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分裂抑制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的形成促进肝癌细胞的存活
发布时间:2021-09-04 21:43
研究目的:1.观察线粒体分裂对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结构及功能的影响;2.探讨MAMs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3.分析线粒体分裂通过Rab32对MAMs结构及肝癌细胞生存的影响。研究方法: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癌与癌旁组织中MAMs数量的变化;利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MAMs数量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脂质体转染法构建Drp1干涉/过表达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利用Cell light?ER-RFP和Mitotacker Green染料分别标记内质网和线粒体,通过超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过表达Drp1后线粒体与内质网的共定位情况,利用Rhod-2染料检测过表达Drp1对线粒体内Ca2+浓度的影响;2.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法构建PACS-2干涉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观察干涉效果,并利用电镜观察干涉PACS-2后对MAMs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通过ED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涉PACS-2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3.利用Percoll离心法分离亚细胞结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这些...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线粒体形态(引自文献[8])
线粒体分裂抑制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的形成促进肝癌细胞的存活-3-和MiD51(mitochondrialelongationfactor1)[16-18])的协助,共同介导线粒体的分裂过程。线粒体融合调控分子:与线粒体的分裂不同,线粒体融合有两个不同的系统来融合内膜和外膜,即使这些过程是分开的,内膜和外膜的融合也是高度协调的[8]。通过MFN1(mitofusin1)和MFN2(mitofusin)可以实现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通过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l)可以实现线粒体内膜的融合[27-29]。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蛋白受蛋白水解和泛素化的调控。线粒体外膜融合蛋白主要是通过泛素化介导的降解失活调节其功能[30];而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的功能在少数几个位点被蛋白水解所改变[31]。图2.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蛋白示意图(引自文献[22])。(A)哺乳动物中主要Dynamin家族成员Drp1、Mfn1、Mfn2和OPA1分子结构;(B)可与Drp1结合的受体蛋白结构;(C)Drp1及其线粒体表面受体。1.2.2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在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具有较宽的直径,通过多种机制依次驱动ER相关的线粒体外膜收缩和分裂过程。首先,线粒体被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通过ER定位的反式INF2蛋白和线粒体定位的Spire1c蛋白聚集到MCSs中收缩[32,33]。接下来,线粒体动力蛋白Drp1被募集到ER标记的线粒体收缩处,Drp1与受体蛋白(MFF、MiD49和Mid51)结合使Drp1从细胞质募集到线粒体表面[17,34,35]。Drp1在线粒体外膜周围寡聚,然后以GTPase依赖性方式驱动线粒体收缩[21]。Drp1可以将线粒体收缩至<50nm,这时招募另一种动力蛋白家族成员Dnm2,以完成线粒体的最终分裂[18](图1-3)。
引言-4-1.2.3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机制融合是从两个MFN1分子反式对接开始,可能通过HR2域或GTPase域;这种结合会诱导构象变化,驱动MFN1分子水解GTP,从而导致两个OMM的融合[36]。在线粒体内膜中,未经加工的OPA1形式(称为长OPA1)与脂质心磷脂反式相互作用,从而使OPA1具有融合能力[37]。这种结合是在短OPA1存在下促进的,这是由长OPA1的蛋白降解产生的。融合还需要另一个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但在此过程中其机制尚不清楚(它是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固定系链,主要是ER)[19,38](图3)。图3.线粒体分裂融合分子机制(引自文献[39])1.2.4线粒体动力学与肿瘤发生进展的关系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线粒体分裂增强,且可能在肿瘤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0]。例如JingGuo等通过组织学和体外实验发现,高糖环境增加了Drp1的激活,导致葡萄糖代谢改变、上皮-间质转化(EMT)增加、迁移和侵袭。而高糖引起的所有这些变化可以通过Drp1敲低得到部分缓解[41];Jingliang等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Drp1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升高,抑制Drp1活性可显著抑制
本文编号:3384060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线粒体形态(引自文献[8])
线粒体分裂抑制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的形成促进肝癌细胞的存活-3-和MiD51(mitochondrialelongationfactor1)[16-18])的协助,共同介导线粒体的分裂过程。线粒体融合调控分子:与线粒体的分裂不同,线粒体融合有两个不同的系统来融合内膜和外膜,即使这些过程是分开的,内膜和外膜的融合也是高度协调的[8]。通过MFN1(mitofusin1)和MFN2(mitofusin)可以实现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通过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l)可以实现线粒体内膜的融合[27-29]。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蛋白受蛋白水解和泛素化的调控。线粒体外膜融合蛋白主要是通过泛素化介导的降解失活调节其功能[30];而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的功能在少数几个位点被蛋白水解所改变[31]。图2.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蛋白示意图(引自文献[22])。(A)哺乳动物中主要Dynamin家族成员Drp1、Mfn1、Mfn2和OPA1分子结构;(B)可与Drp1结合的受体蛋白结构;(C)Drp1及其线粒体表面受体。1.2.2线粒体分裂的分子机制在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具有较宽的直径,通过多种机制依次驱动ER相关的线粒体外膜收缩和分裂过程。首先,线粒体被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通过ER定位的反式INF2蛋白和线粒体定位的Spire1c蛋白聚集到MCSs中收缩[32,33]。接下来,线粒体动力蛋白Drp1被募集到ER标记的线粒体收缩处,Drp1与受体蛋白(MFF、MiD49和Mid51)结合使Drp1从细胞质募集到线粒体表面[17,34,35]。Drp1在线粒体外膜周围寡聚,然后以GTPase依赖性方式驱动线粒体收缩[21]。Drp1可以将线粒体收缩至<50nm,这时招募另一种动力蛋白家族成员Dnm2,以完成线粒体的最终分裂[18](图1-3)。
引言-4-1.2.3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机制融合是从两个MFN1分子反式对接开始,可能通过HR2域或GTPase域;这种结合会诱导构象变化,驱动MFN1分子水解GTP,从而导致两个OMM的融合[36]。在线粒体内膜中,未经加工的OPA1形式(称为长OPA1)与脂质心磷脂反式相互作用,从而使OPA1具有融合能力[37]。这种结合是在短OPA1存在下促进的,这是由长OPA1的蛋白降解产生的。融合还需要另一个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但在此过程中其机制尚不清楚(它是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固定系链,主要是ER)[19,38](图3)。图3.线粒体分裂融合分子机制(引自文献[39])1.2.4线粒体动力学与肿瘤发生进展的关系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线粒体分裂增强,且可能在肿瘤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0]。例如JingGuo等通过组织学和体外实验发现,高糖环境增加了Drp1的激活,导致葡萄糖代谢改变、上皮-间质转化(EMT)增加、迁移和侵袭。而高糖引起的所有这些变化可以通过Drp1敲低得到部分缓解[41];Jingliang等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Drp1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升高,抑制Drp1活性可显著抑制
本文编号:338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3840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