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以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阳虚寒凝证的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中药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恢复期痉挛性偏瘫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痉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既往疾病、伴发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中药小续命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分别于1个月、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痉挛程度、中风病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因某些患者依从性差,脱落8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痉挛程度、中风病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阳虚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降低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痉挛性偏瘫 阳虚证 小续命汤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5.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临床研究8-16
- 一、病例选择标准8-10
- (一)诊断标准8-9
- (二)纳入标准9
- (三)排除标准9
- (四)剔除标准9-10
- (五)脱落标准10
- (六)中断标准10
- 二、研究方法10-12
- (一)病例选择和分组方法10
- (二)治疗方案10-11
- (三)观察内容11
- (四)疗效的评定标准11-12
- (五)统计学处理12
- 三、一般情况12-13
- (一)两组性别、年龄的比较12
- (二)两组病程、病变部位的比较12-13
- (三)两组痉挛情况的比较13
-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13
- (五)两组既往病史、伴发病的比较13
- 四、临床研究结果13-16
- (一)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前后的比较13-14
- (二)痉挛程度(采用Ashworth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比较14
- (三)中风病疗效在治疗前后的比较14-15
-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的比较15
- (五)安全性评价15-16
- 结论16-17
- 讨论17-29
- 一、临床疗效分析17-18
- 二、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病因病机的认识过程18-20
- 三、阳虚证与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关系20-24
- (一)痉挛性偏瘫中阳虚证的产生原因20-21
- (二)阳虚导致痉挛性偏瘫的产生机理21-23
- (三)五脏阳虚的鉴别23-24
- 四、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阳虚证的治则治法24-25
- (一)阳虚证的治疗及用药原则24
- (二)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阳虚证的具体治法24-25
- 五、方药分析25-29
- (一)方药组成25
- (二)方解25-27
- (三)麻黄临床应用小议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32-40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4
- 致谢44-45
- 发表论文45-49
- 详细摘要49-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茂成;中风病从肝脾论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2期
2 潘桂荣 ,刘晶瑶;护士中风知识评估量表的改进[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年01期
3 王德润;26例中风病无效原因分析[J];国医论坛;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风病的预防与调护[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5 谌洁;从487例中风病探讨中风发病与风寒气候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光钦,文晖,杨权生;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8 黄琦,全洪明;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9 刘阳军 ,温奕超;浅议肝、脑与中风病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5年02期
10 郑国庆;;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生;;浅谈中风类症病辨证与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内涵演变及特性分析[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33例疗效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5 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焦树德;;中风病的诊治和预防[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黄启福;刘金民;;关于提高中风病疗效难点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文静;鲜为人知的中风诱因[N];民族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谭欣;中风病协作联盟成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夏姗姗;中医治中风有独到之处[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孙成力;中风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5 肖燕 《国医年鉴》副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中风病防治专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6 韩绍安 (主任医师);中风的六个怪脾气[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7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林 通讯员 吴清明;高温下中风风险高[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徐丹;对中风的种种误解[N];民族医药报;2006年
10 李柱;中风防治的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香;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时文远;中风醒脑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瑞;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李艳丽;中风病发病状态临床表征关联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陈少婷(Chan Siu Ting);中医中风渊源刍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刘向哲;禀赋概念的现代诠释及与中风发病相关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辛喜艳;中风病虚实证候演变及脑电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玉良;中风病痰热证病因模型的构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翔;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凯;新安医家中风病临床方剂组方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丽;中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5 江晓芳;葛槐中风复原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6 陈竞超;基于中医共享系统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患者证治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朱博;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系统综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于淼;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马驰;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赵奉茹;侯书伟教授针刺治疗中风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3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