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微流控模型在抗肿瘤血管新生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6-07 10:58

  本文关键词:微流控模型在抗肿瘤血管新生研究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和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血管新生在HNSCC和A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为以肿瘤诱导血管新生微流控模型为技术平台,考察抗血管新生药物对HNSCC和ACC诱导的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材料方法:我们采用紫外光刻技术制备SU8模版,在模板上灌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形成基片,用等离子清洗机将PDMS基片和载玻片不可逆封接。本实验采用的HNSCC和ACC细胞株分别为UM-SCC6和ACC-M;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用于模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替代物选用基底膜样物质(Basement membrane extract,BME)。我们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右旋糖酐(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dextran,FITC-dextran,20 kD)验证与其分子量相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新生通道的BME中形成的浓度梯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anti-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抑制剂III(SU5416),PI3Kα/mTOR双抑制剂(PI-103)被用于抑制ACC-M和UM-SCC6诱导的血管新生。以HUVEC迁移面积、距离和方向为指标考察ACC-M和UM-SCC6诱导的血管新生。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中,我们将UM-SCC6(1×107/ml)、ACC-M(1×106/ml)分别接种于裸鼠后腿腋窝皮下,并将UM-SCC6、ACC-M皮下移植裸鼠分别随机分为贝伐单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待肿瘤生长至最大径5mm时,贝伐单抗组裸鼠腹腔注射贝伐单抗5 mg/kg·b.w.(毫克每千克体重),对照组裸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周注射2次,连续用药4周后取下移植瘤,组织固定、包埋、切片,cd3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分析各组肿瘤平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在该芯片模型上,bme加入血管新生通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接种于内皮细胞培养通道,acc-m或um-scc6接种于肿瘤细胞培养池。我们以20kdfitc-dextran在血管新生通道中的扩散分布情况模拟肿瘤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在血管新生通道内形成的浓度梯度,结果表明荧光信号从肿瘤细胞培养池到huvec培养通道逐渐减弱,形成较为稳定的浓度梯度。acc-m和um-scc6接种于肿瘤细胞培养池后,可以诱导huvec向血管新生通道的bme内出芽生长,产生具有长丝足的端细胞,位于迁移前沿。um-scc6诱导组的huvec迁移面积和距离均明显大于acc-m诱导组,提示um-scc6在芯片模型上显示较强的诱导血管新生能力。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中,um-scc6移植瘤的mvd明显大于acc-m移植瘤的mvd,该结果与在微流控模型上um-scc6比acc-m表现更强的诱导血管新生能力一致。在芯片模型上我们采用anti-vegf、su5416、pi-103三种血管新生抑制剂对acc-m及um-scc6诱导的血管新生进行干预,结果显示anti-vegf、pi-103使acc-m诱导组huvec迁移面积和距离明显减小,su5416亦使huvec迁移面积明显减小,但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anti-vegf、su5416、pi-103均能使um-scc6诱导组huvec迁移面积及距离明显减小,并且能明显减弱端细胞迁移的方向性。用贝伐单抗干预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形成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用药后acc-m移植瘤的mvd显著下降;贝伐单抗用药后um-scc6移植瘤的mvd也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结论:(1)um-scc6和acc-m在血管新生微流控模型和裸鼠模型中显示相似的诱导血管新生能力,提示该微流控模型可以部分取代动物模型。(2)微流控模型和裸鼠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um-scc6比acc-m诱导血管新生能力更强。(3)anti-vegf、su5416、pi-103能有效抑制um-scc6和acc-m诱导的血管新生。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血管新生 抗血管新生治疗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
【目录】:
  • 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7
  • 材料和方法17-23
  • 1. 仪器和试剂17-20
  • 1.1 芯片制作仪器17
  • 1.2 芯片制作试剂17
  • 1.3 芯片表征实验试剂17
  • 1.4 细胞培养仪器17-18
  • 1.5 细胞培养试剂18
  • 1.6 裸鼠移植瘤实验仪器18
  • 1.7 裸鼠移植瘤实验试剂18-19
  • 1.8 微流控芯片实验试剂19-20
  • 2.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20
  • 2.1 SU8模板制作20
  • 2.2 PDMS芯片成型和封接20
  • 3. 芯片表征方法20-21
  • 4. 常规细胞株的培养21
  • 4.1 实验所用细胞21
  • 4.2 培养方法21
  • 5.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21-22
  • 5.1 移植瘤的接种与药物干预21
  • 5.2 移植瘤组织切片制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1-22
  • 5.3 图像采集与MVD计数22
  • 6. 微流控芯片试验方法22-23
  • 6.1 芯片BME进样22
  • 6.2 芯片细胞进样22
  • 6.3 芯片中抗血管新生药物的干预22-23
  • 6.4 芯片细胞荧光染色23
  • 6.5 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23
  • 7. 统计学分析23
  • 结果23-32
  • 1. 肿瘤诱导血管新生微流控芯片的表征23-25
  • 2. 血管新生微流控模型可行性验证25-28
  • 3.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抗肿瘤血管新生28-31
  • 4. 基于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血管新生31-32
  • 讨论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综述39-50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50-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瑞;徐建栋;邓玉林;;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及其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4期

