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5型弱毒株交叉保护性与类Ⅳ型分泌系统在致病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5型弱毒株交叉保护性与类Ⅳ型分泌系统在致病中的作用机制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猪链球菌 交叉保护 类Ⅳ型分泌系统 VirD4 PrsA 致病机制
【摘要】: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S.suis)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该菌可通过呼吸道及黏膜途径感染人畜引起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临床病症。猪链球菌病是养猪业中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由病死猪传染给人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于1998年与2005年先后两次暴发人感染猪链球菌2型(S.suis2)的群体事件,累计引起52人死亡,其中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患者死亡最多(占96.2%)。这些患者病程通常只有1-2d,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集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同于以往的缓和性的猪链球菌感染。研究发现国内暴发的这两次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为强毒ST7型菌株,含有独特的89K致病岛。疫苗是预防多种猪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猪链球菌疫苗开发研究缓慢,现有的猪链球菌疫苗存在接种剂量大、免疫效果不稳定与对其它非2型感染性猪链球菌强毒株交叉保护性差等缺陷。本课题旨在:(1)筛选获得可对流行率较高的S.suis2与S.suis 9两种血清型强毒株提供较好交叉免疫保护的弱毒活疫苗候选菌株;(2)阐明猪链球菌2型类Ⅳ型分泌系统(T4SS)virD4基因在SS2致病中的作用;(3)VirD4介导的肽酰脯氨酰折叠酶PrsA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1.猪链球菌5型XS045活疫苗候选株对2型与9型强毒株感染提供交叉保护通过黏附感染与血清学分析获得1株高黏附力5型XS045候选株(黏附率达26.7%),致病性与毒力基因筛查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上皮细胞毒性小,对小鼠、斑马鱼与仔猪致病性均较低,菌株先天缺失Suilysin、MRP与DltA等毒力因子,含有已报道的S.suis大部分免疫原性蛋白。XS045活菌在小鼠体内定植能力较强,可在血液与脏器中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安全性较好。小鼠模型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XS045活菌免疫原性较好,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加强免疫后血清效价达1:25600),免疫小鼠可抵抗致死剂量的S.suis 2型(HA9801)与S.suis 9型(JX13)强毒菌株的感染,保护率分别为100%与85%。黏附拮抗、全血杀伤、吞噬调理与抗体结合能力检测发现XS045活菌免疫对HA9801与JX13菌株感染提供交叉保护的可能机制是该菌包含有这两株强毒细菌共有表面抗原,XS045高免血清与S.suis 2型与S.suis 9型菌株表面蛋白反应性较强,可有效结合S.suis 2与S.suis9全菌;高免血清预处理的S.suis 2型与S.suis 9型菌体对上皮细胞HEp-2黏附力下降,更易于被吞噬细胞或全血吞噬与清除。这说明XS045免疫后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交叉调理作用的抗体是抵抗S.suis 2型与S.suis 9型强毒株感染的可能原因之一。2.猪链球菌2型类Ⅳ型分泌系统关键因子VirD4氧化应激后可诱导PrsA等蛋白差异分泌同源重组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HA9801的T4SS同源蛋白VirD4与VirB4基因缺失株,VirD4参与细菌毒力,具有抗吞噬作用,VirD4突变株更容易被不同来源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其中以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最明显,吞噬量是亲本株的3倍。体内体外感染试验证实VirD4参与S.suis2型菌株的早期致炎反应,缺失突变株感染致宿主炎症因子分泌显著下调。过氧化氢体外刺激与RAW264.7细胞模型证实氧化应激可分别使VirD4转录水平上调55.3与9.8倍;对过氧化氢应激后亲本菌株与VirD4突变株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与差异蛋白质谱鉴定,结果发现亲本株与VirD4突变株分别有33个与148个差异在1.5倍以上的分泌蛋白;其中亲本株丰度较高且上调差异在3倍以上的分泌蛋白有3个,包括肽酰脯氨酰折叠酶PrsA(Parvulin-like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VirD4突变株中明显上调的则有7个。这些蛋白大多为多功能蛋白,可能在DNA损伤修复、核酸代谢、糖代谢、应激调控与细菌致病性中扮演重要作用,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得到验证,这为进一步分析T4SS效应因子的功能提供了基础。3.PrsA可诱导细胞死亡并刺激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体外原核表达与纯化猪链球菌2型T4SS相关差异分泌蛋白PrsA,体外刺激小鼠bEND3.0与RAW264.7细胞后发现PrsA因子具有剂量(10-100μg/ml)与时间依赖的细胞毒性与致炎效应,且致细胞死亡作用与细菌溶血素样因子的穿孔机制无关;经自噬、凋亡、焦亡与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鉴定发现PrsA主要引起细胞焦亡,并伴随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相关抑制剂Ac-YVAD-cmk(100μM)可以明显缓解该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体外截短表达PrsA不同区域蛋白:PrsA折叠酶功能域PPIase、包含PPIase的N端结构域截短蛋白片段(NP)以及包含PPIase的C端结构域截短蛋白片段(PC),分别刺激小鼠bEND3.0与RAW264.7细胞发现N端与C端结构域为PrsA诱导细胞死亡所必需,折叠酶酶学催化结构域PPIase并不主导PrsA的细胞毒性与致炎效应;通过RNA干扰tlr2和myd88,发现TLR2不是PrsA的模式识别受体,TLR2-MyD88途径不参与PrsA诱导的细胞死亡。上述研究为猪链球菌PrsA在猪链球菌致病中的机理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获得了可对强毒猪链球菌2型与9型菌株提供交叉保护力的XS045活疫苗候选株;证明猪链球菌2型类IV型分泌系统关键蛋白VirD4介导细菌的致病性,氧化应激可显著上调其表达,可能参与PrsA等因子的分泌;PrsA可以诱导炎症因子释放,并主要通过焦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猪链球菌2型致病机制与辅助临床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春,何家惠,侯继波,徐筠遐,刘冬霞,褚长贵,王伟峰,刘跃兴,杨英;猪链球菌2型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比较[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S1期
2 朱凤才,杨华富,胡晓抒,汪华,王广和,宋亚军,杨瑞馥;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唐文渊 ,Zygmunt Pejsak;猪链球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5年04期
