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虹鳟 全雌三倍体 卵巢败育 性分化机制 发育机制
【摘要】: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该鱼是FAO向世界推荐的高品质养殖对象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鲑鳟鱼引进品种和养殖对象。由于三倍体雌性虹鳟在鲑鳟鱼养殖业中显示了诸多优点,如性腺不发育、肌肉品质好等。因此,以全雌三倍体虹鳟作为鲑鳟鱼养殖业发展的主力品种已成为大势所趋。众所周知,鲑科鱼类即便多出一套甚至两套染色体也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是其他脊椎动物不具有的特性。四倍体和雄性三倍体虹鳟与二倍体虹鳟性腺具有相同结构与功能,然而,三倍体雌性虹鳟是一个例外,早期卵巢呈线状,并且缺少初级卵母细胞。因此,三倍体虹鳟的性别分化与发育机制之间的本质区别成为了研究焦点。尽管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在二倍体虹鳟中已被鉴定出来,如sdY、Dmrt1、Cyp19a1a、Foxl2和Sox9等,但关于三倍体雌性虹鳟独特性腺表型及其相关性别控制基因的表达规律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卵巢发育阻滞导致的生殖细胞去分化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特异候选基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助性腺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方向的组织学证据和类固醇激素表达规律,并通过外源性激素诱导,对三倍体雌性虹鳟的性腺表型发育进行预期调控,验证各基因间的级联调控关系以及与性细胞重塑和性类固醇激素消长规律间的互作效应,揭示雌性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及其天然性转变的发生机制与调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虹鳟三倍体与二倍体卵巢的分化特征基本一致。虹鳟二倍体与三倍体性腺分别在84dpf和98 dpf就已分化为卵巢。但三倍体虹鳟卵巢分化存在障碍,早期发育停滞,卵原细胞及其滤泡细胞数量有限。在154~574 dpf时期,二倍体虹鳟卵巢中充满卵母细胞,而三倍体卵巢缺少相当数量卵母细胞,卵巢呈线状,且在之后的发育期里一部分雌性生殖细胞开始去分化。在964 dpf时期,雌性三倍体性腺发生组织重构,并出现再分化现象,性腺中有类似于产精子样细胞囊存在,这些细胞显得比卵原细胞略小,与二倍体精巢分化早期生殖细胞相似。(2)在334~964 dpf时期,二倍体两性虹鳟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雌性血清雌二醇含量为50~650 pg/ml,较雄性高5~8倍;雄性血清睾酮含量为20~180ng/ml,较雌性高10~25倍。雌性三倍体虹鳟血清雌二醇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但其含量始终没能达到二倍体水平,峰值为110 pg/ml(574 dpf);雌性三倍体睾酮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变化,在发育后期几乎达到了二倍体雄性水平。随着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发育,卵巢退化较为严重,导致雌激素代谢通路受阻,当精巢支持细胞出现,睾酮被转化为雌二醇的量大大降低。(3)在154~964 dpf时期,分别以二倍体雌、雄虹鳟作为同期基础对照,采用RT-PCR技术对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特异基因进行差异化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Dax1外,在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性腺中均获得了Cyp19a1a、Foxl2、sdY、Dmrt1、Amh和Sox9的表达谱。在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中,Cyp19a1a和Foxl2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显著低于在二倍体卵巢中的表达水平(p0.05),只有在154~574dpf时期,这两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但他们在整个发育期都显著高于在二倍体精巢中的表达水平(p0.05);sdy和dmrt1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amh和sox9表达量均呈逐渐上调趋势,这些基因在574~964dpf时期均显著高于在二倍体卵巢中的表达水平(p0.05)。在发育早期,雌性三倍体虹鳟sdy和dmrt1表达量显著低于在二倍体精巢中的水平(p0.05),但在574dpf时期他们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sdy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雄性水平(p0.05);尽管在574~964dpf时期,amh和sox9的表达量较二倍体雌性虹鳟高数百倍,但他们的表达仍极显著低于在二倍体精巢中的水平(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cyp19a1a和foxl2不断被下调或抑制,是导致雌性三倍体卵巢败育主要因素之一。(4)三倍体雌性虹鳟经历了卵巢发育停滞、性腺结构重组和性转变过程。在幼鱼期,三倍体雌性虹鳟血清雌二醇含量最高,且foxl2和cyp19a1a表达量持续上调,而sdy、dmrt1、amh和sox9表达量均相对较低,血清睾酮含量也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进入成年期发育(784~964dpf),仅靠雌激素已无法诱导foxl2持续高表达,而cyp19a1a的表达水平也随之急剧下调;该时期sdy、amh和sox9均持续高表达,sdy甚至达到了同期二倍体雄性的表达水平,而foxl2和cyp19a1a表达急剧下调直至微量表达。(5)本研究是第一次在三倍体雌性虹鳟上设计实验,外源性雄激素和雌激素采用虹鳟养殖业中的通常剂量。芳香化酶抑制剂(1,4,6-androstatriene-3,17-dione,atd)处理成功诱导了精巢分化,其发育模式与二倍体雄性的趋于一致,但精巢发育速度较慢,不过没影响其自然生理应答。17α-甲级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et)处理不但没能产生雄性化诱导效应,还将遗传为雌性的性腺始终抑制在低分化水平,严重阻碍了性腺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因此本研究认为,三倍体化改变了雌性虹鳟自身雄性化诱导通路的作用机制。atd诱导与性腺重构的双重作用触发了雌性向雄性逆转,而之后进入精巢发育模式。在三倍体虹鳟卵巢去分化和再分化期进行雌激素回救处理,并不能有效促进或维持卵巢发育。(6)本研究依据雌-雄性转化生物模型来了解三倍体雌性虹鳟的性腺分化特点及其候选基因表达谱,探索当基因组被放大后,雄性化处理对某些在二倍体中微量表达的基因的影响效应,验证性腺特异基因在卵细胞发生去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通过总体表达谱可知,在整个发育过程中cyp19a1a和foxl2的表达均被atd所抑制,甚至在发育后期这两个典型的雌性基因也没能得到有效恢复。由于雌性基因不断被下调或抑制,导致了卵巢败育,并使卵细胞去分化返回到性原细胞时期;随着sdy和dmrt1表达量不断上调,激活了性原细胞再分化为雄性生殖细胞,并在sox9和amh协同作用下,开启了精巢分化模式。met在三倍体雌性分化过程中不具有对cyp19a1a和foxl2的抑制效应,反而是对其产生了增量调节,尽管同时也上调了其他雄性特异基因,但由于雌性分化通路并未被完全破坏,导致了雄性化处理失败。在雌性三倍体性腺去分化和再分化时期,外源性雌二醇处理破坏了foxl2与cyp19a1a级联调控关系,并始终抑制cyp19a1a表达。由于滤泡层退化或消失,雌性基因绝对数量骤减,进而导致内源性雌激素合成不足。由于原本cyp19a1a表达量就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之外源性雌激素强烈抑制,加剧了卵细胞的去分化进程,甚至在再分化期外源性雌激素有促进雄性特异基因表达的情况。