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2:47

  本文关键词: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为研究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气虚证的保护作用机制,对冠心病心气虚证理论进行归纳和概述,以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为切入点,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气虚证的可能药物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联合升压药物左旋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分别以益气活血方中药煎剂低、中、高浓度灌服对照西药盐酸地尔硫卓进行动态干预,对比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分析各组实验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实验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基本符合临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各血浆检测指标变化情况与前期临床实验部分基本相符。益气活血方干预后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生理状况明显改善,使模型组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帮助修复受损心肌组织,改善心功能。结论: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联合升压药物左旋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是比较理想的病证结合造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方对于冠心病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调节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调节GS-AC-cAMP-PKA信号通路,从而修复受损心肌组织,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冠心病 心气虚证 益气活血 大鼠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8-23
  • 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8-10
  • (一)冠心病的源流8
  • (二)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8-10
  • (三)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辩证分型10
  • 二、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10-16
  • (一)冠心病的病因认识10-14
  • (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认识14-15
  • (三)冠心病的治疗认识15-16
  • 三、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研究16-20
  • (一)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症状研究16
  • (二)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病机研究16-17
  • (三)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现代研究17-18
  • (四)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气虚证研究18-20
  • 四、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胺类物质研究进展20-23
  • (一)环磷酸腺苷(cAMP)20
  • (二)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20-23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3-33
  • 一、实验目的23
  • 二、实验方法23
  • 三、实验材料23-25
  • (一)实验动物23
  • (二)实验用药与用法23-24
  • (三)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24-25
  • 四、相关指标检测方法25
  • 五、数据统计处理25
  • 实验一 冠心病心气虚证模型建立25-27
  • 一、动物分组25
  • 二、动物造模25-26
  • 三、大鼠存活情况26
  • 四、模型评价标准26-27
  • 实验二 冠心病心气虚证模型干预27-33
  • 一、动物分组27
  • 二、实验方法27
  • 三、实验结果27-33
  • (一)实验大鼠一般表现27-28
  • (二)大鼠心脏与体重比值28
  • (三)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28-30
  • (四)血浆指标检测结果30-33
  • 第三部分 讨论33-39
  • 一、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确立依据33-34
  • (一)造模因素符合冠心病形成因素33
  • (二)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符合冠心病临床症状33
  • (三)模型大鼠血浆指标检测结果与临床研究相符33-34
  • 二、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血浆检测指标的综合分析34-35
  • 三、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35-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6
  • 附录46-47
  • 论文著作47-52
  • 致谢52-53
  • 详细摘要53-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刘璨,朱文锋;数据挖掘:心气虚证的鉴别诊断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2 许丽梅;赖仁奎;;心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关系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1期

3 蔡民坤;;心气虚证与气虚证的相互关系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5期

4 郭华;程绍恩;王志良;;心气虚实质的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5 李绍芝;;心气虚证研究近况[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张立;黄晖;;心气虚证患者肺功能与心脏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初探[J];天津中医;1989年01期

7 张立,黄晖;心气虚证患者肺功能与心脏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初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文旺秀,金卓祥,严夏;心气虚证患者的心功能检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9 李绍芝,朱文锋;心气虚证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年03期

10 周悦,周耀群;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心气虚证辨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斌红;;心气虚证研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硕仁;王伟;;关于心气虚证研究的若干问题[A];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王硕仁;;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病心气虚证基础研究及其成果应用的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罗钢;陈辉;杨思进;;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志宏;邢雁伟;王阶;;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冠脉病变及心功能不全关系分析[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6 罗钢;陈辉;杨思进;;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罗钢;陈辉;白雪;;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涛;丁以艳;吴承玉;;心气虚证的因子分析研究[A];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林谦;农一兵;李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慢性心衰心气虚证心肌能量代谢的病生理机制[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10 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吕希滢;;活血、益气法及其方药治疗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的实验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十红 李祥国;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从肝论治探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徐亚静;涵盖医药贯中西[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强;心气虚证的数据挖掘和网络结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2 徐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3 周凤娇;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于成瑶;两类心气虚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较和部分心脏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赵兴梅;穴位注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效应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姚立;用比较医学的方法建立心气虚证动物模型[D];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

7 丁以艳;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倩;冠心病心气虚证候诊断标准修订的准备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邱丽芬;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谢英;甲状腺激素对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血浆的变化及意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董浩然;新西兰兔心衰心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基因芯片数据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李晓璇;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胺类物质与冠心病心气虚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章慎磊;心气虚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象信息时频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黄初宜;心气虚致血瘀的理论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张凌岚;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心室舒张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模型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1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