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疗效比较
本文关键词:瘢痕疙瘩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疗效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复发相关因素,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最佳放疗剂量及分割方式,为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疗科2006~2012年收治的可随访99例瘢痕疙瘩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行6 Me V电子线照射,其中4 Gy组36例采用术后大分割放疗,总照射剂量16 Gy,单次剂量4 Gy,连续照射4次;2 Gy组63例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20 Gy,单次剂量2 Gy,每周5次,共10次。于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半年内,每月来我科门诊随访,放疗结束半年后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全部患者随访不小于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于术后12个月评价两种放疗分割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放疗近期、远期毒副反应及分析放疗疗效与照射开始时间、病变面积、发生部位、性别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2月时,4 Gy组与2 Gy组有效率分别为83.3%与65.1%(x2=3.763,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两组各部位放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中,胸肩背部有效率均最低;4Gy组的各部位间放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3,P=0.737);2 Gy组的各部位放疗间放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8,P=0.037),提示治疗部位影响放疗疗效。分别对两组间相同部位(耳部面颈部、胸肩背部及其他部位) 的放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中,胸肩背部4 Gy组与2 Gy组有效率分别为78.9%与51.4%(x2=3.924,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按性别进行放疗疗效比较,4 Gy组、2 Gy组男性有效率分别为78.6%和61.1%,(x2=0.453,P=0.5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Gy组、2 Gy组女性有效率分别为86.3%和66.7%(x2=2.918,P=0.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按术后开始照射时间(4 h与24 h内)进行放疗疗效比较,4 Gy组、2 Gy组术后4 h内有效率分别为92.8%和72.7%(x2=1.328,P=0.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Gy组、2 Gy组术后24 h内有效率分别为77.3%和56.7%(x2=0.238,P=0.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按病变面积进行放疗疗效比较,4 Gy组、2 Gy组病变面积≤5 cm2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1.4%,(x2=0.874,P=0.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变面积5 cm2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2.4%(x2=3.475,P=0.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 Gy组与2 Gy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6%和61.9%(x2=3.705,P=0.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6%和20.6%(x2=1.228,P=0.2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4 Gy组与2 Gy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7.8%和71.4%(x2=0.477,P=0.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瘢痕疙瘩术后联合电子线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总照射剂量16 Gy,单次剂量4 Gy连续4次大分割照射与总照射剂量20 Gy,单次2Gy共10次的常规分割治疗疗效相当;大分割放疗方案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及节省医疗费用,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可考虑临床开展应用。2.瘢痕疙瘩术后常规放疗和大分割放疗疗效与发生部位相关,胸肩背部放疗复发率最高,与性别、病变面积、照射开始时间(4h或24h)无关。3.瘢痕疙瘩术后常规放疗和大分割放疗早、晚期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无差异。
【关键词】:瘢痕疙瘩 术后放疗 剂量分割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2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材料和方法12-15
- 结果15-18
- 讨论18-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文献综述26-34
- 参考文献31-34
- 致谢34-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义,孙乔莉;双侧耳垂巨大瘢痕疙瘩12例[J];山东医药;2000年22期
2 刘美莲,陈煌基,魏明,张克勤;不同放射方法治疗155例瘢痕疙瘩术后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吴洪娟,黄文波,吕建萍,郭爱华;细胞生长因子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景红霞,李秀研,景黎明,叶宁;康尼克通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刘文阁,李素娟,蔡玉琴;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1期
6 郑学毅,涂平,张建中,马圣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瘢痕疙瘩的表达[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年02期
7 许凤芝,马奇,林艳芳,魏启春;117例胸前瘢痕疙瘩的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8 林尚泽,张楠,梁亚;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2期
9 贺翠云,陈冬军,赵巧云;冷冻治疗耳垂瘢痕疙瘩86例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01年03期
10 廖农;注射改良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传揆;方大定;赵炳南;叶干连;马海德;;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的初步结果[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2 张国军;金小峰;刘军;;瘢痕疙瘩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惠斌;陈芳;;手术配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蔡景龙;;瘢痕疙瘩的临床特点及分类探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杨;郭树忠;张曦;卢丙仑;舒茂国;;难治性瘢痕疙瘩联合治疗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友彬;梁伟中;孙显松;王晓军;;“X”切口瘢痕瓣形成在瘢痕疙瘩切除后耳廓形态修复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杨;郭树忠;张曦;卢丙仑;舒茂国;;难治性瘢痕疙瘩联合治疗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晓栋;张国成;叶顺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杨崇格;冯丽娟;;30例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春秋;;耳廓瘢痕疙瘩的相关因素及诊疗探讨(附非洲莱索托88例分析)[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伍;瘢痕疙瘩该如何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衣晓峰;治疗瘢痕疙瘩 避免步入误区[N];健康报;2004年
3 皮肤科 黎胜强;瘢痕疙瘩的防治[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衣晓峰;治疗瘢痕疙瘩 避免步入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水天;同息通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 王连召;瘢痕疙瘩不能一切了之[N];健康报;2008年
7 武警总医院 白晓东 陶海;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不复发[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胡献国(副主任医师);巧除瘢痕疙瘩[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9 赵晴晴;瘢痕疙瘩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4年
10 河北 主治医师 胡松;祛除瘢痕疙瘩外治方[N];家庭医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运春;前胸部瘢痕疙瘩微循环与胶原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勇;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标志蛋白的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陈晓栋;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4 朱飞;中国汉族人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夏炜;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差异表达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焦虎;瘢痕疙瘩自身免疫疾病特征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为治疗靶点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王强;手术结合术后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杨志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刘振中;生物筛选转化生长因子-β1噬菌体模拟肽及其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周剑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幸蕙;应用电子线对瘢痕疙瘩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去除剖腹产及隆乳手术造成之瘢痕疙瘩[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2 丁丽;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辉正;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70例回顾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孟洪君;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57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5 郭雷洋;瘢痕疙瘩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丁云鹏;两种瘢痕疙瘩综合治疗方案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道日娜;V形离断式术式治疗耳廓瘢痕疙瘩[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8 唐洁;TSG-6与MMP-9在瘢痕疙瘩边缘部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杜光远;耳瘢痕疙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唐小清;CYLD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曲古抑菌素A和三羟基异黄酮对CYLD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瘢痕疙瘩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疗效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4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