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农业大学》 2015年
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王东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植物病原线虫,每年给我国乃至世界的大豆生产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原物个体微小、适应性强、分布范围较广、寄主种类相对较多且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在长期的选择和进化过程中容易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寄主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多重影响而产生较大的种群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因此,深入探讨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样性,有助于解释其群体进化及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对于有效防控大豆胞囊线虫这种有害生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生理生化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主要分析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地理群体和寄主群体(毒力表型)的种群多样性及其遗传变异,同时比较了我国常见胞囊线虫种类的形态学与分子特征以明确我国胞囊线虫从属种到种群的系统进化关系。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2012-2014年,对国家大豆产业体系30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调查和密度监测,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目前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江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共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2.对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生理小种和HG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采用生理小种和HG类型2种鉴定方法,利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鉴别寄主对10个大豆胞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毒力表型的鉴定,首次报道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8个HG类型,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与HG类型的关系。3.开展了我国胞囊线虫的种群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各地的胞囊线虫标样进行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共鉴定出2属7个种;其中新纪录种2个,胞囊线虫新病害2个,发现了部分胞囊线虫种类在我国的新分布。采用PCR-RFLP技术对我国主要作物上胞囊线虫种群的rDNA进行了比较分析,检测出区分不同种类胞囊线虫的分子特征;利用限制酶AvaI对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ITS区进行酶切分析,发现了大豆胞囊线虫种内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DNA-ITS和28S rDNA-D2D3基因,分别构建了我国胞囊线虫主要种类及大豆胞囊线虫种下各个种群之间的系统进化树。4.对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的mtDNA COI基因及CLE基因的遗传分化开展了研究:通过测定大豆胞囊线虫16个种群318个个体的mtDNA 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对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基因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分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产生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内部的遗传多样性,而并非来自种群间或区域组群间;地理距离并非是导致大豆胞囊线虫种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推测大豆胞囊线虫会伴随着人类活动或风雨、水流等自然因素进行长距离的被动传播。利用寄生基因CLE分析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用以揭示寄生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毒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寄生基因Hg-cle-2在种群间及种群内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X种群Hg-cle-2编码序列核苷酸多态性明显区别于其他种群,且在系统进化树中,该群体的4个Hg-cle-2克隆明显独立聚为一支。5.发现了分支酸变位酶CM基因与大豆胞囊线虫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大豆胞囊线虫种内发现了2种CM基因,即Hg-cm-1和新定义的Hg-cm-3。其中Hg-cm-3与已经报道的Hg-cm-1同源,但全长和编码区均较短,编码序列较Hg-cm-1减少了408bp,认为是大豆胞囊线虫的一个新的CM基因。研究发现,Hg-cm-3只存在于寄生烟草的SCN中,而在寄生大豆的SCN种群中未检测出,推测CM基因的变异与大豆胞囊线虫的寄主适应性及致病性密切相关;Hg-cm-1仅存在于寄生大豆的SCN种群中,并且发现除了已报道的Hg-cm-1A和Hg-cm-1B之外,还主要有Hg-cm-1C、Hg-cm-1D和Hg-cm-1E 3种新类型的存在,这进一步揭示了大豆胞囊线虫的毒性可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6.比较了大豆胞囊线虫不同毒性群体(3号和4号小种)对感病大豆品种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在感病寄主上,3号和4号小种虽然产生的胞囊量差异不显著,但由于3号小种胞囊内卵量较高,继而孵化的J2数量较多,3号小种在感病寄主上的繁殖力更强,寄生适合度更高。因此,推测大豆胞囊线虫毒性群体存在寄生适合度代价,其繁殖力会伴随着毒性升高而减弱。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6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安徽淮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研究初报[J];大豆科学;1988年03期
2 王静,李明,魏辅文,刘定震,蒙世杰,冯祚建;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晔;刘维志;;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小种鉴定结果(Ⅱ)[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4 蒋丽芬;茆振川;陈国华;杨宇红;谢丙炎;;南方根结线虫辣椒Me3毒性群体适合度代价及专化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1年03期
5 董丽民;许艳丽;李春杰;潘凤娟;谢玉玖;韩英鹏;滕伟丽;李文滨;;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和生理小种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年01期
6 叶文兴;徐秉良;彭德良;黄文坤;;甘肃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和28S rDNA-D2/D3区序列特征及ITS-RFLP分析[J];植物保护;2010年03期
7 陈金堂,李知;为害地黄的大豆孢囊线虫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年01期
8 陈品三,王明祖,彭德良;我国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鉴定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2年04期
9 张东升;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泡桐和豌豆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03期
10 李怡珍;金殷文;陈纯;;水稻孢囊线虫鉴定初报[J];植物检疫;198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红利;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诱导抗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李富兴,戴瓯和;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0年04期
2 张磊,戴瓯和;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3 陶玲;吴慧平;彭德良;吴向晖;张胜;;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与鉴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崇奇,常青,陈建琴,张保卫,朱立峰,周开亚;东北亚地区野猪种群mtDNA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发生[J];动物学报;2005年04期
5 张军,杨庆凯,王慧捷,王长坤;大豆孢囊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展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刘汉起,商绍刚,霍虹,吴和礼,姚振纯,李秀兰;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J];大豆科学;1987年02期
7 刘维志,刘晔,段玉玺;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J];大豆科学;1991年04期
8 张磊,戴瓯和;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J];大豆科学;1992年01期
9 马朝旺;段玉玺;陈立杰;王媛媛;刘大伟;;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2期
