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密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密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109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95例非CHF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BMD;同时根据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各组之间BMD差异;分析BM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roch BMD、Fem Neck BMD、Fem Head sBMD、Troch T值、Fem Neck 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患者Troch BMD、Fem Neck BMD、Fem Head sBMD、Troch T值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Troch BMD、Fem Neck BMD与NT-proBN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减低,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降低,早期检测CHF患者BMD对于CHF合并BMD异常的治疗以及CHF患者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均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骨密度 相关性
【分类号】:R541.6
【正文快照】: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最终造成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降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体液潴留以及呼吸困难等[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韩苏;王力;孙志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2 淖娜;;NT-proBNP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22期
3 金雪娟;周京敏;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3年06期
4 杜月菊;吕翠环;高艳军;马玉腾;;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06期
5 农祥兵;;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03期
6 刘飞;李莉;崔天祥;赵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桥蛋白与醛固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12年08期
7 文天林;孙天胜;王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J];人民军医;2010年09期
8 刘德军;冯彦林;陈润钿;余丰文;刘艳;莫敏;;佛山市1899例健康体检者腰椎及左侧髋部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年02期
9 付德明;王洪奇;杨国闻;张秀兰;王卫淑;;19世纪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彤;崔留义;朱宁;王纪文;耿兆红;李忠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密度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08期
2 胡鹏;朱定君;曹学敏;陈志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年07期
3 王茜;闵新文;李东峰;郎明健;李兴朝;;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年06期
4 高卫辉;向艳华;刘云;邓桂明;林洁;林王森枝;贺瑶;;中药杜仲-牛膝配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干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5 刘超权;凌迟浩;张运钦;李堪董;郑伟民;;补肾活血法联合肼苯哒嗪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NF-κB、IL-1β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6期
6 王宏;;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06期
7 胡金萍;;丹参多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4例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6年03期
8 游小毛;游海燕;;血清NT-proBNP、cTnI2、MYO、CK-MB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0期
9 杨梅;张刚;曹雪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30期
10 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运生;张利民;董茂盛;贾关亮;李妍辰;张波;常美丽;;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07期
2 周金锋;程自平;;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hs-CRP变化及其预后价值[J];安徽医药;2013年07期
3 李云鹏;杨汉东;郎明健;王能;李东峰;;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7期
4 李庆洋;;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及其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06期
5 王梦影;何朝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02期
6 杨义明;张瑞霞;李玢;吴卫华;贾春岩;杨嘉君;;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其它生化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1期
7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8期
8 佟翠艳;刘剑立;刘雪虹;杨伟坤;;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脑钠肽治疗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9 李德昶;;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10 何斌;;雷米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6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新,朱秀华,危金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8期
2 龙仕柏;乙莫克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方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3 何军,刘晓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范建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5 徐会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红漫;辅酶Q_(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10期
7 苏哲坦;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在英国的患病率及其基本原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5期
8 毛秀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4期
9 芮喜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肤变化[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10 韩立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清友;叶青;杜军保;立万镇;;纽约大学儿科心力衰竭指数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吴永娟;;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刘艳萍;张伟峰;魏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春生;治慢性心力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疗效报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慢性心衰的干预基地应建在社区[N];健康报;2004年
5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伊t,
本文编号:347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4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