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部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蛇莓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部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蛇莓体外抗病毒效果,筛选出敏感病毒株,从蛇莓中提取分离出具有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活性的有效部位,通过体内实验验证该有效部位的抗病毒效果,并初步探讨该有效部位抗HSV-1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CPE)法检测蛇莓提取物的体外灭活病毒作用,并以体外抗病毒治疗指数(TI)为指标,对蛇莓的抗病毒谱进行筛选,确立其病毒敏感株;将蛇莓水提液进行醇沉工艺优化,得到最佳醇沉工艺;选取三种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蛇莓上清液进行分离,以体外抗病毒治疗指数(TI)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蛇莓上清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依次用水、25%乙醇进行洗脱,以体外抗病毒治疗指数(TI)为指标,得到抗病毒有效部位,然后采用制备薄层分离,进一步确定其有效部位;用HSV-1建立小鼠肝炎模型,对蛇莓有效部位体内抗病毒活性进行评价;建立4种形式的病毒-细胞感染模型,对有效部位的抗HSV-1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在体外抗病毒谱筛选实验中,蛇莓提取物抗HSV-1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治疗指数(TI)是15.09;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比1:1.3,醇沉浓度为60%,醇沉时间为24h;使用三种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对上清液进行分离,得出D101型大孔树脂抗病毒效果较好;通过大孔树脂及制备薄层分离得到斑点部位有显著抗病毒效果,TI为51.34。以HSV-1建立小鼠肝炎模型,经灌胃给药,取蛇莓组肝组织与病毒组比较,从肝组织外观可以观察到肝组织的病变程度有所减轻,通过动物肝组织病理指数分析,蛇莓组与病毒模型组相比(P=0.0270.05)有显著性差异。斑点部位抗HSV-1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该有效部位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而是对病毒的穿入产生影响,减少细胞与病毒的结合,其次可能是对HSV-1的某功能蛋白产生了影响,抑制了病毒的反转录,复制过程。结论:本实验以体外抗病毒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对蛇莓中抗病毒活性部位逐步分离纯化,通过体内实验发现斑点部位可以抑制由HSV-1引起的小鼠肝组织感染,表明其具有较为显著的体内抗病毒的作用。该有效部位可阻止病毒的穿入,并可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但无直接杀伤作用。
【关键词】:蛇莓 单纯疱疹病毒 提取分离 有效部位 抗病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R284.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10
- 引言10-11
- 实验综述11-25
- 1 蛇莓的研究概况11-16
- 1.1 蛇莓的形态特征及资源分布11
- 1.2 蛇莓的化学成分11-13
- 1.3 蛇莓的药理作用13-14
- 1.4 蛇莓的临床应用14-16
- 1.5 蛇莓的毒副作用16
- 2 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概况16-23
- 2.1 HSV的生物学特性及结构17
- 2.2 HSV发病机制17-19
- 2.3 HSV疫苗研究的现状19-20
- 2.4 化学药物治疗HSV现状20-21
- 2.5 中草药抗HSV现状21-23
- 3 课题研究内容23-24
- 4 技术路线24-25
- 实验研究25-52
- 第一部分 蛇莓体外抗病毒的筛选25-30
- 1 实验材料25-26
- 1.1 仪器25
- 1.2 药品与试剂25-26
- 1.3 细胞株26
- 1.4 病毒株26
- 1.5 培养液26
- 2 实验方法26-28
- 2.1 蛇莓提取液的制备26
- 2.2 阳性对照药物的制备26
- 2.3 病毒滴度的测定26-27
- 2.4 抗病毒实验27-28
- 3 实验结果28-29
- 3.1 各病毒TCID50的测定28
- 3.2 药物抗病毒筛选结果28-29
- 4 讨论29-30
- 第二部分 蛇莓水提液醇沉工艺优化30-33
- 1 实验材料30
- 1.1 实验仪器30
- 1.2 药品与试剂30
- 1.3 细胞株与病毒株30
- 1.4 培养液30
- 2 实验方法30-31
- 2.1 醇沉工艺正交试验30
- 2.2 体外抗病毒实验30-31
- 3 实验结果31-32
- 4 讨论32-33
- 第三部分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33-37
- 1 实验材料33
- 1.1 实验仪器33
- 1.2 药品与试剂33
- 1.3 细胞株与病毒株33
- 1.4 培养液33
- 2 实验方法33-35
- 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33
-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33-34
- 2.3 上样及洗脱34
- 2.4 体外抗病毒实验34-35
- 3 实验结果35
- 4 讨论35-37
- 第四部分 蛇莓有效部位的精制及鉴定37-42
- 1 实验材料37
- 1.1 实验仪器37
- 1.2 试剂与药品37
- 1.3 细胞株与病毒株37
- 1.4 培养液37
- 2 实验方法37-40
- 2.1 D101大孔树脂的分离37-38
- 2.2 制备薄层分离38-40
- 2.3 斑点部位的理化鉴定40
- 3 实验结果40-41
- 3.1 薄层分离有效部位40-41
- 3.2 斑点部位鉴别结果41
- 4 讨论41-42
- 第五部分 蛇莓有效部位的体内抗病毒实验42-49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42
- 1.1 仪器42
- 1.2 药品与试剂42
- 1.3 病毒株42
- 1.4 动物42
- 2 实验方法42-44
- 2.1 病毒ID50的测定42
- 2.2 蛇莓有效斑点对小鼠毒性的测定42-43
- 2.3 药物体内抗病毒试验43-44
- 2.4 统计学方法44
- 3 实验结果44-48
- 3.1 病毒ID50的测定44
- 3.2 斑点部位对小鼠毒性的测定44
- 3.3 药物体内抗病毒实验44-48
- 4 讨论48-49
- 第六部分 有效部位抗HSV-1 机理的初步研究49-52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49
- 1.1 仪器49
- 1.2 药品与试剂49
- 1.3 细胞株与病毒株49
- 1.4 培养液49
- 2 实验方法49-50
- 2.1 制备多孔板内单层细胞49
- 2.2 病毒扩增49-50
- 2.3 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50
- 2.4 药物体外抗HSV-1 机理实验50
- 3 实验结果50-51
- 4 讨论5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 附录60-65
- 详细摘要65-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葆仁;郑民实;;亚膦酰乙酸的合成及其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2 张杰;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5年01期
3 罗军,刘振安,肖红,杨占秋,文利,刘建军;大黄在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年04期
4 李娇;彭芳;;抗单纯疱疹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05期
5 刘颖娟,杨占秋,肖红,文利;中药连翘有效成分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闻文,施凯;喜树果粗提取液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试验[J];湖南医学;1993年02期
7 王育良,,陆绵绵;中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年02期
8 周志勇;袁丁;黄鹤飞;张长城;;天然产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年03期
9 陈信生,范瑞强;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1年02期
10 张军峰;马肖兵;詹tg;;泽漆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建兵;李新宇;林麟;崔盘根;郑家润;;小檗碱衍生物B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建兵;小檗碱衍生物HB-13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霞;蛇莓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部位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颖娟;中药连翘有效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梁义;十二烷基硫酸钠抗单纯疱疹病毒效应的体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蛇莓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部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8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