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肥育猪低氮排放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适宜比例及对采食量调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长肥育猪低氮排放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适宜比例及对采食量调控的研究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长肥育猪 低氮排放日粮 缬氨酸 标准回肠可消化 采食量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氮排放日粮条件下生长肥育猪标准回肠可消化(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le, SID)缬氨酸(Valine, Val)与赖氨酸(Lysine, Lys)的比例及对仔猪采食量调控的影响。试验一~三分别选择150头初始体重为26.4±3.2、49.3±6.1和71.1±8.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试验四选择90头初始体重为93.8±7.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一~四日粮的SID Lys分别为0.90%、0.73%、0.61%和0.51%(第二限制性顺序),SID Val:Lys均设置五个水平,分别为0.55、0.60、0.65、0.70和0.75。试验一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D Val:Lys的提高,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以ADG为效应指标时,单斜率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评估的25~50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62和0.71。试验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D Val:Lys的提高,ADG显著提高(线性和二次,P0.05);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 SUN)的浓度显著下降(线性和二次,P0.05)。以ADG和SUN为效应指标时,单斜率折线模型评估的50~70 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67和0.65;二次曲线模型评估的50~70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72和0.71。试验三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D Val:Lys的提高,ADG显著提高(线性和二次,P0.05);SUN的浓度显著下降(线性和二次,P0.05)。以ADG和SUN为效应指标时,单斜率折线模型评估的70~90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67和0.67;二次曲线模型评估的70~90 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72和0.74。试验四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D Val:Lys的提高,增重耗料比(Gain:Feed, G:F)显著提高(线性和二次,P0.05)。以G:F为效应指标时,单斜率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评估的90~120 kg猪适宜的SID Val:Lys分别为0.68和0.72。试验五研究日粮补充合成Val对仔猪采食量、血浆氨基酸和采食调节因子的影响。18头初始体重为18.9±2.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基础日粮SID Val:Lys为0.45,两个处理组日粮SID Val:Lys分别为0.65和0.85。结果表明,随看日粮SID Val:Lys比例的提高,仔猪采食量线性(P0.01)和二次(P0.05)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日粮SID Val:Lys为0.85时,可显著降低胃底腺黏膜胆囊收缩素的mRNA表达量(P0.05),日粮SID Val:Lys为0.65时,可显著降低下丘脑阿黑皮素原的mRNA表达量(P0.05)。试验六探究日粮补充合成Val对仔猪餐后血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6头初始体重为15.7±0.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试验处理和日粮配方组成同试验五。结果表明,餐后1、2、3和4h,与采食SID Val:Lys为0.45的日粮相比,采食SIDVal:Lys为0.65和0.85日粮的仔猪血浆Val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低氮排放日粮条件下,单斜率折线模型评估的25~50、50~70、70~90和90~120 kg猪日粮适宜SID Val:Lys分别为0.62、0.66、0.67和0.68;二次曲线模型评估的日粮适宜SID Val:Lys分别为0.71、0.72、0.73和0.72。日粮添加Val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采食量,这可能与日粮Val水平影响仔猪餐后血浆Val水平,进而影响采食调节因子mRNA的表达量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定发,符利辉,蒋隽,周红丽;餐馆残羹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J];畜禽业;2001年07期
2 苏玉贤,赵志伟,张山林;酱糟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J];养猪;2001年01期
3 许秀平,李卫民;牧草代替部分精料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J];养猪;2002年02期
4 罗金炼;狼尾草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试验[J];养猪;2004年05期
5 高海燕;李忠建;高鹏飞;陈凤伟;;生长肥育猪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畜禽业;2006年07期
6 卢伟,潘建诒,翁经强,华卫东;季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浙江畜牧兽医;1994年02期
7 米文正,尤占年,焦福林;生长肥育猪饲粮配合的一些进展(综述)[J];养猪;1995年02期
8 姚文庆,姜文喜,郭爱英,王正巍;“曲麦散”对生长肥育猪的效果试验[J];养猪;1996年04期
9 严竞天,陆信国;全植物性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的报告[J];饲料工业;1997年10期
10 程国彬,李裕民;工厂化猪场生长肥育猪管理要点[J];福建畜牧兽医;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宏伟;苏秀侠;马西艺;于秀芳;生群;;玉米深加工副产品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汪海峰;刘建新;钱前;;脆茎全株水稻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启发;程青芳;;蜂花粉对生长肥育猪十二指肠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影响[A];2005年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专业委员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海龙;秦贵信;;生、熟全脂大豆饲喂生长肥育猪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刘婉盈;邓波;徐子伟;;不同锌源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组织锌沉积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德瑞;邹晓庭;李慧;;γ-氨基丁酸对持续高温期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坤;;减轻高温对生长肥育猪的热应激效应[A];2004东北养猪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林映才;刘平祥;周桂莲;蒋宗勇;余德谦;;饲粮维生素E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立彬;李德发;谯仕谚;龚利敏;张德福;;生长肥育猪无脂瘦肉生长率和赖氨酸需要量模型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素芬;冯敏山;牛一兵;吴建华;李蕴玉;杨宗泽;贾清辉;付志新;刘谢荣;;不同形态锰源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及肉品质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服务部 张志国;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的十项措施[N];中国畜牧报;2002年
2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N];湖北科技报;2005年
3 广西大学 梁远东;是什么诱惑让养殖者陷入“深渊”[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4 邓绍基;生长肥育猪铜中毒的诊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绪同;生长肥育猪低氮排放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适宜比例及对采食量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杨增玲;生长肥育猪粪便主要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超;猪日粮氮磷减量使用及其效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胡家澄;γ-氨基丁酸对生长肥育猪抗热应激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向阳;苜蓿草粉不同添加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杨建华;大豆皮替代麸皮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孙晓光;日粮添加螯合铜、铁、锰和锌对生长肥育猪增重,胴体特性和矿物元素消化率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黄连莹;饲粮中添加不同锌源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林林;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黄新;苜蓿草粉在杜洛克生长肥育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孙建广;发酵乳酸杆菌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关荣发;纳米三价铬对生长肥育猪胴体组成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探讨[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3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