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玉米籽粒发育基因UB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6 17:31

  本文关键词:玉米籽粒发育基因UB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籽粒发育 UBL1 U6 snRNA 内含子滞留 玉米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基因层面上研究玉米籽粒发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发育的分子机制,而且还可以为玉米的分子改良提供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前人的研究表明,大约有300个基因位点控制着可见的玉米籽粒表型。得益于玉米突变体库的构建以及克隆方法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本研究利用Mutator活性系与B73杂交,在F2代群体中鉴定了一个籽粒大小呈现3:1分离的ubll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的幼苗以及籽粒的发育都存在缺陷。进一步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籽粒基部胚乳转移层细胞存在发育上的缺陷。利用转座子标签法,获得了该突变体的候选基因UBL1 (U6 biogenesis like 1)。通过筛选本实验室的玉米籽粒突变体库,获得了ubll的一个等位突变体,ubll-2.利用Mu活性系与ubl1/UBLl杂合体植株杂交,获得了另外两个等位突变体,ubl1-3和ubl1-4.此外,将UBL1基因的编码区转入到玉米Hill中,获得9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将这些转基因位点导入到突变体的背景中,成功地互补了突变体的表型。以上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克隆了控制玉米籽粒发育的UBL1基因。对UBLl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玉米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都有表达。随着发育的进行,表达量逐渐降低。为了研究UBL1的功能,利用其蛋白序列进行PSI-BLAST,发现了两个在酵母和人类上已经报道的属于2H磷酸二酯酶超家族的基因USB1和hUSBl,蛋白序列比对以及三级结构模拟表明,UBL1也是属于该家族的基因。将玉米的UBL1在拟南芥同源基因的突变体Atubll中过表达并成功互补了其生长发育缺陷的表型,表明了该基因在拟南芥和玉米中功能的保守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UBL1编码一个RNA外切酶。该酶具有两个保守的H-X-T/S-X (X代表疏水氨基酸)结构域,能够对真核生物内含子剪切复合体上的重要组分U6 snRNA的3’端进行修饰。UBL1功能丧失后会导致细胞内U6 snRNA含量降低,并产生含有异常3’末端的U6分子。进一步对RNA-seq数据的分析表明,在U6缺陷的ubll突变体中,存在大量的pre-mRNA切割缺陷,分布于969个基因中的1154个内含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内含子滞留特征。利用RT-PCR,检测了38个可能的滞留事件,其中33个得到了实验证实。以上实验结果表明,UBLl基因通过影响pre-mRNA中的内含子的剪切进而影响了玉米籽粒和植株的发育。这一发现丰富了玉米籽粒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对内含子剪切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Q94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存洁;李杰芬;;水分胁迫对冬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脱落酸水平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2 黄升谋;邹应斌;敖和军;;植物激素与谷类作物籽粒发育[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1期

3 居学海;张长波;宋正国;韩立娜;陆仲烟;王景安;刘仲齐;;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各器官镉积累量的变化及其与基因型和土壤镉水平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4年05期

4 盛宏达,奚雷,王韶唐;小麦籽粒发育初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植株各部位光合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6年02期

5 樊高琼;刘帆;邵庆勤;任万军;杨文钰;;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1期

6 陈锦新,张国平;大麦籽粒发育期β-葡聚糖含量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7 申丽霞;王璞;孙西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早期发育的生理指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9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培;李珊珊;郭广芳;晏月明;;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发育比较蛋白质组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春喜;石惠恩;郭天财;;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3 王若仲;萧浪涛;严钦泉;;内源激素及植酸合成酶与亚种间杂交水稻籽粒发育关系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李秀菊;职明星;刘易科;;不同粒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唐瑭;梁建生;;糖和激素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发育及蔗糖合成酶活性的调节[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高利艳;王爱丽;李小辉;晏月明;;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艳霞;刘正辉;李刚华;王强盛;王绍华;丁艳锋;;水稻籽粒发育和胚乳中淀粉结构形成机理[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凤环;我省玉米长势良好[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2 丽君;小麦拌种肥四法[N];山西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见坤;玉米籽粒发育基因UB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窦瑶;14-3-3蛋白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雁宇;玉米籽粒发育与籽粒小穗柄卸载关系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军;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3 许微;小麦TaBEⅢ基因的克隆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籽粒发育期的表达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惠惠;超高产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及其对籽粒发育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孟佳佳;种植密度对玉米雌雄穗分化及籽粒发育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玉霞;脱落酸(ABA)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发育及蔗糖合酶活性的调节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盛婧;小麦内源激素与籽粒发育和充实关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96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96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