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田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行为
本文关键词:华北农田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捕食性瓢虫 猎物蚜虫 植物蜜源 庇护所 生境选择 保护性生物防治
【摘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瓢虫捕食有助于多种作物上蚜虫的控制。但捕食性瓢虫搜索等行为仅局限于对个别瓢虫与个别作物上蚜虫的研究。在多种作物共存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捕食性瓢虫对生境的搜索与偏好行为未见报道。本研究于2013-2014年对普通农田和试验小区中不同植物上蚜虫及各种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普通农田和试验小区中,捕食性瓢虫的优势种类是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七星瓢虫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分析蚜虫种群密度与瓢虫种群密度的相关性发现,在普通农田中,2013年和2014年的蚜虫种群密度与瓢虫复合种群、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正相关。具体地说,蚜虫种群密度与异色瓢虫种群、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正相关;蚜虫种群密度与龟纹瓢虫种群、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同样地正相关;蚜虫种群密度仅与2014年的七星瓢虫种群及其幼虫正相关。在试验小区中,2013年,仅蚜虫种群密度与瓢虫复合种群幼虫密度正相关,而与瓢虫复合种群和成虫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014年,蚜虫种群密度与瓢虫复合种群、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正相关。对于异色瓢虫,2013-2014年各种相关性与瓢虫复合种群的相关性相同;对于龟纹瓢虫,除了与异色瓢虫的相关性相同外,2014年蚜虫种群密度与龟纹瓢虫种群密度也正相关;对于七星瓢虫,仅2013年的蚜虫种群密度与七星瓢虫及其幼虫种群密度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与偏好行为主要以蚜虫丰富度为线索。同时,基于华北地区普通农田中不同植物的发生与分布面积及其蚜虫丰富度,明确了捕食性瓢虫的季节性生境转移规律。5月初至6月初,瓢虫主要集中在小麦、桃、苹果、播娘蒿、泥胡菜和杨树苗等植物上;6月中旬至8月初,陆地棉、葡萄、艾蒿、野艾蒿和杨树苗等是瓢虫主要的生境植物;而8月中旬至9月初,瓢虫大量转移到玉米、野艾蒿、藜和榆树等植物上。此外,通过分析植物生育期对瓢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发现,龙爪槐、绿豆、蓖麻、凤仙花和硫华菊在花期即使蚜虫种群数量很低或没有,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瓢虫成虫数量。说明植物蜜源在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与偏好行为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在玉米、高粱的喇叭口期两种植物上基本调查不到蚜虫,而此时瓢虫种群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喇叭口期可以提供瓢虫躲避夏季高温的庇护所以及潮湿的微气候栖境。说明瓢虫对个别具有能提供庇护所植物的特殊生境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行为。以上研究结果为解析华北农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与偏好行为机制,明确捕食性瓢虫的生境转移规律,以及构建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促进天敌的区域性保育与控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学新;任顺祥;张帆;彩万志;曾凡荣;张文庆;;天敌昆虫控害机制与可持续利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1期
2 陈学新;刘银泉;任顺祥;张帆;张文庆;戈峰;;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3 胡晶晶;游秀峰;原国辉;王琼;郭线茹;李为争;;糖醋酒凝胶诱蛾配方的均匀设计优化[J];华中昆虫研究;2014年00期
4 何凯;张建设;赵印勇;刘须祥;花日茂;巫厚长;;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对梨园土壤化学农药残留和理化性质的协同调控作用[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5 王建红;仇兰芬;车少臣;虞国跃;邵金丽;仲丽;;蜜粉源植物对天敌昆虫的作用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2期
6 何凯;高晓阳;赵印勇;张建设;花日茂;巫厚长;;梨园作物间作与生物药剂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协同调控作用[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洪生;绿盲蝽与秋季蒿类寄主的化学通讯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张正群;非生境植物挥发物对茶树害虫的行为调控功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张志林;中黑盲蝽性信息素组分鉴定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S M Mizanur Rahman;遗常室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苜蓿盲蝽的生物防治潜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颜学武;花绒寄甲人工饲料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甜甜;绿盲蝽抗药性监测及毒死蜱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刘英杰;反-β-法尼烯对菜蚜、瓢虫和蚂蚁三者关系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林芳静;EβF对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的扩散及传毒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佩玲;萝卜蚜EβF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陆剑;豌豆蚜感受报警信息素的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0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