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整薯精密播种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铃薯整薯精密播种关键技术研究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铃薯种植机 链勺式排种装置 电容传感器 漏种检测 自动补种系统
【摘要】:马铃薯是第四大主粮作物,针对目前马铃薯种植机广泛存在的漏播重播问题,本文研发了双层种箱式精密排种装置和漏播自动补偿系统,并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1)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在研究种薯物理特性的基础上,使用EDEM软件建立了排种器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了排种过程中种薯运动区域、种群运动规律和排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排种过程中大多数种薯不参于运动,少量种薯的运动特性决定了充种成功率;种薯的主要运动区域是相邻链勺内的倒圆锥体,其中下圆锥体区域内种薯的运动特性决定了充种成功率,为高效充种区。(2)基于运动学仿真分析技术,使用ADAMS软件建立了排种器运动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取种勺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特性,结果表明:取种勺在脱开链轮自由运动的阶段容易发生抖动;取种勺在传动平面法线方向的位移和速度波动均不大,但具有高频特性,不利于种薯稳定输送;适当增大链条张紧程度,可以有效减小自由运动阶段取种勺的速度波动。(3)设计了具有护种板和取种角度的取种勺,并搭建了性能测试试验台;研究了排种速度、张紧距离和取种角度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空种率随排种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张紧距离和取种角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重种率随排种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张紧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取种角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护种板可减少链条抖动对取种勺上种薯的扰动作用,取种角度的设置增大了种薯与护种板之间的有效摩擦力,增强了马铃薯在种勺上的稳定性。(4)设计了新型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以空种率和重种率为性能指标,研究了排种速度、种勺直径和充种高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空种率和重种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使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求解,并使用最优参数取值对双层种箱式排种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试验验证;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增大了高效充种区体积,可有效降低漏播率50%。(5)基于微电容信号探测技术,设计了电容式马铃薯漏种检测传感器,开发了以PLC为核心的自动补偿系统,搭建了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经自补种系统补偿后,最终空种率为1.1%~1.75%,补种株距误差为7.6%~16.9%;在试验范围内,补种成功率不随排种速度的变化显著波动,补种株距精度满足马铃薯种植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2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康;苑严伟;罗敏;刘阳春;吕程序;方宪法;;双层种箱式马铃薯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0期
2 刘阳春;苑严伟;张俊宁;汪凤珠;牛康;;深松作业远程管理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S1期
3 牛康;周利明;苑严伟;刘阳春;方宪法;;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自补种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S1期
4 刘Z^韬;牛康;李治国;徐岚俊;刘阳春;汪凤珠;;深松作业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09期
5 政东红;陈伟;杜文亮;樊明寿;刘广硕;;勺式排种技术及其排种均匀性的研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6年07期
6 孙伟;王关平;吴建民;;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7 吕金庆;田忠恩;杨颖;尚琴琴;吴金娥;李紫辉;王晓勇;;马铃薯机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5年12期
8 卢延芳;孙传祝;王法明;苏国粱;石东岳;;马铃薯播种机播种单元改进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5年12期
9 唐海军;吕钊钦;刘树峰;;新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5年12期
10 王金武;唐汉;王奇;周文琪;杨文盼;沈红光;;基于EDEM软件的指夹式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志琴;牛康;邵长勇;高建松;王德成;;我国牧草机械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A];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嵩;气压组合孔式玉米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袁锐;精密播种机开沟器对种子触土后位移的控制及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孙裕晶;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精密排种部件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韩恒;影响带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性能的因素分析与试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泽明;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国玉;双节距齿形输送链的啮合机理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牛康;新型玉米果穗螺旋输送装置的试验研究及应用[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5 曹东;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漏播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邓荣根;基于离散元超细混合及粉碎的仿真[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董宝军;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的设计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孙倩倩;河南省林业外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晓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断路器机构的仿真及对机构弹簧的优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9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1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