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1:04

  本文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小隐孢子虫 微线蛋白 免疫特性 Rhomboid蛋白 宿主细胞受体 酵母双杂交 免疫沉淀-质谱法


【摘要】: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其宿主范围广,人畜感染率高,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腹泻一般为自限性的;对免疫缺陷的宿主(如AIDS患者),腹泻多为慢性的持续水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迄今对微小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和入侵机制的了解较少,对隐孢子虫病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顶复门原虫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入侵是其致病的关键,虫体入侵细胞时由顶端细胞器分泌一系列的蛋白,这些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了虫体的入侵。微线蛋白是由微线体分泌的一种粘附相关蛋白,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homboid蛋白酶是一类膜内丝氨酸蛋白酶,存在于多种顶复门原虫体内,已有研究表明,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的一个重要过程是Rhomboid蛋白酶水解其底物微线蛋白。而在C.parvum中,对微线蛋白起加工作用的Rhomboid蛋白还未见报道。另外,C.parvum感染宿主时,微线蛋白与宿主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粘附宿主细胞是建立感染的重要步骤,因此鉴定与微线蛋白发生互作的宿主细胞蛋白对C.parvum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微小隐孢子虫中已报道的微线蛋白有GP900,TRAP-C1(TRAP)和MIC1,经序列分析,GP900和TRAP含有可与Rhomboid蛋白发生互作的位点,故本研究首先对C.parvum微线蛋白在粘附入侵方面的作用及免疫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技术以及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并鉴定与其互作的Rhomboid蛋白和宿主蛋白,为揭示C.parvum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TRAP的粘附侵入功能及免疫特性研究:RT-PCR扩增微线蛋白TRAP基因片段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TRAP,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TRAP,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 TRAP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作用。用纯化的r TRAP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观察其体外入侵抑制效果,并对免疫血清进行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RAP可特异性粘附宿主细胞,抗r TRAP血清对子孢子入侵宿主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升高,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说明r TRAP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与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相互作用的Rhomboid蛋白的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将C.parvum Rhomboid 1/4,T.gondii Rhomboid 2分别与诱饵载体p GBKT7连接构建重组诱饵质粒,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诱饵蛋白无自激活作用。将C.parvum微线蛋白TRAP和GP900与捕获载体p GADT7连接构建重组捕获质粒,分别与重组诱饵质粒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AH109,根据共转化组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筛选与微线蛋白有相互作用的Rhomboid蛋白。随后构建Rhomboid和微线蛋白的重组真核质粒,转染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验证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parvum Rhomboid 1具有体外切割GP900蛋白的活性,T.gondii Rhomboid 2可以体外切割TRAP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DCI对子孢子入侵宿主细胞的体外抑制试验显示,浓度为25μM的DCI可以有效抑制Rhomboid蛋白酶的活性来抑制子孢子对宿主细胞的入侵。与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GP900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的筛选: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GEX-4T-GP900,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GP900,与宿主细胞裂解液孵育结合,利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与GP900互作的宿主蛋白,经二级质谱分析初步筛选出4种宿主细胞受体蛋白。再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GP900与所筛选的宿主蛋白之间的互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鉴定出4种与微线蛋白GP900有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即膜联蛋白A2(ANXA2),β-肌动蛋白(ACTB),热休克蛋白5(HSPA5)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本试验对ANXA2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重组蛋白ANXA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进行体外抗体阻断试验,结果表明抗r ANXA2血清对子孢子入侵宿主细胞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试验对微线蛋白TRAP的粘附功能及免疫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得出C.parvum Rhomboid 1具有体外切割微线蛋白GP900的活性。利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出4种与微线蛋白GP900互作的宿主蛋白(ANXA2,ACTB,HSPA5,GAPDH),并用酵母双杂交方法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为揭示微小隐孢子虫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寻找新的防治隐孢子虫病药物和候选疫苗靶位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宏轩,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刘明远;检测微小隐孢子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5期

2 何宏轩,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段明星;应用间接ELISA检测微小隐孢子虫抗体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6期

3 秦培兰;米荣升;黄燕;周鹏;张国恩;苏庆美;呼高伟;曹薇;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CP15-P23-CP15/60基因的融合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7期

4 任保彦;陈玉兰;宫鹏涛;李巍;李建华;苏利波;李赫;杨举;刁玉梅;张西臣;;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相关蛋白基因CP21的原核表达及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5 任保彦;陈玉兰;宫鹏涛;李建华;杨举;张西臣;;微小隐孢子虫重组蛋白CP21的免疫特性[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杨晓娇;周鹏;米荣升;黄燕;石凯;王晓娟;王向佩;刘宇轩;雷晓思;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类钙调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2014年05期

7 满达;兰丽;王艳霞;王敏;格日勒图;;牛微小隐孢子虫表面抗原CP15基因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6期

8 黄燕;米荣升;周鹏;曹薇;杨晓娇;王向佩;王晓娟;石凯;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P23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年06期

9 何宏轩,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以CP23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微小隐孢子虫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3年01期

10 宁良辰;张颖;赵权;;微小隐孢子虫LCCL结构域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惠民;;微小隐孢子虫病[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2 尹继刚;张西臣;李建华;何宏轩;杨举;田宗成;万敏;王延钊;;抗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膜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秦培兰;米荣升;黄燕;周鹏;张国恩;苏庆美;呼高伟;曹薇;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CP15-P23-CP15/60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姚龙泉;尹继刚;张西巨;李建华;宫鹏涛;陈玉兰;;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卢思奇;张可;徐莲芝;王凤云;;腹泻AIDS病人微小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基因检测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黄薇;张锦周;孙微;张仁利;;食品水源中微小隐孢子虫18S rRNA鉴定方法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温少芳;丁慧萍;卢思奇;王凤云;;以18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微小隐孢子虫系统发育研究[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建华;张西臣;尹继刚;杨举;田宗成;;微小隐孢子虫病毒S-dsRNA基因在大肠 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薛霞;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阎广谋;;微小隐孢子虫Cpgp40/15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于慧珠;陈兆国;岳城;米荣升;夏延富;;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壁蛋白CP4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明英;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姚龙泉;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世杰;微小隐孢子虫cp966基因重组乳酸杆菌口服活载体疫苗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肖丹;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驰;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及免疫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玉兰;微小隐孢子虫表面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和免疫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刁玉梅;微小隐孢子虫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秦培兰;微小隐孢子虫CP15-P23-CP15/60三价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杨晓娇;微小隐孢子虫烯醇酶特性的初步研究及类钙调蛋白基因的真核和原核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吴玲;微小隐孢子虫Rhomboid蛋白抗原定位与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兰丽;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在短乳杆菌S-层蛋白中的嵌合型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静;微小隐孢子虫部分含TSP1结构域蛋白对上皮细胞的粘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范大为;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BALB/c鼠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余裕强;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对宿主细胞TLRs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5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