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分析及其外源处理效应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分析及其外源处理效应的研究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猕猴桃(Actinidia.)果实是营养最全面的水果之一,其B族维生素种类丰富,但是B族维生素含量、代谢特性、最佳摄取时期及外源B族维生素处理对猕猴桃的影响鲜有报道。人体B族维生素极易流失,造成人体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症。通常补充B族维生素采用化学合成品,化学合成的B族维生素容易吸收过量,引起肝脏肾脏的代谢负荷过重,造成人体毒害。本论文以16个猕猴桃品种及2个野生种果实为试材,分析其发育期和冷藏过程中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同时在猕猴桃生长过程中利用外源B族维生素处理猕猴桃叶片,分析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特性,以及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主要相关酶的变化。为了解B族维生素在猕猴桃果实中的分布和生理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为确定消费者摄取猕猴桃B族维生素的最佳时期和探讨外源B族维生素处理效应奠定基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猕猴桃果实8种B族维生素的方法。在270nm和210 nm下双波长检测,等度洗脱,一个流程27 min,可有效分离和检测猕猴桃果实8种B族维生素,它们是硫胺素(B1)、核黄素(B2)、烟酸(B3)、泛酸(B5)、吡哆醇(B6)、生物素(B7)、叶酸(B9)和钴胺素(B12)。2、对猕猴桃生长发育期6个品种果实B族维生素进行分离测定,发现B族维生素含量高峰主要集中在盛花后第3到第6个时期,表明B族维生素在不同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对18个猕猴桃品系采后贮藏期果实B族维生素进行分析,如‘海沃德’、‘徐香’、‘红阳’等,发现在猕猴桃果实采摘期和后熟期B族维生素含量较低,冷藏一个月时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并且B族维生素种类最多,表明冷藏一个月是最佳摄取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的时期。3、通过1 mg·L-1的外源B3处理‘海沃德’和‘徐香’猕猴桃,发现B3处理促进‘徐香’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对幼嫩叶片和果实组织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成熟果实影响因品种而异。B3处理可以抑制‘海沃德’和‘徐香’H2O2生成,可以增加幼嫩组织的O生成,并且增加‘海沃德’过氧化氢酶(CAT)活性。B3处理对‘海沃德’和‘徐香’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含量影响不大,对‘徐香’CAT活性影响不显著。B3处理后可以促进猕猴桃发育期果实B族维生素峰值提前出现,对成熟果内B族维生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B3处理可以增加‘海沃德’和‘徐香’抗氧化酶活性,对提高植物抗逆有一定作用。4、通过外源B2、B6和B9处理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发现2mmol·L-1的B2处理对‘金农2号’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有促进作用,对‘金香’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MN)促进作用不显著。1mg·L-1 B6处理对‘翠玉’叶片、‘徐香’果实和叶片的磷酸吡哆醛(PLP)含量增加有促进作用,对‘翠玉’果实PLP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处理对果实磷酸吡哆醛还原酶(PLR)活性高峰有促进的作用,其中‘翠玉’PLR活性促进作用集中在果实发育前期,而对‘徐香’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后期,对‘徐香’和‘翠玉’叶片的PLR活性峰值出现有推迟的作用。此外,1mg·L-1 B6处理可促进猕猴桃果实贮藏中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25mg·L-1B9处理‘金魁’和‘徐香’可以促进早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果实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促进‘金魁’果实和‘徐香’叶片中亚叶酸含量增加。结果表明三种维生素处理均能够促进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峰值提前,B6和B9可以用于增加采后猕猴桃果实内B族维生素含量。5、利用B1、B5、B7和B12处理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结果表明:1mg·L-1的B1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徐香’和‘翠玉’叶片丙酮酸脱氢酶(PDC)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mg·L-1 B5能够促进‘翠玉’和‘徐香’叶片辅酶A(CoA)活性增加;1mg·L-1 B7处理促进‘金魁’和‘米良1号’丙酮酸羧化酶(P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case)活性增加;1mg·L-1 B12处理抑制‘海沃德’和‘徐香’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对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含量没有影响。B5和B12能够促进猕猴桃发育期果实B族维生素峰值提前出现,B5、B7和B12对猕猴桃B族维生素峰值出现影响不显著。表明B5、B7和B12不适宜用于增强采后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小林,罗延红;猕猴桃果实的食疗价值[J];中国果菜;2000年01期
2 刘运松;雷玉山;王西锐;;剖析影响猕猴桃果实贮藏质量的原因[J];保鲜与加工;2006年05期
3 张廊玉;张爱华;张鹤;;用保鲜剂贮藏猕猴桃果实的方法[J];山西果树;2008年05期
4 段眉会;;提高猕猴桃果实商品率的技术[J];落叶果树;2008年05期
5 张计育;周振兴;宣继萍;贾晓东;郭忠仁;;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衰老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1年24期
