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EcoTILLING技术发掘棉花重要性状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
本文关键词: 陆地棉 EcoTILLING 关联分析 纤维品质 纤维产量 复等位基因发掘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陆地棉是目前全球种植面积中最为广泛的棉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基因序列水平上对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可以发掘棉纤维发育相关优异复等位基因,为育种进行亲本筛选、优化组配及后代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国家中期种质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77份陆地棉创新种质,根据其来源,分为中国(三个主产棉区:北部和西北部地区28个,长江流域48个和黄河流域133个),美洲(50个)及其它地区品种(18个)。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对照,利用陆地棉全基因组分布的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对该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进行分析;完善并利用EcoTILLING技术进行纤维发育相关的52个基因或启动子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利用获得的SNP位点与棉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发掘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258个陆地棉多态性SSR标记,对来自5个生态区域的277份陆地棉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陆地棉材料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地区为美洲地区(0.2805)和中国黄河流域(0.2801 ),多样性指数最低的地区为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品种(0.2381),预示着美洲地区和中国黄河流域地区的陆地棉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2.利用普通DNA聚合酶和巢式PCR提高了检测功效及序列扩增特异性,进一步优化了棉花高通量的EcoTILLING检测程序。利用优化了的EcoTILLING技术开展了棉纤维发育相关的52个重要基因及部分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的SNP分析。结果显示,23个基因及部分启动子的序列存在57个SNPs,位于编码区的SNPs有26个,其中非同义突变SNPs为12个,经SIFT分析可知,4个非同义突变可能严重影响棉纤维细胞编码蛋白质的功能。3.使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258个SSR标记,分析了 277份陆地棉材料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该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采用包含QTL上位性和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经验贝叶斯关联分析方法,对纤维产量及品质、种子性状的11个性状进行SNP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3个基因的33个SNP与10个性状显著相关,共发现10个主效QTNs (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位点,125个上位性QTNs位点,各关联位点与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25~12.53%。产量性状中,与衣分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GhSus5Dt-C2648G × HOX3At-G2640A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12.23%;与单铃重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WLIM1aDt-T700G × -T1815C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9.03%;与单株铃数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为GhSus1At-A918G ×CesA2Dt-A5290T,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71%;与籽指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GhSus1Dt-G2709C×HOX3At-G2640A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7.62%。纤维品质中,与纤维强度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WLIM1aAt-C1667T×MYB25-LIKEAt-T2413G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12.53%;与马克隆值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GhSus1Dt-G2709C × GhSus8Dt-C577T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1.87%;与纤维长度显著关联的上位性位点,以GhSus8Dt-T1334C×GhHD1At-T1815C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5.12%;与整齐度显著关联的位点,以位点CesA2Dt-A4462T × MYB25-LIKEAt-T2413G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1.91%。棉籽相关性状中,与棉籽油分显著关联的位点,以HOX3At-C2439T X F3HAt-C1567T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2.31%;与棉籽蛋白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以GhHD1Dt-C199A X MYB25-LIKEAt-T2413G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最大,达到3.26%。与前人QTL连锁定位结果比较,发现46个SNP位于74个定位的QTLs物理位置区间内。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进一步遗传效应解析,分析得到69个等位变异对10个性状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对衣分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5Dt-2648G×HOX3At-2640A,效应值为1.8;对纤维长度效应最大的位点为WLIM1aAt-1667T×POD2At-963T,效应值为0.65:对马克隆值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1Dt-G2709C×GhSus8Dt-C577T,效应值为0.08,对马克隆值改良有不良作用;对整齐度和纤维强度效应最大的位点都为WLIM1aAt-1667T × MYB25-LIKEAt-2413G,效应值分别为0.18和0.45;对单铃重效应最大的位点为WLIM1aDt-700G×GhHD1At-1815C,效应值为0.13;对单株铃数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1At-918G × CesA2Dt-5290T,效应值为0.32;对籽指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1Dt-2709G×HOX3At-2640G,效应值为0.26;对棉籽蛋白含量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3At-881T×CesA2Dt-5290A,效应值为0.51;对棉籽油分效应最大的位点为GhSus6At-4655C,效应值为0.49。这些等位变异可为选育高产和高品质棉纤维材料提供有效的参考。4.关联分析显示,蔗糖合酶基因家族GhSus1At、GhSus1Dt、GhSus3At、GhSus4Dt、GhSus5Dt、GhSus6At、GhSus7Dt及GhSus8Dt的SNP位点与棉纤维品质、产量和棉籽等相关性状相关联,其中13个SNP与纤维品质显著关联;RNA-seq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也在伸长阶段都(3~23DPA)具有相对较高的基因表达量,预示蔗糖合酶家族基因可能是纤维发育和棉籽发育的重要基因,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蔗糖合酶家族基因功能及其在育种中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洁;叶石;吴学闯;张志红;薛吉全;张晓科;;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2009年02期
2 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孟亚雄;王化俊;杨文雄;;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4期
3 魏添梅;昌小平;闵东红;景蕊莲;;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4 李玮瑜;张斌;张嘉楠;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自然群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优异等位变异[J];作物学报;2012年06期
5 王洋;陈兰;洪德林;;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年05期
6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作物学报;2011年11期
7 张军;赵团结;盖钧镒;;我国黄淮和南方主要大豆育成品种家族产量和品质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遗传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9年02期
8 邓彪;屈国胜;王茹;张晓科;孙道杰;杨松杰;;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分布[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3期
9 芦静;李建疆;梁晓东;吴新元;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周安定;曹俊梅;;新疆部分春小麦品种(系)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10 牛付安;陈兰;张红;袁勤;程灿;周继华;洪德林;;粳稻穗角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J];中国水稻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黎明;董普辉;袁国印;马飞;袁建国;;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丽;于亚雄;胡银星;程耿;;我国秋播麦区小麦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分析[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3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范建;小麦的“身份”到底是怎样确定的?[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彦达;利用EcoTILLING技术发掘棉花重要性状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海旺;我国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油脂性状的遗传变异、QTL定位和优异等位变异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秀荣;花生关联分析群体构建及抗旱相关分子标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王洋;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杜磊;中国陆地棉品种耐盐性评价及耐盐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彩洁;中国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研究及优异等位变异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李俊;川麦42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其等位变异对衍生后代的遗传贡献[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汪念;甘蓝型油菜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TILLING、EcoTILLING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杨德光;小麦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刘二宝;水稻籽粒灌浆速率基因GFR1的图位克隆及优异等位变异在自然群体中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程;小麦粒重基因TaGW2等位变异的组成分析及育种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璐;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芳军;三种抗旱相关基因在宁夏小麦中多态性及其分子标记有效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扬;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抗旱性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莉;普通小麦Glu-1位点等位变异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政;VRN1及Ppd-D1等位变异对小麦光合效率的效应及引进冬小麦种质的光合效率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杜登峰;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系灌浆特性、转录水平及蛋白组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樊文强;烟草钾含量遗传变异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孟令志;小麦品种抗倒伏相关性状研究及春化基因等位变异Vrn-D1b对农艺性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冯旭东;利用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优异等位变异[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3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53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