说明雌性分化通路中雌激素与foxl2和cyp19a1a之间确实存在反馈调控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三倍体虹鳟卵巢分化同样由cyp19a1a与foxl2共同参与启动,而且受雌激素调控较为明显;在其卵巢败育时期,sd Y和Dmrt1联合调控作用将导致雌性化通路的Cyp19a1a与Foxl2的表达失调,而在性转变时期,Sox9和Amh显著上调将对sd Y和Dmrt1表达产生抑制效应。(2)三倍体虹鳟内源性雌激素缺乏是导致卵巢发育失败的关键因素。(3)三倍体化破坏了虹鳟雌性化通路的调控机制,导致其内源性雌激素合成能力不断下降,进而卵巢发育失败,并最终发生了天然雄性化逆转现象。(4)卵细胞去分化过程对于Cyp19a1a表达及雌二醇合成存在抑制效应。(5)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够破坏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体细胞及生殖细胞的分化,并显著上调雄性特异基因表达,促进雌性向雄性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鲫鱼在晋南地区的性腺发育和产卵的探讨[J];动物学杂志;1960年05期
2 ;河鳗性腺发育情况的初步观察[J];淡水渔业科技动态;1973年05期
3 陆健健,王忠康;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冬季集群与性腺发育的关系[J];动物学研究;1988年01期
4 徐长安,李军,张士璀;激素诱导欧氏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98年03期
5 张振汉;张志旺;于洪川;;缺乏光照对雄性小鼠性腺发育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07年04期
6 ;鱼类性腺发育如何识R%?[J];中国水产;1960年02期
7 张素雅;刘学高;童青松;苑省三;;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旦白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8 刘国安,刘运清,胡迪光,熊文华;乌龟性腺发育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8年01期
9 施tT芳;;鱼类性腺发育研究新进展[J];水生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10 林加涵,方永强,刘建,林秋明;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影响[J];台湾海峡;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楚吾;刘丽;缪立平;;控温养殖下乌龟性腺发育的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米玉玲;张才乔;;禽类性腺发育和性别调控的分子机理[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徐在宽;韩名竹;薛晖;黄诚;;影响鱼类性腺发育加速生长的免疫学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林浩然;谢刚;张利红;汪小东;叶星;陈练茜;潘德博;;激素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的作用机理[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崔丹;张俊彬;刘志伟;;金钱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艺磊;张子平;邹志华;傅明骏;韩坤煌;马阿妮;陈玉冬;戴燕彬;;拟穴青蟹性腺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从单个基因到转录组[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周莉;姚波;李创举;夏伟;桂建芳;;石斑鱼雌雄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在人工性反转进程中表达特征分析[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杨小东;申玉春;刘丽;;橙黄滨珊瑚、大管孔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性腺发育与繁殖力的研究[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汪小东;林浩然;;激素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石琼;林浩然;邓柏澧;;摘除眼球对黄鳝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及性腺发育进程的影响[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礼燔 邢红平 许云萍;石化废水严重影响鱼类性腺及胚胎发育[N];中国渔业报;2007年
2 馨俞;黑龙江所引种推广大鳞渻[N];中国渔业报;2013年
3 李晓菁;常见的生殖器异常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曹玉佩;初春养鱼八关键[N];山西科技报;2010年
5 唐文联;家鱼适时催产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3年
6 简海桥;影响亲鱼繁殖的因素及产前培育[N];中国渔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革锋;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的调控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罗小辉;性发育异常发生性腺肿瘤的分子靶标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温海深;野生鲇鱼性腺发育成熟与排卵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D];中山大学;2001年
4 高艳丽;施氏鲟的性腺发育及人工性别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徐永江;星鲽生殖生理和内分泌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孔令锋;多倍体太平洋牡蛎组织学与生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云英;两种罗非鱼6月龄性腺转录组比较及NR超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凤香;实验室条件下佛罗里达文昌鱼的繁育及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言鑫;栉江珧繁殖周期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赵庆凯;中草药对黄鳝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高洁;拟穴青蟹性腺差异的转录组学分析[D];集美大学;2013年
6 潘传燕;刺参性腺基因表达谱构建与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筛选及验证[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刘志刚;温度对文昌鱼性腺发育和生殖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邹青青;池蝶蚌性腺相关蛋白及其理化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房振华;二种文昌鱼的同工酶与性腺发育比较及白氏文昌鱼的染色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滨花;池蝶蚌性腺发育的观察[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9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