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接种及诱抗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及T
本文关键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接种及诱抗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及T-2毒素对块茎诱抗的蛋白组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甘肃农业大学》 2015年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接种及诱抗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及T-2毒素对块茎诱抗的蛋白组学分析
薛华丽
【摘要】:干腐病是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重要病害,多种镰刀菌与该病有关,其中F.sulphureum,F.sambucinum和F.solani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病原物。干腐病不仅导致块茎贮藏期间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块茎体内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其中以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的积累量最大。本文以感病和抗病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陇薯6号)为材料,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感病块茎组织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研究了马铃薯品种、镰刀菌菌种和贮藏温度对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积累的影响;探讨了硅酸钠、壳聚糖和β-氨基丁酸3种诱抗剂处理对干腐病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控制效果;通过蛋白组学等方法阐明了T-2毒素在诱导块茎抗干腐病的诱抗机理。结果表明:1.开发的UHPLC-MS/MS方法适合于同时测定F.sulphureum损伤接种块茎中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A型:T-2,DAS;B型:3ADON,Fus-X)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法线性回归系数R≥0.9995、回收率113.28-77.97%、精密度RSD≤5.89、检出限(LOD)0.002-0.005μg/g;检出量(LOQ)0.005-0.015μg/g。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不仅存在于干腐病病部组织中,而且也存在于临近的健康组织。2.感病品种(陇薯3号)中上述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浓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陇薯6号)。F.sulphureum接种会导致块茎中较高Fus-X、3ADON和DAS浓度积累;而F.solani接种的块茎中,T-2毒素的浓度均高于F.sulphureum和F.sambucinum接种。室温较低温贮藏更有利于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在块茎体内的积累。从病部到健部,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积累呈逐渐递减的趋势。3.100mMβ-氨基丁酸、0.50%壳聚糖以及100mM硅酸钠处理显著抑制了F.sulphureum损伤接种的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的扩展。同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干腐病组织中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积累水平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Fus-X和3ADON的最高浓度出现在接种后第21d,而DAS和T-2毒素的最高浓度出现在接种后第14d。此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硅酸钠3种诱抗剂处理均可显著抑制干腐病中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扩散。这表明激发子处理可有效降低马铃薯块茎干腐病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积累。4.iTRAQ的分析结果表明,T-2毒素处理共诱导了86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这些蛋白主要涉及代谢、防卫反应、蛋白合成、能量途径、信号转导、转录及其它等七种功能,其中一些与防卫反应相关的蛋白,主要包括活性氧代谢相关蛋白(如: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like,peroxidase 72-like,peroxidase 12-like等)、苯丙烷途径代谢相关蛋白(如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suberization-associated anionic peroxidase,wound-induced basic protein-like等)和病程相关蛋白(如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STH-2-like,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P2-like precursor等)被鉴定发生不同程度上调表达,该类蛋白可能参与了块茎的抗病反应;同时一些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也可能参与了马铃薯块茎抗病反应。综上所述,采用UHPLC-MS/MS可有效分析马铃薯块茎中的4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A型:T-2,DAS;B型:3ADON,Fus-X)。同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积累与马铃薯品种、镰刀菌菌种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BABA、硅酸钠和壳聚糖具有抑制干腐病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积累的能力;同时T-2毒素诱导马铃薯块茎抗干腐病的机理与活性氧代谢、苯丙烷代谢及能量代谢途径的增强和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密切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敏辉;李吕木;丁小玲;;T-2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1期
2 赵燕华;林妮妮;郭磊;陈佳;刘万卉;谢剑炜;;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大鼠血浆中T-2毒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J];分析化学;2012年12期
3 陈蕊红;张改生;刘卫;叶景秀;牛娜;;小麦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J];核农学报;2008年04期
4 王绍萍,李群伟,李德安,李晓丹;不同贮藏条件对镰刀菌产毒影响的实验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唐亚萍;原慧;覃建兵;;天山雪莲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6 盛占武;毕阳;鄯晋晓;葛永红;李永才;孙志高;李勤;;采后硅酸钠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9期
7 龚琰;许梦秋;;木质素合成关键酶——肉桂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4期
8 李群伟,李德安,孟宪清,李晓丹;影响镰刀菌生长与产毒的基本因素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年06期
9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hitosan on Fusarium sulphureum in Relation to Dry Rot of Potato Tuber[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红;桑青;倪付花;刘平;肖庆振;陈晓霞;;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2 张玉洁;张军科;罗世杏;;葡萄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0年13期
3 王萍;李彦慧;高金锋;姚飞飞;李保国;;仁用杏‘围选1号’雌蕊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杨妮娜;崔彬彬;孙宇涵;李允菲;王亚茹;陈欣;李云;邓高松;苗少波;;银杏小孢子叶球蛋白提取和双向电泳体系优化(Ⅱ)[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郑蕊;岳思君;韩璐;杨霞;石晶;张自萍;喻德跃;;枸杞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12期
6 王敏辉;李吕木;丁小玲;;T-2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1期
7 李群伟,王绍萍,鲍文生;真菌毒素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年01期
8 陈燕,翟俊民,王治伦,谭希旺,薜莉,耿冬;补硒、补维生素C和粮食干燥治疗大骨节病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年06期
9 侯海峰;李群伟;李晓梅;;温度和湿度对黄绿青霉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年02期
