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大兴安岭南段阔叶林乔木死亡动态与生态系统响应

发布时间:2018-01-09 18:06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阔叶林乔木死亡动态与生态系统响应 出处:《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兴安岭南段 阔叶林 乔木死亡 幼苗更新 生物多样性


【摘要】:大兴安岭南段地处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区,边缘效应明显,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都相当复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但是抗干扰能力较差,同时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较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兴安岭南段阔叶林近年来出现了具有较强斑块性的大面积的乔木死亡现象,严重影响着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大兴安岭南段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乔木死亡现象为背景,首次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对乔木死亡干扰下的森林生态系统响应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乔木死亡影响下的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引入广义线性模型揭示了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幼苗更新、生物多样性等主要特征对乔木死亡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在对阔叶林样地进行第二次清查时发现样地内DBH(胸径)≥1cm的乔木共计23035株,约为2012年首次调查时所记录乔木的1.66倍,2015年山杨株数较2012年增长了 10%。群落树高频度分布的峰值多集中在较小树高区域,群落个体高度较低。2012年~2015年阔叶林群落个体更新较多,乔木更新率远大于死亡率。(2)2012年阔叶林群落个体分布的聚集强度在L(r)等于8.7时出现明显的拐点,随后其聚集强度的增长较之前有所缓慢,而2015年个体分布的聚集强度并无明显拐点,蒙古栎种群在2012年个体的聚集强度最高。2015年聚集强度L(t)值的范围较2012年并无明显差异,在较小空间尺度内,个体死亡现象聚集的程度增长较快,而在较大空间尺度内,则增长被削弱。(3)与乔木死亡率之间呈极其显著相关的变量有土壤pH值、土壤全氮含量以及平均胸径(p0.001),其中与乔木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的有土壤pH值和土壤全氮含量(β0),由模型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被保留的解释变量中除平均胸径外,其余变量均为土壤因子,且多个土壤变量在模型中出现较高的解释度。(4)阔叶林林下草本层共出现66个种,分属于25个科,其中出现种的数量最多的科是菊科(Compositae)。死亡率等级Ⅱ的草本层物种数量在年际间的均处于优势水平,且2014年林下草本层的个体数量相比2015年较多。2014年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普遍高于2015年同一月份,Whittaker指数通常随乔木死亡率的升高而升高,阔叶林林下草本层较高的物种丰富度通常出现在乔木死亡率较低的林分中。(5)阔叶林群落内蒙古栎种群和山杨种群的更新幼苗较多,种群呈稳定的发展趋势,蒙古栎种群其幼苗数量已接近种群乔木总株数的一半,林下更新幼苗主要为实生苗。坡位与更新幼苗总数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β0,p0.001),乔木死亡率与山杨幼苗数量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β0,p0.001),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山杨幼苗数量之间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β0,p=0.009),乔木死亡率与白桦幼苗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β0,p=0.009),土壤全氮含量与蒙古栎幼苗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β0,p=0.005)。
[Abstract]: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Da Hinggan Mountains , there are 23035 trees , which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nd have high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 ( 4 ) There were 66 species in the forest of broad - leaved forest , belonging to 25 families , among which the highest number of species was Compositae .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福,洪伟,樊后保,林荣福;天然格氏栲林乔木层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4期

2 林元泰;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Ⅰ.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栲树林乔木层区系组成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吴卫阳;吴道圣;张豪杰;柯志军;;次生幼龄林封山育林后乔木层物种结构变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06期

4 鲍晓华;;思茅区高山龙潭乔木资源评价及利用保护[J];中国林副特产;2010年01期

5 马国强;李秋洁;张堂松;胡光万;杨汉忠;刘春霞;龙春林;;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年04期

6 陈青青;徐伟强;李胜功;傅声雷;闫俊华;;中国南方4种林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汇潜力[J];科学通报;2012年13期

7 王莉莉;张喜;;黔中山地喀斯特次生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养分的响应[J];中国林副特产;2013年03期

8 张志环;王若森;张佰顺;徐兴宝;刘鸿鹏;;伊春新青林业局天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的现状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9 洪滔;吴承祯;林勇明;陈灿;李键;林晗;;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特征[J];山地学报;2012年06期

10 苏小青;林思祖;黄石德;;干扰状态下闽楠林乔木层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泽昊;吕楠;赵俊;李道兴;王功芳;;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的基本特征[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李意德;;海南尖峰岭青皮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楠;大兴安岭南段阔叶林乔木死亡动态与生态系统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袁位高;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主要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江波;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朝法;福建省长汀县森林C库动态变化及雪灾的影响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进山;不同起源柳杉群落结构特征对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黄杨;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分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悦;浙江省森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郝耀锋;铜陵叶山天然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哲;南山森林公园典型森林类型群落结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康乐;秦岭南坡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于倩;神农架巴山冷杉林种群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9 朱美琴;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海岸防护林的物质累积与能量特征[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钭凌娟;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D];浙江林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402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402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