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植被恢复 淤地坝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摘要】:在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也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这两种治理措施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对估算流域土壤碳收支和合理布局不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区不同侵蚀环境下(黄土区和砒砂岩区)的典型坝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监测、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坡面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累积、储存和流失特征,淤地坝的土壤有机碳储存特征,以及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由恢复初期的碳“源”向中、后期的碳“汇”方向变化,中、后期阶段的人工乔、灌群落也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功能;相对于自然植被恢复,人工刺槐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均能提高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与储存;由于受到不同侵蚀环境的气候、下垫面条件的影响,不同侵蚀环境下相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储存能力存在差异,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人工乔、灌群落累积与储存土壤有机碳和自然草本群落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自然草本群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储存。(2)自然恢复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由恢复初期的中度侵蚀随植被恢复向轻度侵蚀转化,土壤有机碳流失也呈减小趋势,恢复到后期的狼牙刺群落,土壤侵蚀强度表现为轻度侵蚀,但因有机碳含量较高而土壤有机碳流失显著增加。在人工刺槐造林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随林龄增加由中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化,有机碳流失也显著降低。(3)不同运行期的淤地坝均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坝地有机碳储量受侵蚀性降雨量大小与坝控集水区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坝地泥沙有机碳含量均呈波动性变化,淤积泥沙中有机残体的腐解、较高的含水量和压实作用提高了坝地有机碳的储存。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从1975~1989年期间到1990~2009年期间由于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林地面积增加,淤地坝有机碳储存速率从96.25 t yr-1下降到26.12 t yr-1;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从1976~1984年期间到1985~2007年期间均以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且面积变化不大,淤地坝有机碳储存速率无显著变化(从154.29 t yr-1增加到178.51 t yr-1)。(4)乔、灌林地和梯田、草地分别对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坡面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贡献大。在38年左右的时间内,流域植被恢复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淤地坝均发挥了碳“汇”功能,分别是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有机碳总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峰,杨浩,赵其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2000年01期
2 柳红东;陈梅;王爱英;张磊;;新疆石河子棉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苏永中,赵哈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2年03期
4 周涛,史培军,王绍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5 张雷,严红,魏n\;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其分解因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李甜甜;季宏兵;孙媛媛;罗建美;江用彬;王丽新;;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张金萍;张保华;刘子亭;;山东省聊城市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8 于建军;杨锋;吴克宁;李玲;吕巧灵;;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9 岳曼;常庆瑞;王飞;霍艾迪;;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8年05期
10 田玉强;欧阳华;徐兴良;宋明华;周才平;;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J];土壤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红梅;马友鑫;郭宗峰;刘文俊;;西双版纳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丁志强;盛静卫;;吉林省靖宇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敬涛;退耕还林使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N];中国气象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坤;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玉进;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徐艳;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苗正红;1980-2010年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渝欣;近30年来安徽省典型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D];南京大学;2014年
2 刘素真;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田潇;普定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D];贵州大学;2015年
4 李豪杰;基于高密度剖面的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精确估算[D];郑州大学;2016年
5 范晓晖;利用数字土壤制图技术估算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D];广西大学;2016年
6 李霞;若尔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青青;流沙河上游景观演变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天琴;吉林西部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包承宇;云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蔡奎;河北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控制因素及趋势分析[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24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2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