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斑马鱼睡眠行为探讨中药复方及表面活性剂对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斑马鱼睡眠行为探讨中药复方及表面活性剂对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斑马鱼 抗抑郁中药复方 表面活性剂 睡眠/觉醒行为 基因表达
【摘要】:抑郁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抗抑郁中药复方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多重优势,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论文中,选择了七个经典的抗抑郁中药复方(TCM),利用自动的视频追踪系统对受精后4天(dpf)的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连续进行48 h的观察,基于5个行为学参数,通过中药与西药的相关性分析,研究预测归脾汤作用靶点可能为伽马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桃红四物汤、杞菊地黄丸及六君子汤可能作用于肾上腺素、五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信号通路,甘麦大枣汤和温胆汤与经典的抗抑郁药马普替林、阿米替林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这些结果还需进一步的体外及体内实验验证。本论文基于斑马鱼行为学评价平台,能实现自动的、高通量的、快速的药物及小分子化学物筛选。这个研究是首次在体内结合中药研究和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为探究传统中药复方的生物靶点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表面活性剂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有机污染物,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中探究了三个不同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幼鱼睡眠行为及早期发育的影响,分别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首先,通过自动的视频追踪系统对4 dpf的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行为进行48 h的观察,基于5个行为学参数,结果表明:1227增加了幼鱼的自发活动量,而AEO-7降低了其活跃程度。进一步,对斑马鱼胚胎进行表面活性剂处理后,SDS、1227、AEO-7均导致了幼鱼发育延迟,并且造成了头面积、眼面积及体长缩小,AEO-7处理组变化最显著。为了探究其机制,我们检测了胚胎外包标记ntl与斑马鱼脑部发育相关基因krox 20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均发生了改变,定量实时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处理组ntl的表达量增加,而krox 20的表达量降低。这些数据进一步完善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毒性评估,为表面活性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对表面活性剂污水的排放起到了警示作用。
【关键词】:斑马鱼 抗抑郁中药复方 表面活性剂 睡眠/觉醒行为 基因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说明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第一节 模式动物—斑马鱼12-13
- 1.1.1 斑马鱼简介12
- 1.1.2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及应用12-13
- 第二节 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13-15
- 1.2.1 中药复方概述13-14
- 1.2.2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14-15
-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的影响15-16
- 1.3.1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及应用15
- 1.3.2 表面活性剂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现状15-16
- 第四节 斑马鱼行为学16-20
- 第二章 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探讨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生物靶点20-38
- 第一节 引言20-22
- 第二节 材料与设备22
- 第三节 实验方法22-26
- 2.3.1 斑马鱼的饲养22-23
- 2.3.2 中药复方的制备及成分分析23-24
- 2.3.3 预处理24
- 2.3.4 视频追踪设备24-25
- 2.3.5 行为参数的挖掘与数据分析25-26
- 第四节 实验结果26-34
- 2.4.1 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实验方法的建立26-29
- 2.4.2 聚类分析29-31
- 2.4.3 睡眠/觉醒行为变化的定性与定量31-33
- 2.4.4 中药复方神经信号通路的预测33-34
- 第五节 讨论34-38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幼鱼睡眠行为及早期发育的影响38-56
- 第一节 引言38-39
- 第二节 材料与设备39-40
- 第三节 实验方法40-45
- 3.3.1 化合物40
- 3.3.2 预处理40
- 3.3.3 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学实验40
- 3.3.4 斑马鱼早期发育形态学分析40-41
- 3.3.5 胚胎整体原位杂交41-43
- 3.3.6 qRT-PCR检测ntl和krox 20的表达43-44
- 3.3.7 数据分析软件44-45
- 第四节 实验结果45-54
- 3.4.1 斑马鱼幼鱼睡眠/觉醒实验方法的建立以及表面活性剂的表征45-46
- 3.4.2 睡眠行为表型的聚类分析46-47
- 3.4.3 斑马鱼睡眠/觉醒行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47-48
- 3.4.4 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影响48-52
- 3.4.5 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52-54
- 第五节 讨论54-56
- 第四章 结论56-58
- 第一节 研究成果小结56
- 第二节 不足之处56-58
- 附录A 中药复方UPLC和Q-TOF-MS分析58-70
- 附录B 附属图片70-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致谢110-11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睿明,姜巍;应重视抗菌中药复方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0年10期
2 王洪飞;让文化魂宝焕发熠彩——“中药复方再优化”研究的思考[J];首都医药;2001年06期
3 刘亚明,牛欣;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年04期
4 肖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浅析[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5 李秦川;潘勤;;中药复方在欧盟注册的对策探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4期
6 荆鲁;王停;周刚;;中药复方优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9期
7 洪永福;谈对中药复方的研究[J];陕西中医;1981年03期
8 张建国;试论用中药方剂理论指导中药复方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9 邵以德;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年02期
10 李松龄;略谈中药复方的特色[J];重庆医药;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刘培勋;;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研究之思考[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薛燕;;以现代科学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霰弹理论及其重要意义[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3 欧丽娜;张建军;王景霞;李伟;高学敏;;中药复方优化实验设计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立春;薛燕;;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之霰弹靶点理论[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任兵;刘斌;石钺;陆蕴如;;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程静;;中药复方的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为宇;;中药复方名词英译标准化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永祥;;中药复方新药研制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科协第二十三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C];2008年
9 陈冠林;周福生;许仕杰;游章才;黄海阳;汤金波;;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讨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梁国刚;;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的探讨[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可快速明确[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实习生 严锋林;传统中药到底怎样发展成现代中药?(三)[N];科技日报;2006年
3 通化振国集团 杨春旭;关于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思考[N];通化日报;2008年
4 今辰药业市场总监 杨昌顺;中药突破西医心智核心法则[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言实;中药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胡芳;传统中药复方研发畅想中药全球化[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徐晓峰 李己平 许凌;确立新理念 发展大中药[N];经济日报;2002年
8 嘉宾;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发展机遇[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孙晨;中药现代化的“呐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胡永忠;中药现代化:四大困惑何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加谋;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庞立健;基于肺络理论中药复方干预IPF TGF-β_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及TH1/TH2失衡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美纯;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与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沈家平;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周明眉;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探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蒋捍东;中药复方肺康灵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张斌;清活Ⅰ号中药复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损伤的抗氧化应激分子机制及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测定[D];复旦大学;2006年
8 程新锐;中药复方脑得生的有效成分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倩;不同给药途径的含苦参中药复方的化学和代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贺福元;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锦龙;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的构建和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学沛;抗感染中药复方NZ的药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魏金曼;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15年
4 杨晓;我国传统跌打损伤中药复方6种元素含量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周冠宇;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灌注液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燕娜;体外ABC转运体方法的验证及其在中药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佳;富碘中药复方对碘缺乏NOD.H-2~(h4)小鼠心肾D2及D3mRNA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允;中药复方对人眼球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9 王婵;自拟中药复方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马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和中药分布规律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97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79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