2 郝荣章;张霞;孙中杰;张春宇;王立贵;袁正泉;霍东辉;宋宏彬;;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微流控技术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3 郑允焕;吴建璋;邵建波;金庆辉;赵建龙;;用于药物筛选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黄辉;郑小林;潘静;赵志强;蒲晓允;;基于超顺磁珠的微流控免疫分析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05期

5 李阳;朱灵;朱灿灿;赵树弥;张龙;邓国庆;刘勇;王安;;基于微流控荧光定量PCR的MR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年02期

6 董军磊;欧元;李彩霞;徐建栋;叶健;;微流控PCR芯片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医DNA检验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2年03期

7 谢少荣;;单细胞微流控技术研究——医疗检测的革新[J];世界科学;2013年11期

8 文建辉;羊小海;王柯敏;左新兵;张何;;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检测[J];科学通报;2007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群;;多相微流控分析和微型化仪器研制及应用[A];第七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四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张翼;潘文颖;蒋兴宇;;基于微流控的蛋白质分析检测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徐涛;岳婉晴;李卓荣;姚新生;蔡国平;杨梦苏;;使用微流控单细胞阵列平行分析钙离子释放刺激的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方肇伦;;浅谈微流控分析系统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孙海龙;宗怡;徐敏敏;姚建林;顾仁敖;;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微流控磁免疫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6 李泳江;文加斌;覃开蓉;;用于细胞动态生化信号切换刺激的微流控剪切装置[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廖庆丰;王雅姝;杨军;邓林红;;芯片上微流控培养室中培养活细胞方法的探索[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艳玲;马娇艳;南溪;党福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振玲;李勇;蒋兴宇;;利用微流控技术建立癌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体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徐华国;梁好均;;流动聚焦型微流控体系中的液滴的图案化排列模式和转变[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吴苡婷;快速检测细菌毒素 服务公共卫生安全[N];上海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西然;基于微流控的环境微生物基因检测芯片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鲁芳;虹吸流动低成本微流控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万静;MHD微流控驱动技术与微流控光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杜冠生;细胞水平的微流控疾病诊断和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经民;热塑性聚合物立体结构微流控器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敬松;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布局及调度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辉;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徐章润;顺序注射—微流控分离、反应系统联用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戴敬;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基本物理参数测量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王蕾;固壁有速度滑移的微流控系统电动流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舟;微流控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9年

2 任伊娜;基于微流控的乳腺癌细胞三维培养芯片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旭;基于微流控液滴的单细胞培养及筛选平台[D];西南大学;2015年

4 范金龙;基于纸微流控分析装置的功能核酸生化分析新方法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5 高贞;基于EWOD的数字微流控器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贝贝;微流控空气取水装置的热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杨怡;DVB空心泡沫微球的微流控成型与光聚合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宋宁宁;基于动电微流控技术的微粒操控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9 甘露;基于微流控的即时检测芯片的设计与制造[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仁江;微流控神经干细胞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及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微流控模型在抗肿瘤血管新生研究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2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