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内蒙古沙荒地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的可持续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14:34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沙荒地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的可持续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质能源 可持续发展 甜高粱 边际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


【摘要】:发展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消耗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压力,但规模化种植能源作物,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边际性土地上规模化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环境可持续性。本研究于2012和2013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用能源作物甜高粱和柳枝稷(已于2008和2009年种植)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地上部生物量、含水量和养分(N、P和K)的积累量,及其在(甜高粱)播种/(柳枝稷)返青后40-160天的动态变化。测定种植能源作物后,表层土壤0-15 cm和15-3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并与自然草地相比较。同时,根据甜高粱生长季的需水量和水资源供应量,估算内蒙古种植生物质原料甜高粱的允许规模。本研究分别以通辽、乌兰察布和鄂尔多斯作为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代表,在利用生育期模型预测不同种植地点甜高粱各生育期发生时间的基础上,确定逐日作物系数Kc,结合参考蒸散ET0估算作物潜在蒸散量,并以此确定甜高粱生长季的需水量;利用水足迹的概念估算,甜高粱生产的土地和水资源需求;根据内蒙古全区水资源压力水平、水资源总量和利用现状,确定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水资源量。根据内蒙古用水量控制红线和甜高粱生长季需水量,预测2030年甜高粱的允许种植规模。梳理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标准,比对对能源作物生产的要求,对内蒙古规模生产甜高粱的种植技术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种植在沙荒地,仅依靠天然降水的情况下,甜高粱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地上部生物量。2012和2013年甜高粱产量分别为14.2和13.6 tha-1,差异不显著(p0.05);而柳枝稷的产量两年间差异较大,分别为14.8和8.1 t ha-1。收获甜高粱地上部生物量移除养分N、P和K分别为56、10和160 kg ha-1;而柳枝稷分别为41、11和89 kg ha-1;甜高粱叶中养分含量高于茎秆,若叶还田,将显著(p0.05)减少甜高粱的养分移除量。甜高粱播后160天的地上部生物量、含水量和茎秆中养分浓度,与播后120天没有显著差异(p0.05);柳枝稷返青后160天地上部生物量是120天的近两倍,含水量和养分浓度均显著小于返青后120天(p0.05)。为获得较大的地上部生物量,同时尽量减少养分移除量,并拥有较低的含水量以降低运输成本,建议柳枝稷在返青160天后开始收获,而甜高粱播后120-160天之间均可收获,有较长的收获时间。甜高粱种植两年后,表层土壤(0-30 cm)SOC含量,与自然草地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种植柳枝稷之前和3年后,0-15 cm土层的SOC含量分别为15.8和11.6 g kg-1,但是随着定植年限增加SOC含量也呈增加的趋势;15-30 cm土层SO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根据两种能源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移除量的差异,及种植两种能源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生物质原料甜高粱比较适宜于种植在沙荒地,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在干旱半干旱内蒙古地区,甜高粱早熟和晚熟品种的需水量分别为559和608 mm,整个生长季天然降水量约311-320 mm,不能满足甜高粱生长需求,还应补偿灌溉水248-288 mm。在不加剧水资源压力的条件下,甜高粱允许种植规模约为39.5-43.0万公顷。根据全区用水总量红线,预测到2030年,不影响农业生产用水的情况下,全区农灌水可以满足67.5-88.5万公顷甜高粱生产。显然,内蒙古的水资源不能满足全区约800万公顷边际地全部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甜高粱需水量高峰期,与天然降水集中月份吻合,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尤其是中东部各盟市,可以仅依靠天然降水维持生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在内蒙古规模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将中东部各盟市划为重点区域,并注意避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保护性种植,少免耕、植被覆盖等,减轻种植对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甜高粱生长需求时,选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减小能源作物种植对水资源的消耗;收获地上部生物量时尽量将叶还田,减少养分移除,增加甜高粱种植系统的可持续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福;甜高粱——农民增收挑大梁[J];天津农林科技;2001年03期

2 章美华;种植甜高粱效益高[J];农村百事通;2001年06期

3 曹文伯;发展甜高粱生产 开拓利用能源新途径[J];中国种业;2002年01期

4 鲁巍,程哲明;甜高粱制糖大有作为[J];中国糖料;2002年01期

5 连福;甜高粱——农民增收挑大梁[J];农民科技培训;2002年01期

6 王忠民;;甜高粱旱地农业的新星[J];致富之友;2003年07期

7 黎大爵;;调整产业结构的优良作物——甜高粱[J];农村.农业.农民;2003年06期

8 房丽宁;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J];农村百事通;2004年01期

9 王艳秋,朱翠云,卢峰,朱凯,张志鹏,石永顺,段有厚,董立平;甜高粱的用途及其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4年01期

10 樊喜生 ,石吉海 ,任素梅 ,王文清;生物能源——甜高粱[J];河北农业科技;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冀新;邱凌;高双双;赵志勇;武冬梅;;甜高粱秸秆露天贮藏含糖量的测定方法与含糖量变化的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黎大爵;;甜高粱及其综合利用[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曹玉瑞;曹文伯;王孟杰;;我国高能作物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能源作物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黎;王新勇;代兴荣;;甜高粱在吐鲁番的发展前景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能源作物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渠晖;沈益新;;国内外甜高粱研究概况[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景海春;宋松泉;刘公社;Srinivasan Ramachandran;刘春明;葛颂;种康;马克平;王俊;;甜高粱基因组重测序及其结构变异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董喜存;李文建;;甜高粱重离子诱变改良研究进展[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马文健;刘洪贵;杨广营;;饲用甜高粱引种及其饲喂肉牛效果试验[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博雅;甜高粱“拉着”汽车跑[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熊聪茹;新疆大面积种植“生物汽油”甜高粱[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王慧;阜新制定甜高粱变乙醇规划[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蔡美子;汽车爱喝甜高粱“酒”[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熊聪茹;天山南北种上了甜高粱[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王新国;甜高粱开发大有前途[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陈军;甜高粱 生物能源开发新亮点[N];经理日报;2006年

8 记者 刘望群;发展甜高粱产业 开发生物质能源[N];益阳日报;2006年

9 李大庆;中新科学家联手研究甜高粱[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刘劲;中科院甜高粱产业技术成果丰硕[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丛靖宇;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付海美;内蒙古沙荒地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的可持续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冯国郡;甜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高光效种质生理机制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邓川;甜高粱抗旱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及其离体培养再生能力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慧;铝诱导甜高粱根尖胼胝质积累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惠惠;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叶凯;甜高粱高生物糖量生产条件与乙醇发酵工程菌株构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洋;甜高梁茎秆糖分积累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管延安;甜高粱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能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利;耐盐甜高粱品种的筛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钟海丽;甜高粱SAI-1基因等位变异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李佳俊;甜高粱杂交群体的遗传模式分析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初步定位[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永久;高粱一种酸性磷酸酯酶基因SbAP1的功能研究及甜高粱三种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龙海;甜高粱SSADH基因克隆鉴定及耐盐高粱品种的筛选[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邵振泰;苜蓿和甜高粱生产效益对比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王锦涛;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8 陆世渊;盐分胁迫下甜高粱对水杨酸调节的响应[D];扬州大学;2015年

9 董世磊;栽培因子对新高粱3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10 周(?);甜高粱4CL基因的克隆、鉴定、时空表达分析及其遗传转化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2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82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