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北京市主要树种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12:18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主要树种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京市森林 空气颗粒物 叶片 粗糙度 滞纳能力 微结构


【摘要】:近几年,空气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对国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如何防治和治理雾霾已成为科技人员、政府官员、公众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目前,关于如何防治、治理雾霾以及降低空气颗粒浓度,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主要一条途径是通过植物的滞纳作用来防治和治理雾霾,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加快空气中颗粒物沉降速率,而且还可以凭借其硕大的叶冠层、巨大的叶表面及其表面结构滞纳空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PM25颗粒物,以致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起到治污减霾,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的功能。本文通过颗粒物再悬浮法、分布式测算方法,利用气溶胶再放生器、冠层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北京市主要树种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下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特别是对TSP、PM10、PM2.5的滞纳能力,同时研究了北京森林植被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颗粒物再悬浮法,对北京市主要树种叶片滞纳空气颗粒物能力大小进行了定量化,结果发现检测树种中,针叶树种的叶片平均滞纳颗粒物(TSP、PM10和PM25)的能力大于阔叶树种,在针叶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雪松(Cedrus deodara)的滞纳能力最大。在阔叶树种,银杏、栾树、蒙栎、刺槐、毛白杨叶片滞纳量最小。在树种叶片所滞纳的颗粒物种,主要滞纳粒径小于PM1o的颗粒物,占总颗粒物(TSP)的58.74%~92.82%。而在PM1o颗粒物中,叶片表面滞纳的细颗粒物(Dp2.5μm)对粗颗粒物(Dp≤10μm)的贡献率则因树种而异,细颗粒物(即PM25)所占的比例为16.90%-63.75%,其中油松、圆柏、旱柳、五角枫和蒙栎较高,而毛白杨、银杏等树种最低。2)通过对北京市6种典型常规树种叶片滞纳能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观测期间,油松和白皮松滞纳TSP和PM10能力随季节呈U型趋势,在8、9和10月最低,随后又逐渐上升,而阔叶树种旱柳、五角枫、银杏和毛白杨滞纳颗粒物能力则呈∩型趋势,在7、8月最高。但是观测树种滞纳PM25能力随时间变化而没有出现规律性;通过对叶片表面AFM结构观测发现,叶片表面微结构(绒毛长短、气孔密度、有无分泌油脂、粗糙度等因素)对叶片滞纳颗粒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在不同的地点(五环和植物园),相同树种的滞纳颗粒物能力存在显著区别,五环周围的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10能力要高于植物园的,而相同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则无明显差异;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在不同地点下,叶片结构发生了重要的适应性变化,相对于植物园,在五环周边植物叶片外表皮细胞收缩,叶片表皮纹理变的更加粗糙,气孔频度和绒毛长度增加。4)根据北京市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在现有森林面积的情况下,北京市森林总共能够滞纳TSP为451.28万kg/a,其中滞纳PM10为274.13万kg/a,PM2.5为107.60万kg/a,PM1.0为15.99万kg/a。在计算不同林龄单位面积滞尘量中发现,针叶树种中,成、过熟林滞尘量大于中龄、成熟林,大于幼龄林,而阔叶树种,中、成熟林滞尘量大于成、过林、大于幼龄林。最后并根据研究结果与北京市森林资源特点,提出了北京市树种优化及造林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8.45;X5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杰;贺君;;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基础理论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2 赵天骄,宋彩军,仝青,冯沈迎,杨芳,阮玉英;呼和浩特市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中汞的分布规律[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3 任启文;王成;郄光发;杨颖;;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及其与空气微生物的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5期

4 邢小茹;吴国平;胡伟;王春利;魏复盛;陈宇新;;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硼吸收率的初步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5 俞顺章;宋伟民;;空气颗粒物等污染与健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6 杨音声;陈娜;;太原市城区空气颗粒物开放源起尘量的估算[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7 彭林;崔昊;张建强;任照芳;牟玲;;山西省四城市空气颗粒物中碳的组成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夫美;陈丽;焦姣;张雷波;姬亚芹;白志鹏;张利文;孙增荣;张星梅;;冬季天津家庭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9 梁超轲;;城市空气颗粒物的遗传毒性:空气颗粒物诱变性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年03期

10 宋英石;李锋;徐新雨;王效科;张红星;;城市空气颗粒物的来源、影响和控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林;牟玲;任照芳;陈娜;施瑞良;;长治市城区空气颗粒物中总碳的同位素组成[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何剑;徐国胜;武明智;;公路隧道空气颗粒物净化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齐飞艳;赵勇;樊巍;朱延峰;;三种植物配置净化空气颗粒物能力的比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刘光辉;杜世勇;王在峰;范国兰;张厚勇;李海滨;;济南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多氯联苯污染特征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楠;王华;杨乃旺;史沁蔚;;城市区域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量化考核研究探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6 刘迎云;熊佩;韩丹凤;彭莹;刘嘉林;;南方某尾矿库区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重金属污染特征[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7 彭林;李剑;白志鹏;朱坦;徐永昌;冯银厂;;郑州城区空气颗粒物中PAHs分子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解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李晓林;杨永兴;朱燕;高松;李玉兰;徐崎;谈明光;李燕;;城市铂族金属污染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和气溶胶科技创新基地、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白志鹏 韩斌 郭光焕 天津医科大学 汤乃军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宝庆;空气颗粒物基准研究亟待加快[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牛香;可解树木吸附PM2.5量化分析难题[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3 记者 熊志宏;中国首次进行PM2.5空气颗粒物研究[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 记者 陈玺撼;去年AQI优良率66%[N];解放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周迎久 通讯员 翟恒伟;有的放矢靶心何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6 李宏敏;健身也应讲“环保”[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记者 蒋聪;所有施工企业必须做到“五个百分百”[N];兰州日报;2013年

8 早报记者 李伟;“治理雾霾现在没法出方案”[N];东方早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杨万东;与雾霾对抗的日子[N];河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陈玺撼 李蕾;弱气压笼罩是近期重污染首因[N];解放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远超;武汉社区人群环境空气颗粒物暴露与肺功能下降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维康;北京市主要树种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陈玉平;不同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水平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姬亚芹;城市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冬梅;太原市空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卓;能量色散X荧光仪在空气颗粒物成分分析中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任小波;林分垂直梯度气象要素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崔昊;晋城市采暖季空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葛璇;济南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6 于丽胖;城市道路绿化配置对空气颗粒物和CO扩散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吴志萍;城市不同类型绿地空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路新燕;郑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钦凡;焦作市不同功能区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分析及其源初探[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高上鹏;武汉光谷局部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铅污染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7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87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