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高寒森林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变

发布时间:2018-06-20 18:31

  本文选题:高寒森林 + 溪流 ; 参考:《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高寒森林溪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变不仅是认识溪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关键生态学过程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了解高寒森林陆地与水体间的生态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缺乏必要关注。基于“受雪被和冻融影响,高寒森林溪流季节性环境变化可深刻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调控凋落物分解及其相关的关键生态学过程”的科学假设,本研究以年积雪达5-6个月的川西高寒森林溪流为平台,以区域内冠层优势物种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河岸优势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消融期、生长季前期和生长季后期,研究了高寒森林、溪流、河流和河岸带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等结构特征及其与凋落叶分解的相互关系,结合同步温度动态和水环境特征监测,分析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动态。主要结果如下:1、高寒森林存在普遍的季节性冻融循环,雪被的形成、覆盖和消融及土壤的冻融过程都会直接改变水环境,深刻影响其中的微生物类群。因此,尽管凋落叶在水环境中分解更快,但微生物丰度在时空差异性大且营养物质相对低的水环境中的丰度比在陆地森林中低。凋落叶的异质性使得在同种生境中,不同凋落叶上微生物类群丰度产生显著性的差异,致使微生物丰度在基质质量较高的康定柳凋落叶中最高。但是,因为受气候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甚至凋落叶异质性的影响被削弱,因此某些凋落叶类型对其微生物丰度并不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本研究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环境同一物种凋落叶中,细菌丰度均远高于真菌丰度,并更容易受凋落物类型及环境因子的深刻影响,充分说明细菌在凋落物分解早期也具有一定的作用。2、对凋落叶中AAPB(好氧不产氧光合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丰度的研究结果显示,AAPB在细菌类群中的相对数量极低(AAPB pufM丰度/细菌16S rDNA丰度0.2%),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AAPB的丰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特征,在温度较高的生长季节丰度较高,而在温度较低且冻融循环作用强烈的冬季丰度较低。本研究的三个水环境中,AAPB丰度均表现出与可溶性有机碳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不同的水环境中AAPB丰度与温度的显著相关性程度不同,溪流和河岸带环境中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河流环境中与温度呈正相关性,但不显著(P0.05)。凋落叶的异质性与生态环境的异质性是导致各凋落叶中的AAPB丰度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3、随着凋落叶的分解,不同生态环境的凋落叶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且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空间差异性大且营养物质相对低的溪流和河流中凋落叶细菌多样性指数比陆地森林凋落叶中的低,在各凋落叶之间变化特征相似,这说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易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河岸带中各凋落叶细菌多样性指数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河岸带凋落叶异质性加深了对其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影响。聚类结果显示季节性变化是影响水环境或者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而凋落叶中细菌结构同时受到季节性变化和凋落叶物种差异的综合作用。凋落叶两年的分解过程中,主要的细菌类群组成包括了戈登氏菌属(Gordonia 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地杆菌属(Terrabacter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分枝杆菌属I(Myc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 sp.、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弗兰克氏菌亚目(Frankineae)及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溪流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细菌类群以红球菌属为主;河流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细菌类群相对单一,且红球菌属的优势地位更突出;河岸带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红球菌属细菌的比例迅速减少,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及放线菌(actinomycetes)比例增加。森林林下土壤细菌类群丰富,以芽孢杆菌为主。此外,凋落叶异质性是影响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削弱了温差带来的影响,但是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季节性变化和环境异质性可能才是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细菌类群的主要因素。4、高寒森林的季节性气候、冻融作用、环境理化因子及凋落叶的异质性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均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在不同生境或者同一生境的不同凋落叶中真菌群落之间差异较大。真菌多样性在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主要是受水环境的相似性和真菌比细菌更耐低温的物种特性影响;尽管凋落叶在水环境中分解更快,但水环境真菌多样性指数更小,随凋落叶分解过程的波动性更大,这是由于水环境较森林环境具有更强烈的时空变化,直接导致凋落叶破碎及物质的淋洗和流失。聚类结果也表明,季节性变化是影响水环境或者土壤环境中真菌群落的主要因素,并且凋落叶真菌结构同时受到季节性变化和凋落叶物种差异的综合作用。凋落叶两年的分解过程中,主要的真菌类群组成包括了格孢菌属(Pleosporales sp.)、曲菌属(Aspergillus sp.)、根霉属(Rhizopus sp.)、伞形霉属(Umbelopsis sp.)、酵母菌(Hanseniaspora)、空团菌属(Cenococcum sp.)、腐质霉属(Humicola sp.)、黑团壳属(Massaria s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中的其它物种。溪流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真菌类群以曲霉属和空团菌属为主,其中空团菌属在各个时期均占据优势地位;河流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曲霉属、枝孢属、黑团壳属真菌和子囊菌门的某类真菌成为主要类群,未检测到格孢菌属真菌。河岸带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的真菌类群比溪流和河流环境中丰富,河岸带水环境和凋落叶中的格孢菌属真菌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同时检测到根霉属和接合菌门真菌,其中,根霉属在河岸带凋落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且在某些时期成为优势类群。