10 李群伟;张钦凤;龚弘强;侯海峰;;我国大骨节病病情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晗堃;张小慧;刘畅;;HPLC分析赤小豆萌芽抗敏活性物质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贺绍君;T-2毒素对鸡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毒害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樊彦红;黄曲霉毒素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锦鲤及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毒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雅玲;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何成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性和生物转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吴洪生;西瓜连作土传枯萎病微生物生态学机理及其生物防治[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闫海霞;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及其降解基因Tri101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俊生;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活性氧代谢和基因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海;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及根系抗倒伏特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郑蕊;枸杞雄性不育花药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及3个相关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培林;苎麻骨炭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降解PET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2 王颖;柠条锦鸡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谢诗;缺硼对两种柑橘砧木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陈利容;鲜食糯玉米采后生理结构变化及相关酶代谢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汪显友;粒化过程中琯溪蜜柚果实有机酸代谢及基因表达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张逢凯;马尾松CAD和CCoAOM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任亮;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槲皮素糖基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波;杧果DFR和UFGT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果实着色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林梅,曹秋芬,黄静,孙毅,高洪文,王红宝;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草业学报;2004年06期
2 何文锦;郭晋隆;陈由强;林思祖;陈如凯;;灰木相思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8期
3 王敏辉;李吕木;丁小玲;;T-2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1期
4 莫东旭;T—2毒素——人类两种地方病的“病因”[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5年05期
5 应永飞;朱聪英;韦敏珏;陈慧华;屈健;陆春波;林仙军;罗成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14种霉菌毒素及其类似物[J];分析化学;2010年12期
6 郭玉蓉,陈德蓉,毕阳,赵桦,李新生;硅化物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抑制效果[J];果树学报;2005年01期
7 李荣改 ,刘国庆;不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干腐病[J];河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8 王庆菊;李晓磊;王磊;孙凡雅;沈向;;紫叶稠李叶片花色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动态[J];林业科学;2008年03期
9 匡开源;陆仕华;史士英;张树荣;黄敬坚;;变温培养和培养基对三线镰刀菌M-20产毒性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86年01期
10 乔献丽;蒋曙光;吕晓芬;李凤霞;赵德修;;激素对转基因雪莲毛状根植株再生及类黄酮产生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翘;陈笑笑;桑丽雅;胡叶军;;T-2毒素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其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13年10期
2 代喆;王雅玲;孙力军;施琦;廖建萌;徐德峰;陈进军;聂芳红;;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和效果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3 胡茂胜;袁本利;余寿忠;杨进生;;T-2毒素和低硒饲料对雏鸡关节软骨基质代谢损伤的病理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6年03期
4 肖娟;董晓蓉;陈瑾;张欣;文利新;屠迪;邬静;;T-2毒素对大鼠离体培养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07期
5 孙培扬;霉菌T-2毒素对雏鸡免疫机能的影响[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0年01期
6 王雅玲;孙力军;吕国忠;;封闭环境气载镰孢菌及其T-2毒素发生规律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08年04期
7 吴彩霞;史诺彬;;T-2毒素对肉鸡器官相对重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7年06期
8 周晓菲;冯晓声;张乃生;周昌芳;冯晓群;;T-2毒素及其对关节软骨和心肌毒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12期
9 袁莉芸;袁慧;陈铁桥;;低剂量T-2毒素对雏鸡免疫器官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7年17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忠义;贺稚非;李洪军;韩鹏飞;孟晓;全拓;周芳;罗理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T-2毒素(英文)[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计融;阳传和;罗雪云;刘畅;;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谷物中T-2毒素的研究[A];庆祝北京食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集[C];1994年
3 薛森海;王治伦;;低硒条件下T-2毒素对大鼠肝脏、关节软骨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华丽;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接种及诱抗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及T-2毒素对块茎诱抗的蛋白组学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林妮妮;基于肝微粒体的T-2毒素体外代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贺绍君;T-2毒素对鸡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毒害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淑娟;抗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抗体制备和T-2毒素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薇;抗T-2毒素单链抗体的制备及该毒素对细胞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代喆;T-2毒素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典型性状的变化规律[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4 邹广迅;T-2毒素对猪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5 郑佳;T-2毒素抗独特型多抗的制备及无毒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的初步研制[D];郑州大学;2006年
6 梁光明;T-2毒素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变化的规律[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7 王雅沛;对虾和小鼠肝微粒体对T-2毒素体外转化的比较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梅;我国6省小麦和玉米中T-2毒素的污染调查和居民膳食暴露评估[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接种及诱抗马铃薯块茎中的积累及T-2毒素对块茎诱抗的蛋白组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7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