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渭北旱塬玉米田轮耕下土壤质量及生产性能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22:21

  本文关键词:渭北旱塬玉米田轮耕下土壤质量及生产性能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渭北旱塬 耕作方式 土壤质量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摘要】:渭北旱塬属于典型的半旱区,且春玉米是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首先,降雨较少和年际降雨量差异性较大是造成该区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耕作方式的单一和不科学,导致该区域农田土壤板结,紧实度增加,从而造成不适宜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土壤环境,阻碍了作物增产增收。为了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实现作物健康生态的生长和区域农业增产增收目标,本研究于2007-2014年在渭北旱塬典型区域合阳县实施了一年一熟春玉米连作制度下,设置3种不同肥力为主处理即平衡施肥、常规施肥和低量施肥;3种耕作方式即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并将3种耕作方式进行轮换组合,形成6种副处理即深松-免耕(N-S)T、深松-翻耕(S-C)T、翻耕-免耕(C-N)T、免耕-免耕(N-N)T、深松-深松(S-S)T和翻耕-翻耕(C-C)T,其中,以翻耕-翻耕(C-C)T为传统耕作即对照。通过连续7年长期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肥力和耕作措施组合下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水分变化情况、化学形状、农艺形状、生理特征、产量构成、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为渭北旱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改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比和合理的耕作措施,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轮耕模式对春玉米连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对照试验前和传统耕作处理,合理科学的土壤轮耕措施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在0~40 cm土层,以“免耕-深松”处理下改善土壤容重和提高孔隙度效果最佳,较试验前和传统耕作土壤平均容重降低3.8%和8.6%,土壤孔隙度增加3.3%和7.8%。“免耕-深松”处理下能较好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稳定性,0.25 mm土壤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比例较传统耕作可分别提高11.4%和5.2%;各轮耕处理均较传统耕作显著降低土壤结构破碎率等指标,其中“免耕-深松”和“深松-深松”处理对降低团聚体分型维数效果明显。2.不同轮耕模式对春玉米连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合理科学的轮换组合有利于提高土壤对降雨的贮存能力。6个休闲期,分别以“免耕-深松”和“免耕-免耕”组合下冬闲初期和末期土壤含水量最佳,整个冬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传统耕作分别增加7.0%和5.5%(P0.05)。春玉米田冬闲末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以“免耕-深松”处理最佳,其次为“免耕-免耕”,第三为“深松-深松”,三者较传统耕作平均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为6.0%~8.7%(P0.05)。在7个种植试验年度,各处理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以“免耕-深松”处理最佳,其次为“免耕-免耕”,第三为“深松-深松”,与休闲期表现趋势一致,三者较传统耕作平均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为5.9%~7.7%(P0.05)3.不同肥力与轮耕模式组合对春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影响在7个种植试验年度春玉米收获后,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以平衡施肥水平最高,其次为常规施肥水平,低量施肥则呈现最差。三种施肥方式下,各处理较传统耕作即连续翻耕有效提高有机碳储量,增加量分别为1.4~2.8 t/hm2,0.02~1.67 t/hm2和0.4~1.5 t/hm2。对于全效养分,平衡施肥下各处理有效提高全氮、全钾和全磷含量分别为:7.1%~15.6%,2.1%~23.9%和5.9%~20.8%。其中,“免耕-深松”和“翻耕-免耕”有利于提高全氮和全磷含量;“深松-翻耕”和“免耕-深松”可促进土壤全钾含量的提升。对于速效养分,平衡施肥下,在0~60 cm土层,“免耕-深松”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3.8、9.43和105.4 g/kg,且其他处理相对于传统耕作对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都具有积极作用。4.不同肥力与轮耕模式组合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三种施肥水平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表现趋势一致,均以平衡施肥处理表现最佳,常规施肥水平次之,低肥处理则表现最差。通过7个种植试验年度,平衡施肥水平春玉米在主要生育时期在6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平均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传统耕作提高1.7%~7.3%和11.6%~24.4%(P0.05)。平衡施肥水平下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在6种耕作方式中以“免耕-深松”处理平均株高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较传统耕作分别增加1.4%~8.1%、5.7%~25.0%和6.2%~20.6%(P0.05)。春玉米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增加,各处理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较传统耕作增加2.1%~6.4%;以“免耕-深松”处理增加效果最佳。“免耕-深松”和“深松-翻耕”处理有利于平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高,较传统耕作“翻耕-翻耕”分别增加6.7%、8.9%,9.9%、15.3%和0.5%、2.6%。5.不同肥力与轮耕模式组合对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综合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三种施肥水平下,春玉米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综合指标和经济效益表现趋势一致,均以平衡施肥处理表现最佳,常规施肥水平次之,低肥处理则表现最差。平衡施肥水平下各处理平均单位面积穗数、平均穗粒数、平均百粒重和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和低肥处理增加4.3%、8.9%,9.0%、16.1%,5.2%、9.4%和19.8%、38.4%(P0.05)。通过7年玉米种植试验,考察综合肥力水平和耕作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的整体效应,平衡施肥水平下,“免耕-深松”组合可有效改善春玉米产量构成,增产效果最佳,其次为“深松-翻耕”和“深松-深松”组合。平衡施肥“免耕-深松”耕作模式下产量、收获指数、WUE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9404.4 kg/hm2、45.1%、22.6 kg/hm2·mm和8122.8元/hm2,其次为“深松-深松”和“深松-翻耕”处理。由此可见,与长期单一的传统耕作相比,合理的耕作措施进行科学的轮换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改善整个土壤环境效应。在不同肥力水平和耕作措施的组合研究中,主要以平衡施肥水平下“免耕-深松”轮耕方式提升土壤质量及生产性能效果最佳,对增强土壤保水功能有积极作用,并且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为最终的增产增收提供良好的基础。“免耕-深松”轮耕方式可评价为渭北旱区农业实现增产增收适宜的肥力和耕作组合,其次为平衡施肥水平下“深松-翻耕”和“深松-深松”土壤轮耕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东,唐云涛,鲁建波;机械深松技术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0年01期

