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阿霉素和紫杉醇抵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6:12

  本文关键词: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阿霉素和紫杉醇抵抗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吗啡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的增殖力的影响,研究吗啡对干性相关转录因子Oct4和C-myc的影响。探索吗啡与阿霉素和紫杉醇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探索纳美芬能否抑制吗啡对肿瘤的作用。方法:1、以悬浮细胞无血清微球体培养(Sphere formation assay)技术检测吗啡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olony formation assay)观察吗啡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增殖能力的影响;2、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吗啡对乳腺癌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Oct4,C-myc的表达变化;3、以噻唑蓝染色(MTT)实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analysis)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吗啡与化疗药物阿霉素或紫杉醇联合使用后对细胞活力,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变化;4、以悬浮细胞无血清微球体培养检测纳美芬抑制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能力。结果:1、吗啡增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的微球体形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经吗啡(1,10μM)作用后的MCF-7和MCF-10A细胞形成的微球体数量明显增加(P0.001),微球体体积显着增大(P0.001);2、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吗啡(1,10μM)作用于MCF-7和MCF10A细胞后,1μM吗啡处理后的MCF-7和MCF-10A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别增加到20.14%±1.32%,18.06%±0.76%(P0.01),而10μM吗啡处理后,MCF-7和MCF-10A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别增加到32.48%±0.85%,27.54%±0.76%(P0.001),显示吗啡增强MCF-7和MCF10A克隆形成能力;3、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吗啡处理后的MCF-7细胞,其Oct4和C-myc的m RNA转录水平明显增高,1μM和10μM吗啡组Oct4分别增加2.4±0.15(p0.01)、13.6±0.21(P0.001),C-myc增加4.3±0.13(P0.01)、15.7±0.16(P0.001),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同样显示,1μM和10μM吗啡作用于MCF-7细胞后,MCF-7细胞中的Oct4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4、吗啡降低阿霉素和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在0.5μM阿霉素或10 n M紫杉醇作用下,单独加入阿霉素或紫杉醇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阿霉素或紫杉醇与吗啡联合应用的实验组中MCF-7细胞的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下降,吗啡降低阿霉素或紫杉醇诱导MCF-7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吗啡(1μM、10μM)降低0.5μM阿霉素或10 n M紫杉醇作用下凋亡细胞的比例减少了19.73%±0.86%(P0.001),22.23%±0.50%(P0.001);7.43%±0.76%(P0.001),10.76%±0.56%(P0.01);5、纳美芬(10μM)抑制吗啡(10μM)促进MCF-7、MCF-10A的微球体形成能力(P0.001)。结论:阿片类镇痛药吗啡促进MCF-7和MCF-10A细胞成球能力以及克隆形成能力;吗啡增加肿瘤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Oct4、C-myc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表达量;吗啡增强MCF-7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和阿霉素的耐受性,导致MCF-7细胞对紫杉醇和阿霉素耐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美芬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所促进MCF-7、MCF-10A细胞的成球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吗啡对化学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为吗啡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指导。
【关键词】:吗啡 化疗药物抵抗 阿霉素 紫杉醇 细胞增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2
  • 前言12-14
  • 材料和方法14-21
  • 1、材料14-16
  • 1.1 细胞系14
  • 1.2 实验药品、试剂14-16
  • 2、方法16-21
  • 2.1 细胞培养16
  • 2.2 MTT细胞毒性测定16
  • 2.3 细胞凋亡检测16-17
  • 2.4 荧光定量PCR实验17-18
  • 2.5 微球体形成试验18-19
  • 2.6 细胞克隆成形实验19
  • 2.7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19-20
  • 2.8 统计学分析方法20-21
  • 结果21-28
  • 1 吗啡增强乳腺癌细胞MCF-7、MCF-10A的增殖能力21-23
  • 2 吗啡诱导MCF-7 细胞对阿霉素和紫杉醇的耐药23-26
  • 3 纳美芬(Nalmefene)逆转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微球体形成能力26-28
  • 讨论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35-44
  • 参考文献39-44
  • 病例报告44-48
  • 参考文献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维忠,翟新民,徐迅,朱岳,王明才,曹旭东;~(32)P标记阳离子交换树脂微球体方法的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2 李练兵;;覆盖甘油三酯的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微球体释放脂肪酶的效应[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2年06期

3 林友文,蒋智清,曾志斌,张婉春;5-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陈国广;陈锋;陆高圣;李学明;韦萍;;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利培酮微球体外加速释放条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年02期

5 董爱梅,张建强;眼用微球制剂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5年01期

6 陈智;田景振;;药用微球应用概况[J];齐鲁药事;2009年03期

7 李元振,成光,李洁;微球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4年12期

8 张华;王翔;王学清;张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性质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20期

9 韩国华;李美琴;朱澄云;;载药中空微球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徐俊;王鹏华;董晓庆;常津;;表皮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与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玉梅 张自强;微球制剂研究日益深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陈恃雷、冷彤;墨发明抗癌“特洛伊木马”[N];人民日报;2007年

3 陆志城;2002年美国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霞;大型海藻微球体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和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季翔;基于磺化聚苯乙烯模板的各向异性和多孔微球的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王辰允;紫杉醇长效缓释注射微球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4 刘凤霞;载蛋白药物双层微球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吴诚;盐酸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周旋;壳聚糖微球制备优化及其乙酰化微球作为潜在栓塞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苗宗成;多元吡喃葡萄糖环基微球双相选择吸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吉有;光学微球腔中的若干光学新现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9 肖桂勇;雾化干燥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潘吉铮;聚乳酸微球载体的结构与控释性能关系及模型[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晶晶;高温热解法大规模制备碗状和笼状微球的探索及其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捷;悬浮聚合法制备物理热膨胀发泡微球[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牛东革;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阿霉素和紫杉醇抵抗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曾佳;彩色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3年

5 靳美霞;利用天然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提高有效性的口服疫苗微球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6 任皓;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兰婷;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毕立军;新型胃漂浮微球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杨静;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曾烨婧;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吗啡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阿霉素和紫杉醇抵抗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20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