10 李文滨;韩英鹏;;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发展[J];大豆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森;石鸡的分子生态及系统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宋娜;西北太平洋两种海洋鱼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及分子标记在褐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罗璇;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彦群;柞蚕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吴海燕;大豆与大豆胞囊线虫相互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6 李珊;金钱槭属植物保护遗传学与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许艳丽;土壤环境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及线虫分子诊断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9 卢为国;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和大豆抗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廖继承;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de Winton, 1889)种群分化及其环境适应[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媛;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丹;基于叶绿体基因trnD-T的白皮松分布格局模式和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芳;基于核基因序列的白皮松谱系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静;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特性、群体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马琳;中国大陆湖北钉螺不同地理景观群体遗传变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谷登芝;蒙新区柽柳沙鼠和大沙鼠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裴世安;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梁中伟;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年高磊;鲁豫皖交界地区四个CCN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对淮阳群体的抗性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付博;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书麒,王振荣,葛芳玉,孙明安;淮北地区夏大豆的大豆孢囊线虫发生世代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2 张磊;;安徽省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6年02期
3 刘庆安;夏凯;叶梅荣;张远兵;;寡糖类物质诱导黄瓜根结线虫抗病性作用初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汉起,商绍刚,霍虹,吴和礼,姚振纯,李秀兰;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生理小种研究初报[J];大豆科学;1985年02期
5 刘维志;关于加速抗孢囊线虫病大豆品种选育问题的商榷[J];大豆科学;1986年01期
6 刘汉起,商绍刚,霍虹,吴和礼,姚振纯,李秀兰;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J];大豆科学;1987年02期
7 张磊;安徽淮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研究初报[J];大豆科学;1988年03期
8 商绍刚,刘汉起;东北三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情况[J];大豆科学;1989年04期
9 韩天富;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J];大豆科学;2002年02期
10 王媛媛;段玉玺;陈立杰;;根瘤内生细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及根腐病菌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佰双;段玉玺;王家军;李进荣;陈立杰;;轮作植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2期
2 孙玉秋;许艳丽;李春杰;潘凤娟;张原;;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卵密度研究[J];大豆科学;2011年02期
3 陈井生;李肖白;李泽宇;刘大伟;郑雅楠;马兰;刘冰;于吉东;;大豆胞囊线虫的行为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刘学敏,武侠;吉林省大豆胞囊线虫分布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5 刘维志,,刘晔,段玉玺;中国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学观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6 木子;巴西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现状[J];世界农业;1999年05期
7 刘淑霞;潘冬梅;魏国江;李振伟;马志军;杜春玉;潘静;高宇;韩喜财;;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毒杀作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8 孙漫红,刘杏忠;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J];植物病理学报;2000年04期
9 于佰双,王家军,马书君;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邢丽娟,陈大力,刘维志,段玉玺;某些阳离子在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双;郑雅楠;段玉玺;陈立杰;王媛媛;;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大豆胞囊线虫休眠卵孵化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雅楠;段玉玺;陈立杰;孙晶双;;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对含氮离子及化合物适应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晶双;段玉玺;郑雅楠;陈立杰;;不同酸性条件对大豆胞囊线虫孵化的影响[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树森;杨巧;简恒;;不同大豆材料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淑霞;刘铜;侯巨梅;潘冬梅;左豫虎;;几种轮作作物及其水溶性根系腐解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大伟;段玉玺;陈立杰;朱晓峰;;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林茂松;张治宇;张保岩;张克云;;江苏大丰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胡卫铭;向梅春;刘杏忠;;明尼苏达被毛孢与大豆胞囊线虫本地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许艳丽;陈伊里;司兆胜;李兆林;李春杰;温广月;;不同茬口条件下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10 孙漫红;刘杏忠;;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海燕;五寨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东;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雅楠;大豆胞囊线虫环境适应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许艳丽;土壤环境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及线虫分子诊断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大伟;灰皮支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雪;大豆抗胞囊线虫机制及与抗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卢为国;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和大豆抗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罗璇;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洪利;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孙敬祖;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的致病性及寄生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赵晓晖;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寄生真菌及其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司兆胜;土壤环境对大豆胞囊线虫繁殖影响及大豆抗性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宋洁;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及其抑制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刘淑霞;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7 贾洪琪;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与防效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屈佳玉;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马锐;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寄生菌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10 刘世涛;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大豆品种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17756.html