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猪圆环病毒Ⅱ型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信号途径

发布时间:2018-03-26 12:27

  本文选题:猪圆环病毒Ⅱ型 切入点:猪肺泡巨噬细胞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是一个小的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病毒。该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syndrome, PMWS)的主要病原,另外它与多种猪病密切相关,如繁殖障碍、肉芽肿性肠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给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首先通过TMT标记的定量磷酸化蛋白组技术,对PCV2作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 PAMs) 6 h后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进行分析,共发现了 213个差异表达磷酸化蛋白;其中线粒体抗病毒信号(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MAVS )磷酸化蛋白显著上调,提示PCV2引发先天免疫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88, MyD88),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IRFs ),DNA依赖的干扰素调节因子激活物(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FN-regulatory factors, DAI)和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 1(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1,RIG-1 )在PCV2感染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RIG-1和DAI能够影响PCV2的复制,这些研究为阐明PCV2的免疫特性和感染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TMT定量分析PCV2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差异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猪巨噬细胞是PCV2在体内的靶细胞之一。为了深入研究PCV2作用原代培养PAMs磷酸化位点的变化情况,运用质谱分析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技术(Tandem Mass Tag, TMT ),对PCV2作用PAMs 6 h后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进行分析,共发现了 213个差异表达磷酸化蛋白,其中87个磷酸化蛋白显著上调(含102个磷酸化位点),126个磷酸化蛋白显著下调(含178个磷酸化位点)。这些蛋白涉及生物结合、细胞骨架、信号转导与细胞黏附等。了解这些差异表达磷酸化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CV2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2. NF-κB在PCV2诱导PAMs分泌Ⅰ型干扰素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通过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 )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IRF7)相互协作参与Ⅰ型干扰素分泌,在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NF-κB在PCV2诱导PAMs分泌Ⅰ型干扰素信号途径中的作用,将无菌分离的PAMs,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PCV2组、NF-κB-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NF-κB抑制剂-PCV2组(抑制剂-PCV2组)进行体外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定位检测结果表明,PCV2可感染PAMs,并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较强的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抑制了抑制性κB (inhibitor of NF-κB, 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IκBα降解和随后的NF-κB核转运。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α干扰素(interferon α, IFN-α)和β干扰素(interferon β, IFN-β )的动态变化,发现PCV2能诱导PAMs分泌IFN-α;而抑制NF-κB活化后,PCV2诱导PAMs分泌IFN-α的作用并未下降,表明NF-κB信号途径可能不参与PCV2诱导PAMs分泌IFN-Ⅰ的过程。3. PCV2通过MyD88-IRFs信号途径诱导PAMs Ⅰ型干扰素的表达为了进一步阐明PCV2引起PAMs分泌IFN-Ⅰ的信号途径,采用siRNA方法将MyD88基因沉默,探讨MyD88-IRFs信号途径在PCV2诱导PAMs分泌IFN-Ⅰ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CV2上调IFN-α基因转录与IKKα、IRF7和IRF3有极大的关系。干扰PAMs中MyD88基因后,减弱了 PCV2对IKKα、IRF3、IRF7和IFN-α的转录上调作用。另外,相关性分析发现IFN-α与IRF3,IRF7,MyD8 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IFN-β与IRF3、IRF7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结果都表明PCV2可以通过MyD88-IRF(s)信号途径影响Ⅰ型干扰素的表达。4. PCV2通过RIG-1和DAI影响PK15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作用的初步研究RIG-1和DAI是Ⅰ型干扰素产生途径的上游信号分子。为了研究RIG-1和DAI是否影响PCV2诱发的Ⅰ型干扰素产生,针对猪RIG-1和DAI基因的保守区分别设计4对siRNA序列,同时设计1对阴性对照siRNA序列,构建重组慢病毒。将获得的浓缩重组慢病毒侵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具有抗性的阳性细胞,单克隆筛选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验证干扰效率,成功获得了细胞内RIG-1和DAI基因和蛋白呈稳定低水平表达的PK15-shRIG-1和PK15-shDAI细胞系。用PCV2感染PK15-shRIG-1和PK15-shDAI细胞系后Ⅰ型干扰素产生水平显著下降;而且PK15-shRIG-1和PK15-shDAI细胞系中PCV2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表明RIG-1和DAI信号可能参与了 PCV2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过程,并与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郑大海,杨仉生,程根宏,唐宏;Ⅰ型干扰素及其在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年02期