4 查红波;2型猪链球菌研究进展[J];江西饲料;2005年04期
5 许青华;重新认识猪链球菌[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09期
6 刘华;喻华;周忠华;颜英俊;黄文方;;致生猪疫情的猪链球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崔正瀛;李学瑞;柳纪省;;2型猪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年03期
8 白昀;覃伦;龙剑明;熊毅;覃芳芸;朱伟;郭建刚;李华明;刘棋;;猪链球菌9型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年01期
9 王福贵;龙忠臣;王海鹏;;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10 覃芳芸;陈磊;潘杰;熊毅;白昀;朱伟;郭建刚;李华明;刘棋;;猪链球菌1型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小想;崔言顺;沈志强;管宇;逄媛;刘吉山;王艳;;20株猪链球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2 刘梅芬;吴志明;闫若潜;盛敏;赵明军;拜廷阳;;猪链球菌种与9型猪链球菌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刘梅芬;吴志明;闫若潜;盛敏;赵明军;拜廷阳;;猪链球菌种与9型猪链球菌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张安定;朱伟峰;胡攀;金梅林;;猪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何孔旺;倪艳秀;王继春;何家惠;王伟峰;杨瑛;陆承平;林继煌;;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徐建国;郑翰;叶长芸;景怀琦;;猪链球菌的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熊毅;刘棋;覃芳芸;朱伟;徐贤坤;付薇;;广西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臧莹安;谢乐新;李家侨;庞木生;李淼;宋帅;李春玲;;表观健康的猪肉携带猪链球菌的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罗玲;徐涤平;刘泽文;郑浩;汪宏才;;猪链球菌2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春生;徐耀辉;陈陆;杨霞;王新娟;高冬生;王永生;程海卫;刘春明;王川庆;;猪链球菌种及1、2、7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星;快速猪链球菌检测方法问世[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记者 姚雷 张颖;猪链球菌检测将有据可依[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3 雒庆举;可能对“猪链球菌”设险吗[N];中国保险报;2005年
4 井 韦;把四天缩短为四小时[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菊 文;积极应对猪链球菌2型疫情[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记者 何成军 见习记者 钱河山;猪链球菌疫情不足忧[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7 郑灵巧;猪链球菌进犯人类告诉我们什么[N];健康报;2005年
8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皓东;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N];健康报;2005年
9 记者 原国锋;猪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鉴定[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逸闻;猪链球菌序列变异导致毒力增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武;猪链球菌2型:5型弱毒株交叉保护性与类Ⅳ型分泌系统在致病中的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2 姚新月;2型猪链球菌无毒株的分离鉴定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潘子豪;致仔猪脑膜炎新型猪链球菌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方丽华;猪链球菌2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与丝氨酸/苏氨酸去磷酸酶Stp1影响细菌毒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杜斌;猪链球菌2型环二腺苷酸(c-di-AMP)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高婷;tRNA修饰酶GidA调控猪链球菌的生长和致病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谭美芳;MsmK调控猪链球菌生长和致病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魏子贡;猪链球菌流行病学及其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学瑞;猪链球菌防治新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吴全忠;猪链球菌2型在模型动物豚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基因免疫[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云;东北地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赵焕灿;浙江省猪链球菌血清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静;猪链球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初探及串联蛋白的免疫保护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岳修伟;上海部分地区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耐药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黄开松;猪链球菌2型表面精氨酸肽酶的鉴定与其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金;猪树突状细胞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致炎症风暴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建涛;猪链球菌2型分支酸合成酶促炎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龚秀芳;2型猪链球菌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胺代谢通路中SSU0448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陶醉;猪链球菌2型(p)ppGpp合成酶与核糖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希健;猪链球菌2型转录因子SloR调控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3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1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