森林土壤及其凋落叶的真菌类群数量和种类更加丰富,格孢菌属、伞形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在各个时期稳定存在并占据优势地位,根霉属真菌大幅减少,且只在生长季节检测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其物种差异性对真菌类群的影响更大。5、AAPB多样性指数在温度较高的生长季节高,而在温度较低且冻融循环作用强烈的冬季低,这一特征在溪流水环境中尤其明显。AAPB类群的多样性受到可溶性有机碳的深刻影响,同时由于环境差异和凋落叶异质性,凋落叶中的AAPB多样性指数受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明显。与细菌和真菌相似,聚类结果也显示了季节性变化是影响环境AAPB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并在溪流水坏境和森林土壤中更明显,季节性变化和物种差异的综合作用则是影响凋落叶AAPB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凋落叶两年的分解过程中,主要的AAPB类群组成包括了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 sp.)、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sp.)、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 sp.)、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 sp.)、 Arctic spring bacterium sp.、微球菌属(Microbacterium sp.)、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 sp.)和盐红螺旋菌属(Halorhodospira sp.)的物种。溪流水环境及其凋落叶中以红螺菌、红长命菌、红假单胞菌及伯克氏菌目光合细菌为AAPB的主要类群;河流环境及其凋落叶中,优势AAPB类群发生改变,鞘脂单胞菌、红假单胞菌和红长命菌成为主体;河岸带环境及其凋落叶中,鞘脂单胞菌、红假单胞菌和红长命菌依然是AAPB类群的主体,鞘脂单胞菌比例更高。森林土壤及其凋落叶中的AAPB类群以鞘脂单胞菌、红假单胞菌和甲基杆菌为主。红长命菌在森林土壤中未检出。6、凋落叶两年的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显著的贡献。溪流环境中,各凋落叶的残留率与其中细菌丰度和真菌丰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河流水环境、河岸带水环境和森林林下土壤环境中,凋落叶的残留率与细菌或真菌丰度之间的显著性正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仅在溪流环境中,康定柳、高山杜鹃和四川红杉凋落叶的残留率与其AAPB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样,微生物多样性与凋落叶残留率的结果分析显示溪流环境各凋落叶残留率分别与凋落叶真菌及AAPB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河流水环境、河岸带水和森林林下这种相关性明显减小或不显著。这些结果都充分说明,溪流环境中微生物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比在其他环境中更深刻,也就表现出溪流环境中各凋落叶的分解均较在另外三个环境中更快。另一方面,基质质量的差异不仅影响微生物的丰度,同时也对凋落叶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促进或抑制凋落叶分解。因此,基质质量高的康定柳凋落叶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更高,其凋落叶的分解也更快。总之,川西高寒森林各异质性的生态环境及其凋落叶中维持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在凋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季节性变化、冻融循环和土壤冻结、环境的差异及凋落叶的异质性综合作用于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导致各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结构及其变化在同一生境的不同凋落叶之间,或不同生境的同种凋落叶之问,以及随凋落叶分解进程产生巨大的差异,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凋落叶的分解。研究所得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与能量过程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al -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 alpine forest land and water environment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APapb in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was very low ( the abundance / bacteria 16S rDNA abundance 0.2 % ) .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 the abundance of AAPapb had obvious seasonal dynamics . In the three water environments of the study , the abundance of AAPapb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oluble organic carbon ( P0.01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litter leaves in the litter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errestrial forest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change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r the soil .
In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litter leaf , the bacterial flora is relatively simple ,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genus Rhodococcusis more prominent .
In addition , the seasonal climate , freeze - thaw action , environment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litter leaves have a more profound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fungi communities .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easonal vari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water environment or fungal community in soil environment , and the main fungal group composition includes Pleosporales sp . , Aspergillus sp . , Cenococcum sp . , Humicola sp . , Massaria sp . , Cladosporium sp . and other species in Ascomycota and Zygomycota . In the stream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litter leaf , the fungus group mainly belongs to the genus Aspergillus and Ascomyum , where the genus Acomycota is dominant in all times ;

