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污染来源水稻土Cd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不同污染来源水稻土Cd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水稻土 镉 污染来源 生物有效性 水分管理 水稻
【摘要】:镉污染导致的稻米镉超标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广东省韶关市钢铁厂周边土壤、韶关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韶关火电厂周边土壤、翁源县上坝村大宝山铜铁矿水污染土壤、乐昌市铅锌矿周边土壤和中山市三角镇三角洲沉积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Cd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6种土壤在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Cd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盆栽和根箱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对Cd吸收和分配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广东省污染土壤的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6种不同类型的污染水稻土中Cu、Zn、Pb、As、Hg、Cd和Cr含量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6种土壤中Cd均以酸提取态为主,在RAC评价指标中韶关冶炼厂周边、韶关钢铁厂周边和韶关火电厂周边土壤处于超高风险,大宝山铜铁矿、乐昌铅锌矿周边和三角洲沉积土处于高度风险。土壤各形态Cd含量主要受土壤全Cd含量影响,pH、粘粒、活性Mn为影响不同形态Cd分配的主要因素。(2)6种不同污染土壤对Cd吸附动力学中,前30min反应迅速,60 min后土壤对Cd吸附基本达到平衡,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结果拟合最好;等温吸附试验中,当平衡液中Cd浓度较低时,土壤对Cd的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当平衡液中Cd浓度继续增加时,吸附量增加速度逐渐趋于缓慢,曲线斜率逐渐减小,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Cd等温吸附数据拟合结果均较好。6种土壤对Cd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顺序均为:乐昌铅锌矿三角洲沉积土韶关钢铁厂韶关火电厂韶关冶炼厂大宝山铜铁矿。pH和有机质为影响土壤吸附Cd的主要因素。(3)与湿润培养相比,淹水培养6种土壤pH均提高,有效Cd含量降低,酸提取态Cd降低,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Cd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酸提取态Cd含量与有效C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Cd的含量及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分管理措施相比,晒田后淹水和全生育期淹水处理不同污染土壤中有效Cd分别降低40%-55%和70%-80%。晒田后淹水处理水稻根、茎、叶和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48%-65%、28%-59%、18%-43%和52%-69%;全生育期淹水处理水稻根、茎、叶和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71%-81%、59%-96%、55%-99%和74%-90%,水分管理对不同土壤上水稻Cd吸收量降低幅度差异不显著。(5)根际实验中,常规水分管理方式下除三角洲沉积土外,其它土壤根际土有效Cd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淹水水分管理方式下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有效Cd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水分管理措施相比,淹水水分管理可使不同污染土壤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有效Cd分别降低60%-95%和40%-50%。不同污染来源土壤有效Cd降低幅度差异不显著。(6)全生育期淹水处理水稻根表铁膜Fe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水分处理,而根表铁膜Cd含量以及水稻地上部及地下部Cd含量则是常规水分处理显著高于全生育期淹水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来源土壤中,水稻根表铁膜Fe含量越高,根表铁膜Cd含量以及水稻体内的Cd吸收量则越低。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S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剑;王兆德;姚菊祥;朱荫湄;李津津;;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年06期
2 王荣萍;张雪霞;郑煜基;陈能场;李金娟;张晓霞;;水分管理对重金属在水稻根区及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2期
3 龙水波;曾敏;周航;廖柏寒;钟倩云;雷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吸收土壤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4 李学平;石孝均;邹美玲;;紫色土稻田磷素流失潜能及其水分管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5 张雪霞;张晓霞;郑煜基;王荣萍;陈能场;卢普相;;水分管理对硫铁镉在水稻根区变化规律及其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7期
6 张晓峰;浅谈煤炭中水分的管理[J];同煤科技;2005年03期
7 纪雄辉;梁永超;鲁艳红;廖育林;聂军;郑圣先;李兆军;;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8 荣湘民,袁正平,胡瑞芝,朱红梅,黄运湘,周清,张杨珠,肖永兰;地下水位与有机肥及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9 李香兰;徐华;李小平;蔡祖聪;;水分管理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长明,杨林章,颜廷梅;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雪霞;张晓霞;郑煜基;王荣萍;陈能场;;水分管理对硫铁镉在水稻根区变化规律及其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颢严;陈尊贤;;水分管理对水稻各部位砷含量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龙华;王松凤;胡嫣然;胡鹏杰;沈丽波;李柱;;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巴西陆稻镉砷吸收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测试面料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的方法[A];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秀兰;;近20年华北地区土壤干湿变化趋势及水分管理与调配对策[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志勇;王小东;付国占;杨铁钊;;豫东烟区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烤烟的生长及品质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邢光熹;熊正琴;;中国农田N_2O排放的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荣;辣椒生长中注意水分管理[N];农民日报;2012年
2 唐县农业局 李爱民;金针菇水分管理“五字经”[N];河北科技报;2014年
3 辽宁 孙红霞;育苗基质水分含量标准[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傅莉新;如何栽培水畦蒜黄[N];河南科技报;2007年
5 牟定县农技中心 李平;水稻水分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1年
6 洛惠渠管理局 常晓宁 澄城县种子管理站 任秋云;苹果膨大期水分管理技巧[N];陕西科技报;2011年
7 张兴旺;纠正果树灌水中的错误做法[N];云南科技报;2007年
8 严光彬;七月水稻管理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0年
9 记者 马爱平;我研究出“水稻粉垄生态高效栽培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华池县气象局 杨建辉;覆盖地膜四忌[N];陇东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军;水稻植株水分实时监测与管理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柳影;不同污染来源水稻土Cd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于红梅;不同水氮管理下蔬菜地水分渗漏和硝态氮淋洗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林贤青;超级稻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营养、生理和生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周茂娟;地面覆盖和水分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紫今;水分管理与改良剂协同控制水稻吸收土壤重金属和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吕银斐;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5年
3 张艳超;水分管理对水稻根表铁膜形成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4 李鹏;水分管理对不同积累特性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龙水波;水分管理模式控制水稻吸收土壤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晓桦;秸秆容器育苗的水分管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李卫华;不同施肥及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崔静;棉田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9 陈丽娜;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砷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喜华;吉林省水稻节水灌溉与水分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8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6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