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抑制剂与SMO和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8 02:04
蛇形蛋白SMO是Hedgehog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DC-0449是第一个上市的SMO靶向药,目前用于治疗晚期基底细胞癌。然而,SMO的D473H突变使其对GDC-0449产生较严重的耐药性,有趣地是,LY2940680和我们的合作课题组前期设计的L4分子在实验中依然有效地抑制了D473H-SMO的活性。为了深入理解该突变导致耐药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野生和突变SMO蛋白与上述三个分子的相互作用。为精确考虑膜环境,在自由能计算中包含了隐式膜模型。结果发现,突变破坏了结合口袋中的氢键网络,从而削弱了GDC与蛋白的结合;与野生型相比,在D473H-SMO中ARG400和GLN477对GDC亲和的贡献显著减小。但是对于LY和L4分子,在D473H-SMO中有新的氢键网络形成,从而可以稳定它们与蛋白的结合。这项工作为研发更有前景的SMO拮抗剂提供了理论支持。G-四链体是特殊的非标准核酸结构,相对于蛋白,G-四链体体系更加复杂,其包含的Hoogsteen氢键以及一价金属离子很难被传统分子力场精确描述,这严重制约了针对G-四链体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工作。本文以实验数据为标准,系统...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HH信号通路概述
1.1.1 HH信号通路的机制
1.1.2 HH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重要性
1.2 SMO蛋白概述
1.2.1 SMO的结构
1.2.2 SMO的结合位点
1.2.3 SMO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4 抑制剂L4 的设计流程
1.2.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 G-四链体概述
1.3.1 G-四链体的发现
1.3.2 G-四链体的结构
1.3.3 G-四链体的结构多态性
1.3.4 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
1.3.5 G-四链体的相关配体
1.3.6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计算基础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概述
2.2 结合自由能计算
第三章 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靶向WT/D473H SMO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3.1 研究背景
3.2 过程与方法
3.2.1 建模
3.2.2 分子对接
3.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3.2.4 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分子对接
3.3.2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3.3.3 结合自由能分析
3.3.4 小分子-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3.5 WT/D473H SMO复合物的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sc0和OL15 力场研究G-四链体复合物的性质
4.1 研究背景
4.2 过程与方法
4.2.1 建模
4.2.2 分子动力学模拟
4.2.3 MM-GB(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4.3.2 G-四链体通道中离子的稳定性分析
4.3.3 MM-GB(PB)SA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5.2 未来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硕士期间的成果
本文编号:3921846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HH信号通路概述
1.1.1 HH信号通路的机制
1.1.2 HH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重要性
1.2 SMO蛋白概述
1.2.1 SMO的结构
1.2.2 SMO的结合位点
1.2.3 SMO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4 抑制剂L4 的设计流程
1.2.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 G-四链体概述
1.3.1 G-四链体的发现
1.3.2 G-四链体的结构
1.3.3 G-四链体的结构多态性
1.3.4 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
1.3.5 G-四链体的相关配体
1.3.6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计算基础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概述
2.2 结合自由能计算
第三章 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靶向WT/D473H SMO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3.1 研究背景
3.2 过程与方法
3.2.1 建模
3.2.2 分子对接
3.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3.2.4 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分子对接
3.3.2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3.3.3 结合自由能分析
3.3.4 小分子-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3.5 WT/D473H SMO复合物的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sc0和OL15 力场研究G-四链体复合物的性质
4.1 研究背景
4.2 过程与方法
4.2.1 建模
4.2.2 分子动力学模拟
4.2.3 MM-GB(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4.3.2 G-四链体通道中离子的稳定性分析
4.3.3 MM-GB(PB)SA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5.2 未来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硕士期间的成果
本文编号:3921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921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