In the river environment and its litter leaf , the dominant A / B group changed , and the Pseudomonas ,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and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became the main bodies ;
In the stream environment , the residual ratio of litter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the abundance of fungi ( P0.05 or P0.01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dual rate of litter and the abundance of bacteria or fungi in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 the river bank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forest forest soil environment .
In conclusion ,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litter leaf residue on litter leaf decompos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three environments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维洁;贺江舟;曲东;;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利用有机酸的铁还原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春雪;陶玲;张世羊;李晓莉;宋景华;李谷;;鱼藕轮作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3年05期

3 曾翠平;鲁安怀;李艳;吴婧;王鑫;丁瑞;颜云花;;红壤中微生物群落对半导体矿物日光催化作用的响应[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4 李卓佳;林亮;杨莺莺;林小涛;;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5 范玉贞;;衡水湖底泥微生物群落的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24期

6 叶央芳;闵航;;代谢指纹评估苯噻草胺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J];土壤学报;2006年02期

7 李旭;谢世鹏;胡聪聪;吕铖;徐清萌;邢辉;;安徽铜陵酸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构成调查[J];中学生物学;2014年04期

8 张卫娟;谷洁;刘强;高华;;锌污染对猪粪堆腐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9 李佳霖;汪光义;秦松;;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云;孙波;李忠佩;车玉萍;;不同气候条件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长期影响[J];土壤;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立平;;分子生态学与微生物群落的动力学监测、结构解析及功能调控[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五星;骆永明;余冬梅;滕应;李振高;;油泥的预制床修复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波;郑雪芳;林营志;兰江林;林斌;叶耀辉;罗仰奋;;零排放猪场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4 李慧;何晶晶;张颖;徐慧;史荣久;陈冠雄;;选择16S rDNA不同高变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比较[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立平;;生态基因组学与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解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强;张敏;周鹏;方炎明;;基于16S rRNA PCR-DGGE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分析(英文)[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7 郑瑶瑶;田相利;王芳;董双林;;草鱼混养系统细菌数量变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朱玲;张锐;钱培元;;南海海盆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陈晓倩;殷浩文;;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的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梦然;南极冰川湖下有各种微生物群落栖息[N];科技日报;2014年

2 华凌;南北极海洋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N];科技日报;2012年

3 记者 刘海英;英发现以异糖酸为食的微生物群落[N];科技日报;2014年

4 何积惠 吕吉尔 编译;2020科学图景展望[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国;造纸和农药污染对大凌河微生物群落影响特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吴林寰;整合型元基因组序列分析平台构建及其在酿醋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6年

3 黄春萍;高寒森林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变[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尚;滇藏热泉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正辉;东江氨氮污染河段的微生物群落特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晓娟;广东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谢建平;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在两种典型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肖升木;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基因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张衍;化工园区废水排放对杭州湾纳污区域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10 刘学端;海底及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分子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井坤;偶氮染料脱色特异微生物群落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林佳;青岛市不同季节雾霾期与非雾霾期空气微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桂丽;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栽培障碍及间作调节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4 张皓;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与水环境的互作[D];苏州大学;2015年

5 纪淑蓉;隔离降雨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呼吸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罗锡梅;基于单碱基识别的qPCR微生物群落定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黄琼;南昌市PM10和PM2.5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8 马丽;绿蛙蝌蚪消化道超微结构及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海啸;基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海岸带生境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范淼珍;改变微生物群落对典型农田土壤作物生产力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5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045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