2 李臣宾;IFN-ω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5年01期

3 刘星;石贺欣;王琛;;干扰素调控因子3:细胞抗病毒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8期

4 曹雪涛;;E3泛素连接酶Nrdp1优先促进TLR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产生[J];中国基础科学;2010年03期

5 刘颖;赵兴卉;张晓鹏;于蕊;吴诗坡;张哲;戴萌萌;付玲;侯利华;;EV71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ISGF3的核转位[J];军事医学;2013年10期

6 邓新宇;姜颖;贺福初;;磷酸化蛋白质及多肽相关研究的技术进展[J];遗传;2007年10期

7 章晓鹏,肖志强,陈主初;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解析磷酸化蛋白质[J];生命的化学;2005年03期

8 黎永明,陈腾祥,杨丽萍,刘亚伟,姜勇;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9 吴海燕;唐圣松;;酸性核糖体磷酸化蛋白P(0-2)的研究进展[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10 赵丽艳;刘金凤;蔡芸;钱小红;马守栋;程艳芹;纪松岗;李明春;;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考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森林;张国良;钟红剑;金晓菲;林巧;张明霞;陈心春;周伯平;;不同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A];中国防痨协会80周年纪念暨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梁淑娟;魏海明;田志刚;;IFN-α通过STAT3,STAT1信号通路上调NK细胞的杀伤活性[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舒红兵;;病毒感染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英文)[A];第三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梁淑娟;魏海明;田志刚;;IFNa通过STAT3、STAT1信号通路上调NK细胞的杀伤活性[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刘星光;姚鸣;李楠;王春梅;郑媛媛;曹雪涛;;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通过结合并活化TAK1和IRF3加强巨噬细胞中TLR配体诱导的炎症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红梅;安华章;侯晋;韩超峰;王品;于益芝;曹雪涛;;磷脂酶PTP1B抑制MyD88和TRIF依赖的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方可;贺煜;郭林;;固相磷酸螯合金属亲和色谱富集磷酸化肽段方法的优化[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任思琳;杨明坤;张峰;陈卓;张珈;李斯捧;葛峰;汪世华;;黄曲霉的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9 张锴;何锡文;;质谱技术鉴定激酶中非磷酸化蛋白修饰[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京兰;郭立海;张养军;蔡耘;钱小红;;人胎肝细胞膜提取蛋白质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钱铮;日美:发现可防止肌体干扰素过剩的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2 高飞;HIV感染机理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萌萌;猪圆环病毒Ⅱ型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信号途径[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霞;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3a促进Ⅰ型干扰素天然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宋寅敬;E3泛素连接酶FBXW7调节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刘苗苗;发热伴病毒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及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李姝;OTUB1和OTUB2对细胞抗病毒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舒扬;CDK5磷酸化DAI介导的神经元Ⅰ型干扰素通路激活在帕金森病中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夏莹;口蹄疫病毒VP1蛋白抑制细胞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静;TRIM32调控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张晓明;Ⅰ型干扰素和分泌IL-10的B细胞对新生期炎症反应的负调控[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占贞贞;磷酸酶PHLPP对TLR及RIG-I触发的Ⅰ型干扰素产生的选择性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泉;猪脑心肌炎HB10株的3C蛋白酶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5年

2 陈倩;大鲵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抗病毒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武剑琴;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NS1、VP1和VP2基因克隆及对宿主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王雪;自噬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负向调控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D];浙江大学;2017年

5 朱惠惠;天然小分子Kae抗VSV病毒感染及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韩丽;系统性红斑狼疮EB病毒潜伏期基因与Ⅰ型干扰素诱导基因的相关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7 王品;micro-RNAs对Ⅰ型干扰素免疫效应的调控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徐永妮;汉滩病毒感染HaCaT细胞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9 许丽娜;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吴建华;胍基修饰磁性材料对磷酸蛋白富集[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6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