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4 08:20
研究背景: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周围神经肌肉的功能,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是脑卒中发生后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而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对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型无创的干预手段,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神经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但是全身振动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研究争论较多,而且对膝关节控制能力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对比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全身振动训练状态下有节律的蹲起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态的差异,以期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善推荐一种可行性高的康复治疗技术。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2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21名,女性11名。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16,56.10±8.01岁)和常规治疗组(16,57.43±8.52岁)。全身振动训练组接受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全身振动训练下有节律的蹲起训练,每周5次...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利用三维步态设备评估患者步态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9毛,砂片打磨,75%浓度酒精消毒清洁皮肤角质,降低阻抗(<10kΩ),粘贴无线电极,用皮肤膜固定。分析干预前后步态周期中的股直肌(rectusfemoris,RF)和股二头肌(bicepsfemoris,BF)的平均肌电值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共同收缩比情况,采集过程如(图3)所示。图2表面肌电采集设备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10图3步行过程下肢的肌电信号采集3.2.4康复治疗方案3.2.4.1常规康复训练采用肌力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主要包括: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和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和被动牵伸技术等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口令引导下进行各项活动,坐站训练,平衡训练,躯干控制和单关节控制训练,步态纠正训练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转移训练,包括:从卧位到坐位转移、从坐位到站位转移、从床到轮椅转移、从轮椅到床转移等。3.2.4.2全身振动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组的受试者进行持续4周的全身振动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共20次全身振动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组受试者在全身振动仪器(Bodygreen,i-vib5060,中国)进行垂直振动。1.固定患者体位嘱患者垂直站立在垂直振动平台上,在动作开始之前,治疗师保证患者双手能够抓住振动平台的扶手,若患手不能抓抓握,则采用弹力绑带进行缠绕固定在振动平台上,治疗师全程在旁给予监督和保护,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脑卒中防治:成就、挑战和应对[J]. 巢宝华,刘建民,王伊龙,杨弋,彭斌,华扬,曹雷,涂文军,闫峰,王陇德. 中国循环杂志. 2019(07)
[2]振动治疗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中的应用进展[J]. 肖悦,许光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6)
[3]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J]. 孙彤,贾子善,戈含笑,于增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5)
[4]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 李纲,张志强,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5)
[5]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J]. 金振华,陈玲,叶祥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3)
[6]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评定研究进展[J]. 李瑞青,任亚锋,吴明莉,史景,王慧灵,湾明月,冯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6)
[7]本体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梁珍梅,沙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4)
[8]Thera-Band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J]. 何雯雯,李岩,顾旭东,李辉,傅建明,劳方金,史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02)
[9]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 杨婷,李雪萍,林强,杨倩,许亮,高政,俞长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2)
[10]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J]. 林航,王爱红,李丹丹,蒋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10)
本文编号:3382914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利用三维步态设备评估患者步态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9毛,砂片打磨,75%浓度酒精消毒清洁皮肤角质,降低阻抗(<10kΩ),粘贴无线电极,用皮肤膜固定。分析干预前后步态周期中的股直肌(rectusfemoris,RF)和股二头肌(bicepsfemoris,BF)的平均肌电值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共同收缩比情况,采集过程如(图3)所示。图2表面肌电采集设备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影响10图3步行过程下肢的肌电信号采集3.2.4康复治疗方案3.2.4.1常规康复训练采用肌力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主要包括: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和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和被动牵伸技术等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口令引导下进行各项活动,坐站训练,平衡训练,躯干控制和单关节控制训练,步态纠正训练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转移训练,包括:从卧位到坐位转移、从坐位到站位转移、从床到轮椅转移、从轮椅到床转移等。3.2.4.2全身振动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组的受试者进行持续4周的全身振动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共20次全身振动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组受试者在全身振动仪器(Bodygreen,i-vib5060,中国)进行垂直振动。1.固定患者体位嘱患者垂直站立在垂直振动平台上,在动作开始之前,治疗师保证患者双手能够抓住振动平台的扶手,若患手不能抓抓握,则采用弹力绑带进行缠绕固定在振动平台上,治疗师全程在旁给予监督和保护,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脑卒中防治:成就、挑战和应对[J]. 巢宝华,刘建民,王伊龙,杨弋,彭斌,华扬,曹雷,涂文军,闫峰,王陇德. 中国循环杂志. 2019(07)
[2]振动治疗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中的应用进展[J]. 肖悦,许光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6)
[3]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J]. 孙彤,贾子善,戈含笑,于增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5)
[4]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 李纲,张志强,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5)
[5]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J]. 金振华,陈玲,叶祥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03)
[6]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评定研究进展[J]. 李瑞青,任亚锋,吴明莉,史景,王慧灵,湾明月,冯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6)
[7]本体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梁珍梅,沙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4)
[8]Thera-Band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J]. 何雯雯,李岩,顾旭东,李辉,傅建明,劳方金,史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02)
[9]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 杨婷,李雪萍,林强,杨倩,许亮,高政,俞长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2)
[10]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J]. 林航,王爱红,李丹丹,蒋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10)
本文编号:3382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3829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