2 李中才,宿广经;机械化深耕深松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0年01期

3 黄先勇,丛红跃,李江新,张德普;深松是老棉区高产的有效途径[J];新疆农机化;2001年05期

4 李五群;刘胜;;旋播加深松技术初探[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2年04期

5 孙啸萍;陈新华;唐义锋;;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农业机械;2003年06期

6 常新华;28团应用机械深松技术治理盐碱[J];新疆农机化;2003年06期

7 王文力,刘英,杨锐,景影,温璞,杜晓民;机械化全方位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年06期

8 周桂霞,汪春,冷江龙,李毅;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年03期

9 张树平 ,李自成 ,付俊;机械深松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年05期

10 郑东辉,王保民,王雪峰;机械超深松的作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卓;徐峰;;机械深松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严聚仁;;深松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作用及效益[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严聚仁;;深松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作用及效益[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振亚;谷在兴;;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技术[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陈秀莲;;机械化深松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A];现代农业装备与新农村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振亚;谷在兴;;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技术[A];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藕珠;;大力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司振江;孙彦君;陶延怀;;振动深松创新机具及技术应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9 王瑞丽;李宝筏;邱立春;林静;;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机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宋淑云;晋齐鸣;刘武仁;张伟;李红;沙洪林;;深松土壤中玉米病原菌数量分布与病害相关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晓蓉;机械化深松技术在我市首次启动[N];朔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佑民;机械深松:相当给旱塬建一座地下水库[N];陕西日报;2011年

3 记者 马德明 通讯员 王明明;定州 耕地深松甜头大[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4 睢阳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夏永丽;开展土壤深松 促进农业发展[N];商丘日报;2011年

5 马根众;土壤机械化深松作业有妙招![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冯雷 李杰;河北耕地深松亩产增百斤[N];农民日报;2014年

7 记者 曹智;我省耕地深松技术推广全国[N];河北日报;2014年

8 记者 刁新建;省农机部门推广机械深松技术[N];辽宁日报;2006年

9 自治区农机局 供稿;土地深松技术[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新疆农机学会供稿;机械化深松技术要点[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博;基于离散元法的深松铲减阻及耕作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晓红;振动深松减阻机理及作业参数在线监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左胜甲;气压深松特性及技术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娟;渭北旱塬玉米田轮耕下土壤质量及生产性能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王微;中耕分层深松技术研究及深松部件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明;深松和施氮与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金波;深松铲减阻耐磨仿生理论与技术[D];吉林大学;2014年

8 张丽;深松和培肥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润杰;仿生技术在深松减阻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子阳;深松犁铲优化及其耐磨技术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3 阎晓光;施肥和深松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陈雷;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的试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梓润;土壤深松机具适用性评价及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李凯;辽宁省铁岭县机械化耕作模式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凤杰;高产春玉米土壤—根系—冠层对深松深度的响应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朱文新;深松和灌水次数对春玉米根系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志穷;多功能深松中耕机的设计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10 姬曼婷;深松对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4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64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