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5:06

  本文关键词: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阐述华北石韦与有柄石韦在生药学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有柄石韦的抗菌、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原植物形态、显微特征、理化参数、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图、红外(IR)光谱、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进行生药学研究。利用琼脂扩散法,最低抑制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估抗菌活性。利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分析抗炎活性。利用MTT比色法测定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在星状毛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气孔指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植物化学成分的筛选含有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类固醇、皂苷、酚类和还原糖等,其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抗菌结果显示石油醚和正丁醇提取物可抑制实验所选取的所有微生物,最大抑制范围为15.25±0.35 cm。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实验的大部分微生物(不包括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微生物的抑制率为61.5%。不同提取物的MIC范围从2.5-10.0 mg·mL-1,MBC值为对应的MIC值的两倍。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的脾细胞均无毒或低毒性。结论: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可通过部分生药学特征进行鉴别。有柄石韦具有抗菌,抗炎活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这为抗菌和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柄石韦 华北石韦 生药学 抗菌 抗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4;R285.5
【目录】:
  • 提要3-4
  • Abtract4-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绪论11-15
  • 1 化学成分11-12
  • 2 药理作用12-13
  • 3 小结与展望13-15
  • 第二部分 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15-54
  • 第一章 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原植物及显微鉴定15-23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15-16
  • 2 方法16-17
  • 3 结果17-22
  • 3.1 原植物特征17-18
  • 3.2 显微特征18-22
  • 4 小结与讨论22-23
  • 第二章 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化学成分分析23-41
  • 1 总多糖类23-28
  • 1.1 材料、仪器和试剂23
  • 1.2 方法23-25
  • 1.3 结果25-28
  • 1.4 小结与讨论28
  • 2 总黄酮类成分28-32
  • 2.1 仪器与试药28
  • 2.2 方法28-31
  • 2.3 结果31-32
  • 2.4 小结与讨论32
  • 3 总多酚类成分32-37
  •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32
  • 3.2 方法32-35
  • 3.3 结果与分析35-36
  • 3.4 小结与讨论36-37
  • 4 绿原酸37-41
  • 4.1 材料、仪器和试剂37
  • 4.2 方法37-38
  • 4.3 结果38-40
  • 4.4 小结与讨论40-41
  • 第三章 理化显色反应、组织化学定位与理化参数分析41-45
  • 1 仪器与材料41
  • 2 方法41-42
  • 3 结果42-43
  • 3.1 组织化学定位42-43
  • 3.2 理化参数43
  • 4 小结与讨论43-45
  • 第四章 谱图分析45-54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45
  • 2 方法45-48
  • 2.1 微乳薄层色谱分析45-46
  • 2.2 紫外-可见光谱谱图分析46
  • 2.3 HPLC指纹图谱分析46-47
  • 2.4 红外光谱分析47-48
  • 3 结果48-53
  • 3.1 微乳薄层色谱48-49
  • 3.2 紫外-可见光谱49
  • 3.3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49-51
  • 3.4 红外光谱51-53
  • 4 小结与讨论53-54
  • 第三部分 有柄石韦抗菌抗炎活性研究54-63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54
  • 2 方法54-56
  • 2.1 样品处理54
  • 2.2 抗菌活性检测54-55
  • 2.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55
  • 2.4 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55
  • 2.6 抑菌稳定性测定55
  • 2.7 毒性分析55-56
  • 2.7.1 临床观察55-56
  • 2.7.2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56
  • 2.7.3 小鼠耳肿胀实验56
  • 2.7.4 统计学分析56
  • 3 结果56-60
  • 3.1 抑菌活性56-59
  • 3.2 MIC和MBC分析59
  • 3.3 稳定性分析59
  • 3.4 细胞毒性分析59-60
  • 3.5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实验60
  • 4 小结与讨论60-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71-73
  • 致谢73-74
  • 硕士期间已发论文74-75
  • 详细摘要75-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罗崇念,卞庆亚,肖培根;小檗胺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英)[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9年02期

2 孙国权;李玲;易杨华;胡宏岗;游亮;;海洋抗炎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8年02期

3 李大喜;传统抗风湿剂Culcasia scandens的抗炎活性的初步评价[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4期

4 杨真威,姜瑞芝,陈英红,高其品;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5 戚繁;周金培;丁一为;黄文龙;钱海;戴岳;;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吴艳俊,彭司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齐传民,李玉兰,计志忠;二环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年02期

8 吴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活性[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9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对甲磺酰基苯乙烯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药学学报;2004年10期

10 毕晓黎;黄志军;陶君彦;张琼光;熊富良;许沛虎;郑国华;;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和评价清热解毒中药抗炎活性的研究[J];中药材;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华;;白皮杉醇的抗炎活性[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于黎鑫;梁冬冬;赵烽;刘珂;关玉昆;;奇壬醇缩醛缩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江泽斌;陈一村;石刚刚;;海滩牵牛有效部位抗炎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刘旭;王立升;王松青;杨华;;新型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抗炎活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敖桂珍;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中国药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翔;喹啉并杂环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顾琼;两种海南海洋生物抗炎活性物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程丹丹;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胡川;3-氨基-6-烃氧基[1,2,4]三唑[3,4,α]酞嗪的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金天;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潘冬梅;怀牛膝的抗炎活性评价和毒理学检验[D];扬州大学;2012年

7 崔香;冷水海胆和海洋赤散囊菌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8 齐悦;咪唑烷二酮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杰;咖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吴志琴;桑椹果实抗炎活性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有柄石韦与华北石韦生药学比较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89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