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控制水稻粒型基因GLW2的功能验证及调控机理

发布时间:2018-02-24 01:15

  本文关键词: 粒型 产量 OsmiR396c 基因功能 基因互作 分子调控模式 产量潜力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涉及粮食安全。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等,其中粒重主要是受粒型和灌浆影响。尽管已经有一些粒型相关基因被报道,但其调控粒型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室在育种过程中发现了一份育种中间材料307R,其主要特征为籽粒明显增大,千粒重达64g。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系统的遗传分析确定307R中存在一个显性主效基因调控籽粒粒型及粒重;构建了以IR24, MH63和527R为背景高世代回交的近等基因系;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307R大粒性状是由于细胞的增大和数量增加所致;同时通过构建BC3F2群体及重组纯合体分析将该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端15.3kb范围内,确定编码生长发育调控因子家族蛋白OsGRF4为候选基因,并将该基因命名为GLW2 (Grain Length and Width 2)。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对GLW2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并确定了该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和下游互作蛋白,基本明确了GLW2控制水稻粒型粒重的遗传机理,结果如下:1、以2x35S为启动子,对OsGRF4进行过量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阳性植株籽粒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细胞学观察发现,过表达阳性植株外稃表皮细胞明显大于对照。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NIL-527R中OsGRF4进行基因编辑,结果表明基因敲除植株籽粒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细胞学观察发现,基因敲除植株外稃表皮细胞明显小于对照。上述实验表明,OsGRF4可以通过控制细胞大小调控水稻籽粒粒长、粒宽及千粒重,OsGRF4即为调控307R籽粒粒型的主效基因GLW2。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GRF4定位于细胞核;同时在酵母细胞中OsGRF4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其活性区域位于OsGRF4 C端,这与OsGRF4作为一个转录因子生化功能相符合。3、分析发现GLW2含有与OsmiR396互补的序列,且大粒基因相对于小粒基因的突变位点刚好位于OsmiR396与OsGRF4的预测的结合区域。同时原位杂交显示,OsmiR396c和OsGRF4均在在颖壳中表达。对307R穗发育的不同时期的各个主要组织中GLW2表达量进行分析,相较于OsGRF4在日本晴中的表达模式,发现OsGRF4在日本晴穗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在307R中呈上升趋势。OsmiR396c在日本睛穗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刚好与OsGRF4互补,暗示OsGRF4的功能可能受OsmiR396c调控。4、利用5'-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确定了OsmiR396c在日本晴幼穗中OsGRF4的剪切位点。在大粒材料307R中,OsmiR396c在该位点剪切效率只有正常材料的1/10左右。用不同背景的大粒基因近等基因系与一些不育系杂交,其F1代中存在OsGRF4正常与突变两种mRNA,通过对不同杂交组合F1代幼穗cDNA进行测序及峰图分析发现,正常OsGRF4 mRNA较大粒突变型mRNA出现了强烈的下调。该结果显示OsGRF4是OsmiR396的直接靶基因;OsGRF4与OsmiR396c结合位点两个碱基的突变降低了OsmiR396c的剪切效率,致使OsmiR396c对OsGRF4调控作用严重减弱,从而导致307R的大粒表型。5、对OsmiR396c过表达发现,阳性植株籽粒粒长和千粒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细胞学观察发现,过表达阳性植株外稃表皮细胞明显小于对照。在不改变编码氨基酸序列的条件下,通过定点突变OsGRF4的cDNA序列构建2个mOsGRF4过表达载体。转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抗OsmiR396c剪切的mOsGRF4阳性植株籽粒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细胞学观察发现,过表达阳性植株外稃表皮细胞明显大于对照。上述结果表明OsmiR396c可以通过对OsGRF4的直接负调控影响水稻粒型粒重,而去除或抑制这一调控过程可以提高水稻粒重。6、表达模式显示OsGIF1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但其表达主要集中在茎和穗中。实验表明OsGIF1也定位于细胞核。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了OsGRF4和OsGIF1能发生直接相互作用。7、以2x35S为启动子,对OsGIF1进行过量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阳性植株籽粒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细胞学观察发现,过表达阳性植株外稃表皮细胞明显大于对照。8、将近等基因系NIL-527R、NIL-MH63及对应亲本527R、MH63分别与不育系640A、106A进行杂交配制杂种F1。产量性状调查发现所有近等基因系组配后代株系的籽粒粒长、粒宽、千粒重和穗长极显著增加;其穗粒数和分蘖数无明显变化;所有近等基因系组配杂交稻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在不同亲本杂交后代中GLW2的增产潜力有差异,其增产幅度在13.74%-28.00%之间。9、根据上述实验,我们明确了OsGRF4是控制水稻粒型粒重的关键基因,在该基因的上游,OsmiR396c可以对其进行直接调控,而在下游,OsGRF4通过与具有多效性的OsGIF1基因直接互作来调控水稻粒型粒重,我们的结果建立了一个新的水稻粒型粒重的调控途径,即OsmiR396c-OsGRF4-OsGIF1的调控通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波,董树亭,高荣岐,胡昌浩,王空军;不同粒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3年01期

2 ;高产、白皮、重粒型小麦新品种——川农20[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7期

3 关世武;适宜寒地稻区种植的长粒型优质水稻新品种[J];中国种业;2005年04期

4 马孟莉;卢丙越;刘艳红;苏一兰;孟衡玲;雷恩;李春燕;;云南主栽水稻品种对镉积累的差异及与粒型、粒重的关系[J];作物杂志;2014年04期

5 恩·乌·齐津 ,杨仁民;苏联育成多粒型和多年生小麦[J];种子;1986年01期

6 王景和;;优质高产长粒型水晶米水稻——丰优早15号[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7 张淑华;优质长粒型水稻龙粳9号的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1999年03期

8 徐传厚;;长粒型水稻平粳6号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08年12期

9 郝宪彬;华泽田;;基于粒型选择基础的杂交粳稻米质相关、回归及灰色关联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钧铭;江立庚;曾可;莫润秀;丁成泉;张玉;;不同粒型优质稻花后干物质流转特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纪华;王树安;梁希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粒型小麦结实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2 张亚东;赵庆勇;陈涛;朱镇;赵凌;王才林;;一种特大粒型水稻粒重遗传的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志青;;分娩后粟粒型结核误诊一例[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4 江良荣;张志勇;郑景生;黄荣裕;王侯聪;黄育民;;水稻粒型和粒重性状的主效QTL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兰菊英;车兆洁;沈作芳;王祥林;;55例粟粒型结核治疗效果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6 张颖慧;谢永楚;董少玲;张亚东;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王才林;;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型性状的相关性[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云江;抗病长粒型优质稻:龙粳10[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刘志恒;岳阳“太空稻”长出一人高[N];农民日报;2008年

3 凌风楼;选择水稻品种要先看外型[N];吉林农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珍源;水稻粒型QTLqGW12的精细定位和粒长调控基因SG4的克隆与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高烽焱;控制水稻粒型基因GLW2的功能验证及调控机理[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邱先进;水稻粒型主效基因qSS7的定位与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志勇;水稻粒型和粒重性状的主效QTL定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忠良;粳稻粒型和粒重QTL定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磊;秋B、博B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及博B粒型改良[D];广西大学;2008年

4 张颖慧;TD70/Kasalath RIL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粒型性状的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孙传龙;两个粒型差异玉米自交系籽粒转录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28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528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