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释义》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02:06
目的:通过对伊泽棠轩生平事迹和《素问释义》引书、引文的研究,了解日本汉方医学考据派对《素问》的研究,深入挖掘《素问释义》的临床价值及文献学价值,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日本汉方医学和《素问释义》的重视。方法:以《素问释义》中引书、引文为对象,通过查阅与伊泽棠轩及《素问释义》有关的文献,整理本书引书、引文情况,并摘录现已散佚的按语文献,进行研究;以书中一些历代注家争议较多的经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各类书籍资料,从校勘、训诂等方面,对经文内容进行再考证,据此考察《素问释义》的学术价值。结果:《素问释义》中,引用中国医家注文、典籍28种,日本医家注文、典籍18种。其中涩江抽斋、堀川舟庵的按语,现今或已散佚。《素问释义》书中所引诸家注文,不仅有着中国历代医家的见解,更汇聚了日本考据派学者长期以来对《素问》的研究成果,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考据派学术成果的重要文献。结论:《素问释义》是日本考据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引用了王冰、杨上善、多纪元简、稻叶通达等46位中日历代医家的著作、注文,堪称集中日《素问》研究成果之大成。同时,书中保存的现今或已散佚的涩江抽斋、堀川舟庵等人的按语,为后世研究日本考据派保存了...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文献检索
1.1 文献来源
1.1.1 外文数据库
1.1.2 中文数据库
1.2 检索方法
2 研究进展
2.1 日本汉方医学考据派历史
2.2 伊泽棠轩人物介绍
2.3 《素问释义》内容引用
伊泽棠轩与《素问释义》
1 伊泽棠轩其人
1.1 伊泽棠轩生平
1.2 伊泽棠轩学术传承
1.2.1 目黑道琢
1.2.2 伊泽兰轩
1.2.3 伊泽榛轩
2 《素问释义》其书
2.1 《素问释义》成书背景
2.2 《素问释义》成书过程
2.3 《素问释义》的主要内容
2.4 《素问释义》写作体例
2.5 《素问释义》版本
3 《素问释义》引书研究
3.1 引用中国书籍、注文研究
3.2 引用日本书籍、注文研究
《素问释义》训诂举隅
1.卷第一
1.1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上古天真论》
1.2 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上古天真论》
1.3 秋三月,此谓容平《四气调神大论》
1.4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四气调神大论》
1.5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生气通天论》
1.6 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生气通天论》
2.卷第二
2.1 在变动为忧《阴阳应象大论》
2.2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阴阳别论》
3.卷第三
3.1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灵兰秘典论》
3.2 闵闵之当,孰者为良《灵兰秘典论》
3.3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五藏生成篇》
3.4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五藏生成篇》
4.卷第四
4.1 刺胸腹者,必以布憿著之《诊要经终论》
4.2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诊要经终论》
5.卷第五
5.1 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脉要精微论》
5.2 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脉要精微论》
6.卷第六
6.1 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三部九候论》
7.卷第九
7.1 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刺热篇》
8.卷第十三
8.1 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病能论》
9.卷第十四
9.1 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饑人《刺禁论》
10.卷第十六
10.1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骨空论》
11.卷第十七
11.1 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调经论》
散佚按语研究
涩江抽斋按语
堀川舟庵按语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19446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文献检索
1.1 文献来源
1.1.1 外文数据库
1.1.2 中文数据库
1.2 检索方法
2 研究进展
2.1 日本汉方医学考据派历史
2.2 伊泽棠轩人物介绍
2.3 《素问释义》内容引用
伊泽棠轩与《素问释义》
1 伊泽棠轩其人
1.1 伊泽棠轩生平
1.2 伊泽棠轩学术传承
1.2.1 目黑道琢
1.2.2 伊泽兰轩
1.2.3 伊泽榛轩
2 《素问释义》其书
2.1 《素问释义》成书背景
2.2 《素问释义》成书过程
2.3 《素问释义》的主要内容
2.4 《素问释义》写作体例
2.5 《素问释义》版本
3 《素问释义》引书研究
3.1 引用中国书籍、注文研究
3.2 引用日本书籍、注文研究
《素问释义》训诂举隅
1.卷第一
1.1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上古天真论》
2.1 在变动为忧《阴阳应象大论》
3.1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灵兰秘典论》
4.1 刺胸腹者,必以布憿著之《诊要经终论》
5.1 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脉要精微论》
6.1 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三部九候论》
7.1 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刺热篇》
8.1 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病能论》
9.1 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饑人《刺禁论》
10.1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骨空论》
11.1 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调经论》
涩江抽斋按语
堀川舟庵按语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19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8194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