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预电针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AD样大鼠学习记忆认知障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4 05:12
  目的:本实验在针灸“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究电针百会、肾俞穴对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大鼠学习记忆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调控自噬相关通路PI3K/AKT/mTOR轴,诱导自噬发生,促进海马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清除,减轻神经突触损伤,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样大鼠学习认知能力,为促进、推广针灸“治未病”防治AD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D-半乳糖120mg/kg/d连续腹腔注射7周以建立AD样病理模型。电针组、假电针组于每日腹腔注射后针刺“百会”、“肾俞”,并连接电针治疗仪,每次20min,其中电针组刺入穴位后通电,假电针组仅刺入皮肤且不通电。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放旷场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数密度,免疫组化观察海马区PHF-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PI3K、AKT...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预电针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AD样大鼠学习记忆认知障碍的影响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定位航行实验逃

单位,电针,统计学,意义


预电针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AD样大鼠学习记忆认知障碍的影响7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其逃避潜伏期均有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第2-5天同时间相比,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较长(P<0.01);电针组第2天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天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第2-5天同时间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假电针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第2-5天同时间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表1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比较(x±s,n=12,单位s)组别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空白对照组112.77±3.69101.67±3.5473.60±5.9141.67±6.1215.74±5.93模型组116.07±3.80113.88±3.36**105.63±4.10**80.81±5.15**64.23±6.49**电针组115.12±2.77104.19±3.51△79.81±5.52*△61.36±5.31**△41.27±4.97**△假电针组114.54±3.60110.66±3.96**▲100.96±5.71**▲80.88±5.88**▲60.62±6.04**▲注: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与电针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A为空白对照组;B为模型组;C为假电针组;D为电针组图1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比较(x±s,n=12,单位s)注: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

象限,电针,空间,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与电针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2.2各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比较表2和图2显示,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即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与运动总时间的比值)增加,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和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对比,电针组大鼠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明显增加(P<0.01);假电针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经过原平台象限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表2各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较(x±s,n=12,单位s)组别只数经过原平台象限的时间比%空白对照组1244.93±3.61模型组1224.17±2.81**电针组1240.81±2.12*△假电针组1225.10±1.65**▲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电针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A为空白对照组;B为模型组;C为假电针组;D为电针组图2各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较(x±s,n=12,单位s)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电针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2.3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的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J]. 施丽俊,詹逸珺,裴建.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5)
[2]针药并举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神经病理影响[J]. 李佳美,任路,王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3]“通督启神”针法对SAMP8小鼠海马脑血流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丁宁,姜婧,卢梦晗,许安萍,唐银杉,李志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1)
[4]针刺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 刘昊,张菶,李新伟,冯培培,杜嘉,楼柯浪,阮晨,周驰,孙晓伟.  针刺研究. 2019(09)
[5]针刺对AD大鼠海马CA1区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影响[J]. 毛旭,孟晋,毛军,杨鸿飞,张海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16)
[6]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和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 沈非儿,王欣君,何提珍,姜劲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11)
[7]针灸上调血清Aβ内化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J]. 汤双红,杜艳军,肖佳欢,王芸,沈峰,孙国杰.  针刺研究. 2018(11)
[8]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关研究[J]. 郭利晴,张慧予,孙晓红.  解剖科学进展. 2018(06)
[9]针刺调节脑可塑性的机制研究进展[J]. 孙忠人,吕晓琳,尹洪娜,郝吉顺,曾祥新,李竹馨.  针刺研究. 2018(10)
[1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D-半乳糖诱导的AD模型小鼠Aβ生成作用的研究[J]. 王会敏,何柯新,尚陈宇,刘冬冬,徐建华.  新中医. 2018(09)

硕士论文
[1]电针治疗对AD小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表达的影响[D]. 向杜炼.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4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34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