩压与AAD院内死亡的森林图2.2.9发表偏倚分析将上述合并分析数据进行漏斗图绘制,结果发现性别、入院心率、入院白细胞值、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并入院收缩压对应的漏斗图研究分布均匀,可以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或者低偏倚。见图2。图2发表偏倚的漏斗图(分别为性别、年龄、心包积液、入院心率、入院白细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收缩压)表10AADMeta分析合并结果危险因素文献数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值Meta结果效应模型P值I2值(%)OR或WMDCI%95Z值P值性别60.33130.970.67/1.380.190.85固定效应模型年龄60.04644.020.02/8.031.970.05随机效应模型心包积液50.19408.584.12/17.865.75<0.01固定效应模型入院心率30.4204.350.82/7.882.410.02固定效应模型白细胞值50.8901.010.25/1.772.60<0.01固定效应模型高血压病史50.5600.670.47/0.952.250.02固定效应模型糖尿病病史30.6301.110.39/3.150.200.84固定效应模型入院收缩压50.560-6.64-12.60/-0.672.180.03固定效应模型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根21表13AAD院内死亡ROC的分析指标AUC标准误灵敏度特异度切点值95%CIP值年龄0.6470.0660.8500.44061.10.518~0.7760.044心包积液0.6650.0690.6500.680-0.529~0.8010.024心率0.6740.0570.9000.45389.80.562~0.7860.017白细胞0.6460.0670.8500.44014.70.514~0.7780.046联合0.8040.0450.7500.773-0.715~0.893<0.01图3AAD相关危险因素预测院内死亡ROC曲线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机制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 李根,刘达兴. 海南医学. 2019(24)
[2]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IL-6、RANTES、PI3K因子水平的影响[J]. 张济,李光泽,俞慎林,包平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10)
[3]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1例二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体会[J].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刘亚湘,郑少忆. 广东医学. 2019(15)
[4]胸痛中心建设在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作用分析[J]. 张超,闫永红,徐俊蛟,陶新,杨晓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4)
[5]CT在鉴别急性与慢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J]. 陶永恒,赵雁鸣.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6]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余金甜,陈俊杉,张爱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01)
[7]气管瘢痕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王志鹏,张春林,刘兆辉. 海南医学. 2019(10)
[8]高血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J]. 窦丽稳,高伟波,吴春波,曹宝平,朱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05)
[9]急性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 尹立明,王士忠,秦凤丽,王清江,袁莉,杨苏民. 精准医学杂志. 2019(02)
[10]29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林曦,王晓武,马涛,袁彬彬,张本,杨博,林钊明,张卫达. 实用医学杂志. 2019(08)
博士论文
[1]MiRNA-146b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李杰.南京医科大学 2018
[2]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探讨[D]. 李卓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
[3]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其与FBN1基因关联性的初步研究[D]. 王伟光.第四军医大学 2015
[4]醛固酮腺瘤模型大鼠主动脉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 闫永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40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徐彦娣.宁夏医科大学 2019
[2]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研究[D]. 袁洪亮.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27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程宝山.安徽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83477
【文章来源】: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图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根14表9入院收缩压与AAD院内死亡的森林图2.2.9发表偏倚分析将上述合并分析数据进行漏斗图绘制,结果发现性别、入院心率、入院白细胞值、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并入院收缩压对应的漏斗图研究分布均匀,可以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或者低偏倚。见图2。图2发表偏倚的漏斗图(分别为性别、年龄、心包积液、入院心率、入院白细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收缩压)表10AADMeta分析合并结果危险因素文献数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值Meta结果效应模型P值I2值(%)OR或WMDCI%95Z值P值性别60.33130.970.67/1.380.190.85固定效应模型年龄60.04644.020.02/8.031.970.05随机效应模型心包积液50.19408.584.12/17.865.75<0.01固定效应模型入院心率30.4204.350.82/7.882.410.02固定效应模型白细胞值50.8901.010.25/1.772.60<0.01固定效应模型高血压病史50.5600.670.47/0.952.250.02固定效应模型糖尿病病史30.6301.110.39/3.150.200.84固定效应模型入院收缩压50.560-6.64-12.60/-0.672.180.03固定效应模型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根21表13AAD院内死亡ROC的分析指标AUC标准误灵敏度特异度切点值95%CIP值年龄0.6470.0660.8500.44061.10.518~0.7760.044心包积液0.6650.0690.6500.680-0.529~0.8010.024心率0.6740.0570.9000.45389.80.562~0.7860.017白细胞0.6460.0670.8500.44014.70.514~0.7780.046联合0.8040.0450.7500.773-0.715~0.893<0.01图3AAD相关危险因素预测院内死亡ROC曲线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机制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 李根,刘达兴. 海南医学. 2019(24)
[2]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IL-6、RANTES、PI3K因子水平的影响[J]. 张济,李光泽,俞慎林,包平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10)
[3]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1例二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体会[J].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刘亚湘,郑少忆. 广东医学. 2019(15)
[4]胸痛中心建设在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作用分析[J]. 张超,闫永红,徐俊蛟,陶新,杨晓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4)
[5]CT在鉴别急性与慢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J]. 陶永恒,赵雁鸣.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6]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余金甜,陈俊杉,张爱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01)
[7]气管瘢痕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王志鹏,张春林,刘兆辉. 海南医学. 2019(10)
[8]高血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J]. 窦丽稳,高伟波,吴春波,曹宝平,朱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05)
[9]急性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 尹立明,王士忠,秦凤丽,王清江,袁莉,杨苏民. 精准医学杂志. 2019(02)
[10]29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林曦,王晓武,马涛,袁彬彬,张本,杨博,林钊明,张卫达. 实用医学杂志. 2019(08)
博士论文
[1]MiRNA-146b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李杰.南京医科大学 2018
[2]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探讨[D]. 李卓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
[3]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其与FBN1基因关联性的初步研究[D]. 王伟光.第四军医大学 2015
[4]醛固酮腺瘤模型大鼠主动脉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 闫永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40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徐彦娣.宁夏医科大学 2019
[2]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研究[D]. 袁洪亮.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27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程宝山.安徽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83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9834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