6 王俊儒;;猕猴桃果实标本浸制法[J];山西果树;1983年04期
7 蒋孝琴;;猕猴桃果实干制标本技术[J];中国果树;1990年04期
8 郭延平,李嘉瑞;光对猕猴桃果实离体培养的影响[J];落叶果树;1991年03期
9 宫象晖,王志云,尹涛;福尔满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影响初报[J];落叶果树;1994年S1期
10 张洪池;“吡效隆1号”对猕猴桃果实的膨大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国;苏彩萍;王贵禧;;振动胁迫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生理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上隆;;猕猴桃果实中内源水杨酸的提取测定及其在采后研究中的应用[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3 尚素微;吕爱华;柴振林;祝新明;蒋步云;;浙江省猕猴桃果实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质量安全评价[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仁才;熊兴耀;吕长平;刘昆玉;;同药剂对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贮藏性能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5 张上隆;;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糖代谢及其调节[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6 张上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的表达[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7 张波;殷学仁;陈昆松;;脂氧合酶基因家族在猕猴桃果实香气物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研究(摘要)[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仁才;肖志伟;;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四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李平平;丁宪;苏帅;崔永杰;;猕猴桃分级果实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明;陈金印;;1-MCP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铁军 邢银利;猕猴桃果实为啥会发绿[N];陕西科技报;2007年
2 群蛾 选峰 小琴 亚维;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咋管理[N];陕西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福让;大了猕猴桃 香了巧手妇[N];宝鸡日报;2007年
4 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 张清明;即食猕猴桃的销售[N];陕西科技报;2004年
5 吉玉玲;蟋蟀也会危害猕猴桃[N];陕西科技报;2008年
6 吴健;猕猴桃优势新品种——沁香[N];中国特产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先波;猕猴桃果实B族维生素分析及其外源处理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张丽华;猕猴桃果实制浆中叶绿素降解机理及其护绿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青珍;猕猴桃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生理机制及调控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郭学民;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任亚梅;猕猴桃果实叶绿素代谢及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孟臣;一氧化氮处理提高肥城桃和猕猴桃果实贮藏性能生理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7 殷学仁;猕猴桃果实后熟进程中乙烯信号转导元件功能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波;猕猴桃脂氧合酶基因家族的功能解析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07年
9 涂正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杨绍兰;EXP在采后果实软化和木质化中的生物学效应[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康康;输送带式猕猴桃分级平台的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凤爱;中华猕猴桃果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宋丽君;一氧化氮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保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4 刘科鹏;猕猴桃果实品质与土壤、叶片营养的关系[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诚;奉新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黎洋;几种采前因素对猕猴桃耐贮性影响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李立民;运输过程中机械振动对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8 段腾飞;抑制展青霉素产生菌的安全乳剂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侯长明;猕猴桃果实抗坏血酸形成的生理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丹;1-MCP对红阳猕猴桃果实采后品质、后熟及酚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9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0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