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黑鹜鸭和北京鸭骨骼肌发育差异的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5:10

  本文关键词:黑鹜鸭和北京鸭骨骼肌发育差异的调控机制研究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骨骼肌 差异 RNA-Seq技术


【摘要】:鸟类骨骼肌发育与其它哺乳动物基本一致,其成肌细胞数量在胚胎期就基本固定下来,出壳后肌肉质量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蛋白质沉积,体现在肌纤维的增粗和增长上。水禽骨骼肌发育在不同品种、组织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目前关于这些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特征测定或者单个基因检测等方面,而未对引起这些差异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以两个表型差异明显黑鹜鸭、北京鸭胸肌和腿肌为研究材料,通过比较胚胎期和出壳后不同生长时期鸭骨骼肌发育特点,并检测影响肌肉生长的部分基因表达情况,明确黑鹜鸭和北京鸭骨骼肌发育表现出品种、组织差异,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鸭骨骼肌发育品种、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并在细胞水平上探讨差异表达基因—Pαx3调节鸭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北京鸭胚胎期胸肌和腿肌均重于黑鹜鸭,且腿肌重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在同一鸭品种间腿肌发育均显著快于胸肌(P0.05)。(2)参与调控肌肉发育的基因(IGF-1、PI3K、AKT、Pax3和Pax7)在品种间和组织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发育表达模式,从分子水平证实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表现出品种、组织差异。(3)北京鸭出壳后胸肌比腿肌有更高的肌纤维密度和细胞核密度(P0.05);反之,腿肌较胸肌有更高的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P0.05)。(4)调控蛋白质合成(mTOR和S6K)和蛋白质降解(FoxO1、MuRF1和MAFbx)的相关基因在北京鸭胸肌和腿肌之间表达水平显著不同,且在胸肌中表达高于腿肌(P0.05),暗示胸肌较腿肌有更高的蛋白质代谢能力。(5)卫星细胞频率(Pax3和Pax7)在胸肌和腿肌上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胸肌和腿肌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检测caspase-3活性和观察细胞核分裂情况发现,鸭胸腿肌组织之间细胞凋亡情况差异也不显著(P0.05。(6)利用RNA-Seq技术在黑鹜鸭和北京鸭腿肌和胸肌组织中均获得超过1.2G的干净序列读数。通过分析发现,鸭胸肌和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338个,远高于品种间差异表达基因88个,在黑鹜鸭和北京鸭上的组织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246和258个,而在胸肌和腿肌上的品种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是54和20个。(7) KEGG通路分析发现focal adhesion、PI3K-AKT和ECM-receptor interaction相关通路是两个品种的骨骼肌发育表现出组织差异的主要分子原因,而ribosomes可能是腿肌和胸肌发育表现出品种差异涉及到的一个主要信号通路。(8)构建了一条能够高效地(70%)沉默鸭Pax3基因表达水平的shRNA干扰载体。(9) shRNA沉默Pax3后鸭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显著地降低,同时,肌源性因子MyoD、Myf5和MyoG的表达也显著下调(P0.05),暗示Pax3对鸭成肌细胞生长有着正向调控功能。(10)在沉默Pax3后的培养基中添加叶酸,发现叶酸能显著增加肌源性因子(MyoD和Myf5)和Pax7的表达(P0.05),从而缓解鸭成肌细胞被抑制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综上,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证实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表现出品种和组织差异,发现蛋白质代谢能力可能是造成胸肌和腿肌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鸭骨骼肌发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数量(338个)远多于品种差异表达基因数量(88个),focal adhesion、 PI3K-AKT和ECM-receptor interaction相关通路是黑鹜鸭和北京鸭骨骼肌发育表现出组织差异的主要分子原因,而ribosomes可能是影响腿肌和胸肌发育表现出品种差异的主要信号通路,证明Pax3能正向调控鸭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以上研究为骨骼肌发育品种、组织差异调控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 1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uscle fiber density and nucleus density ( P0.05 ) . ( 9 ) The expression of myogenic factors MyoD , Myf and Myo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0.05 ) ,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genic factors MyoD , Myf and Myo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勇;任善茂;杨晓志;袁旭红;顾文婕;董晓君;;苏邮2号肉鸭重要遗传性状的检测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2 单艳菊;徐文娟;陈剑;宋卫涛;束婧婷;陶志云;李慧芳;;不同鸭种肌肉发育早期TRα基因的表达及其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林谦;吴买生;蒋桂韬;张旭;王向荣;戴求仲;;不同羽色和性别番鸭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比较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4 辛清武;郑嫩珠;朱志明;缪中纬;庄晓东;陈晖;;不同限饲技术对樱桃谷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0期

5 汤青萍;章双杰;郭军;邹剑敏;徐国银;谈为忠;;5个地方鹅品种肉品质测定与分析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6 曹斌;王健;臧大存;左伟勇;施帅;段修军;;3个品种鸭的屠宰性能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J];畜牧与兽医;2009年12期

7 廖菁;常国斌;徐琪;张依裕;张海波;周琼;陈国宏;;不同鸭品种肌纤维的发育规律研究(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5期

8 杨烨;方桂友;李忠荣;廖伏荣;冯玉兰;;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9 王健;臧大存;左伟勇;展跃平;施帅;段修军;;番鸭、樱桃谷鸭及高邮鸭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丽华;段修军;董飚;卞友庆;;金定鸭在小群保种方式下不同世代生长及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1386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86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